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2017-03-31龚红艳
龚红艳
【摘要】音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和理解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音乐欣赏、组织音乐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关键词】音乐教学 理解 感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108-01
音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学生而言,只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音乐作品,才能深刻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体会到音乐所蕴涵的丰富内涵,激发内心美好的愿望。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触音乐、喜欢音乐,可以让学生从音乐中获取精神力量,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喜欢音乐、主动接触音乐,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笔者以为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通过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内涵
一首好听的歌曲可以让人心情舒畅,但这只是音乐旋律本身所表现的意义。如果想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必须让学生了解它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这样的音乐作品,明白音乐作品本质上是为了表达什么意义。例如,在教学《共产儿童团歌》一课时,从这个歌名我们可以看出,它与共产主义、与战争有关,整体基调昂扬向上、激荡人心,富有号召力。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这首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儿童团的团歌,作为电影《红孩子》的主题曲被人们所熟知,当时红遍大江南北,鼓舞了无数少年儿童英勇斗争。了解这样的背景后,学生在心中就会对这首歌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印象深刻。
二、通过想象感知作品的意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通过创造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音乐作品的意境。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喜欢新鲜的事物,很容易受到影响,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征并合理利用,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可以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创造一个音乐情境,让他们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产生联想和想象,深入感受音乐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例如,在欣賞《铃儿响叮当》时,大家都知道这是在圣诞节前后播放的歌曲,欢快的音乐曲调表现出高兴愉悦的心情,教师可以根据圣诞节的节日气氛,对教室做一些简单的布置,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听着音乐,慢慢想象圣诞节的情形,如挂满小礼物的圣诞树,穿着红衣服、带着红帽子的圣诞老人,还有驯鹿等,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结合音乐作品,深入其中,感知音乐作品的美好意境。
三、通过音乐欣赏领会作品的情感
音乐欣赏可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内涵,培养审美意识,深化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一首歌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演唱版本,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唱法和风格进行分析和鉴赏,可以让学生从多方面体会作品的情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播放器、电子相册等丰富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创造多方面的条件,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情操。例如,在《龟兔赛跑》这节音乐欣赏课中,可以先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故事,再引导学生体会乌龟、小白兔的形象与不同的音乐表现方式,最后重新欣赏音乐,在倾听中模仿乌龟和小白兔的动作和表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不仅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获得情感体验,还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通过音乐活动全面感知作品
音乐教育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堂或是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音乐活动,如唱歌比赛或歌剧表演,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抓住歌曲的乐音和情感。还可以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自主改编,合作讨论如何表演音乐作品,比如使用什么样的乐器、做什么样的背景布置等,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全面感知音乐作品。例如,《祖国,祖国多美丽》是一首赞美祖国美丽山河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以朗诵的形式来表演,通过配乐朗诵走进作品,拉近与音乐作品的距离,全面感知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精神品质的重要载体,教师需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才能发挥音乐教学的学科功能。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拉近学生与音乐作品的距离,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