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研训”为抓手,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2017-03-31黄献英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研训成长青年教师

黄献英

【摘要】结合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本文探究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活动的路子,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关键词】研训 青年教师 成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13-02

青年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希望,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教师普遍学历高、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头脑灵活、思想活跃、有上进心,但其中能潜心钻研教育教学、“术业有专攻”的却为数不多。针对青年教师队伍的特点,我校探索出一条培养青年教师的新路子,结合本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活动,以“研训”为抓手,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

一、问题驱动式研究,实用性强

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甚至每个教育教学阶段都会遇到新的问题。我校常常开展问题驱动式研究活动,以教学中急需解决的某个共性问题作为切入口,组织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在问题驱动下制定研究计划,然后按照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活动,最后展示汇报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推广成果。如在习作教学中,许多教师发现学生的习作内容空洞,描写不具体,经过调查分析,笔者发现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周围的人、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及眼前出现过的景物没有留心观察,缺乏积累意识,每次写作时只能挖空心思、搜肠刮肚、胡编乱造,写出来的作文内容空洞,不够生动具体。语文教师组一致认为应当改变学生的这种写作现状,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感悟发生过的事情,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把事写真、写实、写活、写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经过讨论分析,语文课题组把“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作为研究课题。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教师们开始收集资料、专题学习,再集中讨论、反复研究,最后制定出课题实施的具体方案。在具体实施阶段,全组语文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初步推出一节作文指导课教案,推荐一位教师试讲,然后全组教师再次修改完善教案,再上课、再修改,反复研磨,最后形成了比较优秀的作文指导课教案——《观察的金钥匙》。语文教师组的组员们根据优秀教案指导方法,指导本班学生观察事物,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方法,用规范的语言、灵活的表达技巧,把所观察的事物描绘得生动具体,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最后,每位教师以论文、课例、教研日志等方式呈现教研成果并全面推广。这种问题驱动式研训活动能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常规教研活动相比,其针对性、实用性更强。在老教师的带领下,青年教师在研究中提高了认识,找到了策略,积累了经验,教研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活动与时俱进,创新性强

传统、单一的教研活动形式,往往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唯有不斷创新才会有生命力。为此,学校的研究活动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总是不断地推陈出新,牢牢地吸引教师们的目光,激发青年教师学习的热情。当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是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我校教师对这种新型的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了让教师们尽快学会制作和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培训、观摩评课、微课比赛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新模式的形成。教师们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在活动中发挥了年轻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电脑操作技术熟练的优势,推动了活动的开展。比如,我校五年级语文教研组在开展《如何指导学生把动物写活》校本课题研究时发现,由于受生活积累差异、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指导缺失、集中批改方式的反馈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习作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语文课题组尝试将微课应用于习作教学中,开发方法指导型、素材积累型等系列微课作为支架,为学生创造一个新型的习作环境,帮助他们写其所想,轻松落笔。其中《抓细节把动物习性写具体》就是动物描写系列中的典型,这节微课的重点是教会学生留心观察和有效地捕捉素材,快速掌握写作方法,从而促进习作交流与评价。这样的教学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青年教师投入到新型教学教研活动中。

三、以教师为主体,参与性强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关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在研训活动中,学习的对象是教师,为了真正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学校应当不断发展与提升教师的主体性,使教师真正成为研训活动的主体。部分青年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或者对自己缺乏自信,他们往往不愿意在公众场合露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在开展教研活动时,精心设计“师徒对对碰”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会针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设置一个主题,如新课导入设计、有效问题的设计、板书设计、如何进行评课,等等,让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都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当中。比如在开展以“如何找准切入点”为主题的“师徒对对碰”教研活动时,主持人先进行理论培训,然后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同台竞技。老教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从容应对,如在探究《草船借箭》一课的切入点时,老教师以结尾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作为切入点,设计核心问题: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师再指导学生从诸葛亮的“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三个方面层层深入探究,这样的设计别出心裁,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而青年教师另辟蹊径,以课文开头句“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作为切入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层层展开课堂教学。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通过比拼,提升了教师对教学理念的认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种人人参与的研训活动给予他们更多锻炼和提升的机会。

四、专家名师专业引领,开放性强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教材体系到教学内容,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都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专业成长已成为一个社会日益重视的问题。一线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仅凭直觉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这种教学探索和实践往往耗费大量的精力,效率不高。而在专家、名师的先进理念、思想方法和先进经验等方面的引导和带领下,开展教育实践探索和研究,对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组建一个由本校名师、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研团队,聘请区内外专家、名师、学者共同参与,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研训活动,对教师们进行理论指导和教学示范。比如我校于2014年6月12日邀请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来学校上示范课,于永正老师执教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秋天的怀念》时,在课堂上展示的双基训练,朗读的指导,细节的处理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让全体听课教师深深地感受到了于永正老师厚实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艺术。于永正老师极具个性的教学风格,睿智风趣、激情昂扬的教学语言,不仅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教师。这种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研训活动吸引了共同体学校的青年教师来参加,校内外教师共同学习、共同研讨、共同提高,让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也促进了科研薄弱学校青年教师的成长。

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久发展的根本保障,学校要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开拓新的工作思路,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研训成长青年教师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2018 年妇女/性别研究研训班在京举办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