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7-03-31张国龙
张国龙
【摘要】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了促进分层教学实施的具体策略,对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 学习效果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19-0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全方面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具体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进行科学测评,设计分层目标
分层教学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测评,按照不同的数学基础进行分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对学生分层前的测评,可以结合当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几道经典的练习题训练,既帮助学生复习了以前学习的知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也比较客观地了解了学生的基础,为分层教学做好了准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于“等腰三角形”和“轴对称图形”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以及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的差异,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先通过复习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测评。教师出示两道题:第一题是让学生观察一个三角形,假设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能够得到什么结论?第二题是让学生判断一些常见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说出这些图形的特点。結果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回答第一题,而第二题有部分学生出错。结合这种情况,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了两种不同层次的目标:对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推理“等角对等边”,而对基础不牢固的学生则只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等角对等边”即可。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任务,高效地指导学生展开学习。
由上例来看,教师通过精心地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目,对学生进行学前测评,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分别设计教学目标,对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引导,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分层指导
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一点恰好体现了因材施教思想的精髓。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当堂课的学习内容,按照不同的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有的放矢地指导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一样的机会,引导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指导学生分层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定理时,教师通过对学生数学基础的了解,分别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优等生需要自己利用几何推理的方法证明“等角对等边”,中等生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只要通过动手演示证明就可以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标出已知条件∠B=∠C,提问:AB=AC吗?再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解答此题。有的学生说直接用直尺测量,有的学生说折叠比较,有的学生说用推理的方法。这时,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让一些优秀的学生运用几何推理的方法,并且提示学生要添加辅助线进行推导,让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运用测量法、折叠法进行证明,还让一部分中等水平的学生自由选择方法证明结论。最后,教师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尝试口述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并且进行现场演示,给予学生极大的肯定,再让优等生讲述自己推导的过程,然后一起补充完善,总结得到“等腰三角形的等角对等边”性质定理。这种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取得了进步。
由上例来看,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存在着差异,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也差别较大,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加强学习行为的指导,帮助学生取得进步。
三、组织合作学习,开展分层练习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通常都是采用同样难度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练习,不利于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实施数学分层教学时,教师要针对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设计具有难度差异的练习题目,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层练习,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实现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等角对等边性质定理”的新内容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出了三道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比较容易的题目是如图1所示,△ABC中,∠B=∠C,那么,三角形的边AB与AC的关系是?中等难度的题目是如图2所示,在直角△ABC中,∠B=∠A,那么能够推导出什么结论?较难的题目是如图3所示,△ABC的一个外角是∠BCD=60°,且∠A=30°,那么可以推出什么结论?(至少写两个结论)。然后,把学生按基础不同分成了三个不同水平的6个小组,让学生们一起合作解决这几个类型的题目,不会的小组讨论解决。教师密切关注各个小组的讨论交流情况,适时给予学生指导。最后,教师分别让每个小组推荐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发现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智慧,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还完成了中等难度和高难度题目的解答,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由上例看来,为学生提供难度不同的数学练习题目,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高效地完成练习题目,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小结学习过程,实施分层评价
科学全面的课堂评价能够及时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认识到课堂评价的价值,不重视课堂评价,无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从而影响了课堂学习效果。在组织学生分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回顾课堂学习过程,反思分层教学活动及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定理”时,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几何推理等方法学习了新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分层评价,采取鼓励为主的方式,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侧重于学生参与与体验,让学生感受探索发现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同学们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利用自己的方法证明了‘等角对等边的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可以看出数学学习并不难,大家要相信自己可以学好数学。”对于优等生则注重其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引导,在肯定学生表述的推理过程时,也恰当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如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严密性,引导学生用精练的语言表述,启发学生掌握这种几何推理的方法。
由上例看来,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评价环节,对学生实施分层评价策略,采取鼓励性的语言,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增强数学学习的美好体验和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所大力倡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也对教师的教学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学业等情况,真正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打破原来整齐划一的思维模式,既关注学生全体,又兼顾学生个体,做到科学分层,稳步推进,全面评价,确保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