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草案四审呈现7大亮点
2017-04-01
3月8日下午,人大2000多名代表将审议民法总则草案,这是第四次审议。对百姓来讲,民法典就是权利的宣言书,“权利法”色彩愈发明显。对比一审稿,三审稿的民事权利章节共26条,较一审稿增长了一倍,包括民事权利的取得、权利人如何行使民事权利、民事权利保护“征收征用应获得公平合理补偿”等,尤为引起关注的是,增加了“个人信息保护”和“私有财产权利保护”条款。亮点1:胎儿享民事权可继承遗产。立法机关采纳了学界建议,创设胎儿利益特别保护制度,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亮点2:民事诉讼时效两年改为三年。现行法律规定,一般时效期间为两年,例如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应在两年内提起诉讼。现实中,一些债务人“藏起来”,以此达到诉讼时效过期的目的。亮点3:失能老人等建成年监护制度。现行民法通则只规定了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监护,智力障碍者、失能老人等成年人的监护则一直是空白点。一审稿至三审稿同时提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与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有关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承担监护责任。亮点4:未成年遭性侵18岁后仍可诉。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18周岁之日起计算。”草案三审稿沿用了二审稿的设计。亮点5:个人信息保护写入民法总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個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个人信息。亮点6:征地应给予公平合理补偿。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亮点7:损害环境须“恢复原状”。今后如有剧组损害环境等类似事件,不仅要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还要恢复原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