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生架起通往彼厍的桥梁

2017-03-31环春琴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法指导语文课堂

环春琴

[摘要]在开启一段新的学习旅程时,学生所具备的一些前经验,与本课所需要的经验之间,难免会存在一定认知落差。充分考虑个中落差所在,通过温故知新、学法指导、交流分享等过渡衔接模块的设计,对这认知落差进行智慧地缓冲,可以让具有共同特性的知识点或者能力项,组合成更为庞大的知识模块或能力模块,并让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关键词]语文课堂 过渡模块设计 学法指导

把语文课堂分为学习问题模块、解决问题模块、交流汇报模块、收获升华应用模块等几个模块进行逐层推进的教学,可以充分让学于学生,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于他们捕捉、提取、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大有裨益。然而,在即将进入某一学习模块时的学生,他们已有的一些前经验往往存在一定的零散性,且与本课理解、感受所需要的经验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认知落差。因此,在班级授课制的真实情境里,我们完全有必要为接下来的学习模块做适当的桥接缓冲,如唤起前经验、补充链接相关知识材料、指导与本课学习相关的方法、组织开展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分享,实现个体间思维火花的碰撞,以互相启发、加深感悟。

一、唤起和补充相关经验,实现前后认知间的自然过渡

无论哪个年级教材课文的编选,都充分体现着认知的螺旋渐进和能力的逐步提升,因此,但凡一个新认知的表述超出了学生当前的经验,都是客观存在和发展应然的,是学习趋向的必然。当我们教师发现学生在模块学习中出现经验不够、理解力不足、感悟不深刻等表象后,就必须迅速分析个中的落差所在,借助相关内容建立有效链接,疏通新旧认知间的通道,于缓冲中实现思维的软着陆,这样,才能正确理解、轻松融合各模块内容和能力,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体系和能力体系。

如《推敲》一课的教学设计,很多老师都会将目光聚焦到“推敲”这一故事本身,并引导学生体会贾岛忘我思考、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然而,学生对于课文文字本身并不会产生多大兴趣,他们更多地会关注贾岛痴傻可笑的行为。如何将学生吸引到语言文字品悟上来,感知语言的穿透力,提高语言的鉴赏力,着实需要我们老师做智慧的桥接,让学生在唤醒个体经验中提高自主学习力、发展思维力。在进入赏读模块前,我尝试加入了自读、展示的衔接模块,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演、小组评价等方式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画面。开始,很多学生只是象征性地比画一两次推和敲的动作,且极“准确”地对着“韩愈”的仪仗队冲过去,旁边扮演路人的学生也是毫无喜感地干笑两声。

于是,我给他们呈现了“比比划划、如痴如醉、旁若无人、不知不觉、专心致志”“诧异不已、滑稽可笑、议论纷纷”这两组词语,让同学们点评刚才的表演。这时,他们都恍然大悟,结合自身经验提出“贾岛在斟酌着诗中的用字,应该反复不断做这两个动作才对。”“贾岛沉思的神态没有演出来,轻声的吟哦也不够到位。”“而路人从惊奇到可笑、从担心到释然的表情变化以及议论纷纷的内容也表现得不够。”等问题。在这样的认知模块桥接中,学生进入人物形象感悟模块的学习不再突兀。在学完感悟模块后,他们将贾岛不断比画、犹入无人之境的忘我神态以及冲撞韩愈后不由自主跪下等课文原先转述的内容变为诚惶诚恐、真诚请教的对话,饰演得活灵活现;同时,将路人的笑声变为笑语、将单一嘲笑变成真诚担心、由看热闹变为理解敬佩等,都说明了此处链接缓冲的有效铺垫和起跳功能。

二、指导相关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由于学习经验的不足,能力、方法的相对欠缺,学生有时会在模块中的新认知面前表现得束手无策。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知识,不如给他获得知识的方法。在进入新的模块学习之前,我们可以先给他们一些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带着这种方法去尝试学习,解决问题,这样,他们将会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中轻松前行,享受成功的愉悦。并且,在真实的体悟实践中去实践语文,对于能力的巩固与提升也有很大作用。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学生对作者概括提炼的“把他的骨灰送往‘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三大洋”这些情感的寄托意象不甚理解。对此,我以“送往万里海疆”为例,设计了续写:“浪花呜咽中,小平安然笑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万里神州欣欣向荣,国强民富。”学生心领神会:作者这样写,原来是为了赞美小平爷爷做出的巨大贡献啊!于是,在静思默想中,他们写出了“浪花呜咽中,小平安然笑慰:香港澳门的回归指日可待,一國两制的伟大构想将会让海峡两岸和谐融洽。”“浪花呜咽中,小平安然笑慰:祖国完全统一的日子不会太遥远了,海峡两岸的骨肉同胞、炎黄子孙终有一天会团圆。”“浪花呜咽中,小平安然笑慰:面对国际上‘二十世纪罕见的杰出人物,‘本世纪公认的世界级领袖等赞美之声,我无愧于我们的中华民族。”……

通过这一模块由扶到放、扶放结合的缓冲,作者借骨灰分别送往不同地方来暗示邓小平爷爷的影响深远且超越国界的意图在仿写运用中得到真实体悟,学生们所生发的情感也与文本意境相融合,达到语用与人文高度统一。

三、交流和分享语文学习经验。促进多元理解和个性体悟。

约翰·杜威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即活动经验的继续不断地改组与改造。”处于同一时空的一个班级内的儿童,他们既是知识的学习者,也是知识的批判者,更是他人学习路上的伙伴和对手。充分发掘这一特殊的学习资源,对于实现学习中落差的缩小、减缓,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他们,思维相近,认知相似,方法与能力相当,其观点和见解也更易于被同伴认同和接受。如五年级上册的三则伊索寓言故事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在幼童时期的睡前故事中就听过了。像这类学生已经熟悉的课文的教学模块的设计,就可以从学生的交流与分享入手,在他们互相启发、互为补充、不断深入探究中完成自我学习过程。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就设计了“咬文嚼字:体会语言美”“发挥想象:感受生动画面”“故事对比:感悟不同形象”“读写迁移:自编小寓言”四个模块,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词句、积累方法、感悟迁移。在热烈的交流讨论中,学生发现了本课用词的精准,如“垂”比“挂”更恰当地表现出葡萄缀满了架子沉甸甸的感觉;兴味盎然地想象出狐狸助跑跳跃、用棍子敲、扔石子砸、攀断葡萄藤等想尽办法吃葡萄的滑稽画面;在将《蝉和狐狸》和《狐狸和乌鸦》两则寓言对比中发现花言巧语不一定能蒙蔽所有人;在运用本课先故事后道理概括的写法中,大家也创作了许多精彩的小寓言……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王道俊说:“认知、感悟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内化与外显的相辅相成,对于建构和完善学生素养,形成应变、创新、反思能力大有促进。”这一切,不是老师个人单一思维所能囊括、所能教出的,将课堂交还学生,将学习探究的权利交还学生,我们得到的,将是对文本的多元理解和个性感悟的精彩纷呈!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合理增补教学模块,实现对学生认知落差间的有效缓冲,学生的学习将不再有陌生化因素的干扰,始终以拾级而上、盘旋前进的姿态昂首阔步于学习大道,自主、合作、探究,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获得能力,提升素养。

猜你喜欢

学法指导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精巧务实的驾驭教与学,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探讨初中数学学法指导策略
探索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让英语后进生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