APP下载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动脉内介入治疗效果

2017-04-01牟磊徐东成张孟

中外医疗 2017年3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

牟磊+徐东成+张孟

[摘要]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动脉内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该院治疗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动脉内介入治疗组(A组)和静脉溶栓组(B组),每组43例。B组在40 min内进行静脉滴入尿激酶100万U和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150 mL;A组通过选择性进入闭塞动脉内,在40 min内注入尿激酶50万U和0.9%的生理盐水60 mL,并随时做造影了解动脉是否通畅。 结果 A组患者溶栓再通为38例,B组为30例;A组患者病情好转者为36例,B组为27例;A组患者死亡4例,B组为9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动脉内介入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动脉内介入;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1(c)-0022-03

Study on Effect of Intra-arterial Interventio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OU Lei, XU Dong-cheng, ZHANG Meng

Department of Encephalopathy, Rizhao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izhao, Shandong Province, 276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tra-arterial interventio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3 cases in each, the group B were given the intravenous perfusion of 1 million urokinase and 150 mL normal saline whose concentration was 0.9% within 40 min, and the group A were given 0.5 million urokinase and 60 mL normal saline whose concentration was s 0.9% within 40 min, and whether the artery was smooth or not was known at any moment. Results Thromblytic recanalization was in 38 cases in the group A and 30 cases in the group B, 36 cases were improved in the group A and 27 cases were improved in the group B, and 4 cases died in the group A and 9 cases died in the group B,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cours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intra-arterial intervention treatment has an obvious treatment effect, which is worth great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tra-arterial intervention treatment; Treatment effect

溶栓是急性腦梗死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当前国际上普遍通用的是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3 h之内,通过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然而对于超过3 h的患病者来说,这种治疗效果并不明显[1]。而且,静脉溶栓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费用较为昂贵,大部分的患病者到达医院都会超过3 h,应用很难发挥相应的作用[2]。鉴于此,该研究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前来该院治疗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动脉内介入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前来该院治疗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动脉内介入治疗组(A组)和静脉溶栓组(B组),每组43例。在A组患者中,男25例,女性18例,年龄为43~72岁,平均年龄为(58.3±4.6)岁,发病时间在3 h以内的为5例,3 h以外的为41例;在B组患者中,男23例,女性20例,年龄为39~70岁,平均年龄为(60.2±5.3)岁,发病时间在3 h以内的为7例,3 h以外的为36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一些相关的临床资料,各组病患的性别结构、年龄分布、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和B组患者都予以重症监护,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清除自由基,调整血压,从而保护患者的脑细胞[3]。滴注0.9%的生理盐水250 mL+舒血宁(国药准字Z13020795)15 mL,1次/d[4]。

A组患者通过动脉改良的Seldinger方法进行穿刺,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如果有发现相应的责任血管闭塞,可以选择性进入责任血管来接近血栓或者将微导管放在所对应动脉的开口处;若发现无大血管闭塞,那么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将微型导管进入相应的供血动脉,在40 min内注入尿激酶(国药准字H3202329050)万U+0.9%的生理盐水60 mL,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是否有再通,没有通则继续注入尿激酶30万U[5]。B组患者在40 min内通过静脉注入尿激酶100万U+0.9%生理盐水150 mL。

1.3 观察指标

对于患者的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或者死亡,在两组患者治疗3周之后开始分别对患者的状况进行相应指数评分。包括血管再通、激发脑出血、再闭塞的情况,并且分别按照患者的DSA检查情况、临床症状的体征变化和头部CT检测结果进行相应评定[7]。

1.4 合并用药

可通过静滴奥美拉唑(国药字号H20083922, 40 mg/盒)40 mg+0.9%生理盐水100 mL,1次/d,连续7 d。若上消化道出血,则可注射用血凝酶。若无出血和其他并发症,在24 h后两组患者要进行口服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130078)100 mg及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H2005140)80 mg,服用1次/d。当患者出现脑出血的情况,要按照相应脑出血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若急性脑梗死患者有再闭塞,则需通过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进行干预[8]。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开展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通过t检测;计数资料通过百分率(%)表示,通过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在3周的时间段动脉内介入小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死亡率要明显低于静脉溶栓组,治愈率明显高于静脉溶栓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动脉内介入小组(A组)的血管再通率要明显高于静脉溶栓小组(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动脉内介入小组(A组)的并发症引起情况要优于静脉溶栓小组(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当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情况发生后,脑梗死中心区域位置的脑组织会相应发生坏死,在脑梗死区域位置的周边,脑组织则相应处于缺血供应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及时疏通患者的血管,使得血流恢复供应,在最快时间内恢复脑细胞的功能,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拯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质量。有研究结果表明[9-10],通过动脉内介入的方式和静脉溶栓的方式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选择动脉内介入的方式对于超过3 h以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更佳。

该研究结果中可发现,动脉内介入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在临床治愈率、神经功能缺损率、死亡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下降。由于动脉内溶栓的药物能直接到达闭塞的血管中,使得在血管的闭塞处局部的药物浓度得到明显提高,可通过微导丝的机械性进行碎栓,从而加速闭塞血管的再通[11-12]。通过动脉内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相应减少了静脉溶栓用药使用量大、价格昂贵、并发症高等缺点。一般来说,动脉内溶栓介入治疗除了有治疗上的风险之外,主要的并发症或风险在于再灌注所带来的脑细胞损伤、再闭塞等情况,但在这种情况下,动脉内介入治疗缺血脑组织的再灌注受益程度要远远大于再灌注损伤程度[13]。当然,无论是动脉内介入治疗还是静脉溶栓治疗除了受制于医生的技术、药物的功效、治疗的设备等因素,更重要的还在于患者闭塞动脉发病机制所存在的不同之处。因此,若要实行动脉内介入治疗方式,则首先要弄清患者闭塞动脉的性质和患者所出现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发病原因、脑部缺血供应的时间、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接受治疗的时间、脑部缺血组织代谢变化的细胞基础情况,要严格按照DSA的规范操作流程进行,对于较软的血栓可使用微导丝进行碎栓或穿过血栓进行溶栓,而对于较硬的血栓要尽量靠近血栓进行溶栓,并且要密切关注动脉的状况,避免引起动脉破裂而导致脑出血的狀况发生,当动脉再通就要立即停止溶栓工作。从该实验结果能看出,A组患者溶栓再通为38例,B组为30例;A组患者病情好转者为36例,B组为27例;A组患者死亡4例,B组为9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贾志安等学者[14]认为,运用动脉内介入治疗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死亡率(12%)要明显低于静脉溶栓(40%),但在治愈率方面,后者要远远大于前者;而且并发症方面,主要是脑出血问题,与该次研究结果相贴近。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动脉内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海欣,顾芳,赵淑芹,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体会[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0(4):277-280.

[2] 卓严光.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3):112-113.

[3] 陈常胜,王秀春,孙业全,等.动脉溶栓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疑难病杂志,2015(6):339-341,385.

[4] 李彩虹,成红学.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 2014(4):162.

[5] 张瑞环.高龄冠心病患者脂类代谢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及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近期疗效分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6] 朱杰权,许晓跃,诸苏杭,等.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1-92,95.

[7] 李瑞军.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老年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8):137-138.

[8] 史跃,高从敬,孟宪俊,等.颅内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5):309-312.

[9] 李俐娟,周景芬.不同药物介入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J].微创医学,2015,10(1):116-117.

[10] 刘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3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6, 35(18):13-15.

[11] 田洪,郝磊,宋川,等.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相关因素探讨[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 23(10):839-842.

[12] 王喜春,马冲,张健莉,等.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的脑水肿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 2015,34(9):63-64

[13] Polewczyk A, Janion M,Gasior M, et al.Benefits from revascularisation therapy in the elderly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hospitalised[J].Kardiol Pol,2014,68(8): 873-881.

[14] 贾志安,张海欣,顾俊琴,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动脉内介入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s1):165-168.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