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时空素养
2017-03-31◎刘璐
◎刘 璐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时空素养
◎刘 璐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一词,该意见书中指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早在1985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的决定》,提出教育素质的目标:提高全民素质。素养与素质有何区别?素质是指人心理和生理上与生俱来的成熟水平,而素养是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品德、知识、技巧或能力,强调人经过后天学习获得,素养是“可教、可学”的,它可以通过人为教育加以培养。因为素养是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加以训练提升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素养作为教学关键环节。
那么,历史学科需要哪些素养呢?朱汉国教授在《浅议21世纪以来历史课程目标的变化》中提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时间空间的素养;史料证据价值的素养;理解历史的素养;解释历史的素养;历史反思的素养。
历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任何过程都是通过时间和空间产生的。恩格斯曾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91页)本文以《新航路的开辟》一课为例,说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时间空间素养。
一、明确时空,分析新航路开辟原因
新航路开辟是指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开辟了一条从欧洲由海路到印度和美洲的航线,这个历史时间也习惯被称为“地理大发现”。在讲述新航路开辟原因时,通过展示地图,引导学生发现原先欧洲通往亚洲的路上航线有哪些?为什么在有航路的基础上要开辟新航路,旧航路上的贸易出现了什么问题?
从地图上来看,传统的东西方商路有三条:中国和阿拉伯商人经路上丝绸之路由意大利人转运给欧洲人;其余两条海陆并用,一条由海上丝绸之路到波斯湾,通过阿拉伯商人经两河流域、叙利亚转运到地中海,再由意大利商人转运到西欧;另一条由海上丝绸之路抵达红海,再穿越苏伊士地峡前往埃及的亚历山大入地中海,再由意大利商人转运到西欧。传统航路都要经过地中海东岸,再转运欧洲。
三条航路中一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另外两条被阿拉伯商人控制,经过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倒手贸易,欧洲人至少要花上8~10倍的价钱才能购买到亚洲的商品,所以欧洲人选择开拓一条从海上到达中国和印度的航线,他们选中的新航路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南端或是直接向西航行通往东方。这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
二、以时空为依据,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有利条件
教师用大屏幕展示四位航海家动态的航程路线,给学生直观感受。
时间 支持国家 探险家 航线1487 葡萄牙 迪亚士 西欧—好望角1492 西班牙 哥伦布 西欧—美洲1497~1498 葡萄牙 达伽马 西欧—印度1519~1522 西班牙 麦哲伦 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这一课结构清晰,从背景、过程到影响,时间跨度大,波及地理范围广(从欧洲到亚非美洲的地理位置)。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与现代的世界地图有很大差异,而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的地图已经接近现今使用的地图了。此时,教师通过展示新航路开辟前后的地图给学生一个直观感受。
以空间为依据分析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开展新航路的原因。教师提供材料:“在西欧国家中,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这个地理位置使它们先天性倾向于向海外发展。两个国家向海上发展的第一步,是在15世纪先后攫取了距非洲西海岸不远的、一字儿排开的四个群岛。葡萄牙占领了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西班牙占领了加那利群岛。这四个群岛不但在地理位置上有极大的战略价值——有可以泊船的港口,而且也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土地肥沃,盛产甘蔗、葡萄及木材。在得到这几个群岛作为海上据点之后,西、葡向海外发展更为积极。”(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学生通过材料分析出西班牙葡萄牙位于大西洋沿岸,优越的地理环境,先进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推动了西葡两国的航海活动。
三、时空结合,研究新航路开辟后对中国的影响
从全球史观来讲,欧洲早期的新航路开辟和后来的殖民扩张运动对亚非美洲都有巨大的影响。中国作为当时亚洲的先进国家成为欧洲的巨大目标。从经济上来说,明朝中后期引进了美洲的高产作物如马铃薯,粮食的产量提高增加了人口数,富余的粮食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国力增强。而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作为特色商品在欧洲很畅销,欧洲商人用从三角贸易中获得而来的美洲白银来购买中国的商品,中国处于入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外交上,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对外殖民扩张,中国台湾、澳门先后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而后更是通过武力强行打开中国大门,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彻底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先进的中国人陆续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掀起一场场变法与革命,最终以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文化上,新航路开辟的其中一点原因是欧洲希望向外传播基督教。传教士为了顺利传教,带来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书籍和知识,并和明朝上层人物联合翻译出版书籍,介绍西方文化;徐光启和宋应星等人也在自己的书中引用西方著作的内容。同之前闭关锁国的面貌不同,中国人通过传教士了解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对于中西文化沟通和融合有着巨大影响,所谓“西学东渐”,就是新航路开辟在文化上的影响。
四、结合同时代中外共性特点,把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做对比
学习新航路的开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的郑和下西洋。两者都是在15世纪开始进行海上航海活动,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这一部分先由教师展示两位航海家航海的相关信息,然后由学生分组研讨两者航海活动的目的、性质、影响有何不同之处。
人物 郑和 哥伦布地区 西洋 美洲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次数 7次 4次人数 27000人 1500人船数 大小船计200余艘 17艘船只大小 船长44.4丈(151.8米)宽18丈(61.6米) 船长24.5米宽6米到达范围 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到达美洲
学生经过讨论后完成下列表格:
郑和下西洋 西欧开辟新航路目的扬威海外,“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换取万国来朝的盛况。东方寻金和获得东方商品。性质 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影响1.贡赐贸易国力不堪重负,被迫停止航海活动。远洋航海业衰落。2.促进了东南亚的繁荣与稳定,扩大了明朝的政治影响,树立起中国人和平使者的形象。1.获得巨额利润,促进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远洋航海业蒸蒸日上。2.掀起殖民狂潮,造成亚、非、拉美的长期贫困落后。
本文以新航路的实际教学内容为例,讲述了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时间空间素养。教师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学习,不单单是了解一个简单的历史过程,更需要深入挖掘历史的内涵和事件间内在的联系,从而发现历史的魅力。
(作者单位:凤城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