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人文精神下的弱势群体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2017-03-31范雪梅��
范雪梅��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信息素养教育
摘要: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实施信息素养教育,一方面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另一方面对图书馆塑造自身精神文化建设中的社会包容度理念有积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3-0018-03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重塑崇高的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界在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建设途径。知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特殊的读者群——弱势群体,图书馆对这一特殊群体承担着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职责,这一方面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另一方面对图书馆塑造自身精神文化建设中的社会包容度理念有着积极的意义。
1弱势群体的分类
所谓的弱势群体,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由于群体的力量、权力相对较弱,因而在分配、获取社会财富时较少、较难的一种社会群体。弱势群体可以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生理性弱势是由某些明显的生理原因导致的,如盲人、聋哑人等残障人士;社会性弱势是基于某些社会因素导致的,如流动性务工人员、临时聘用人员等。目前,社会性弱势群体在整个弱势群体中占较大比例。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原本弱势群体的弱势性,同时也形成了新的弱势群体。所谓新的弱势群体,指随着信息社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如果某类人群缺乏基本的信息素养,同时也没有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他们也将进入信息社会的弱势群体中。
2对弱势群体实施信息素养教育体现图书馆精神的现代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坚持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图书馆事业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为图书馆帮扶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弱势群体对信息有着更迫切的需求,特别是涉及就业、教育、培训、健康、社会福利及文化娱乐等的信息。弱势群体由于在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时普遍处于较低的水平,不能及时获得信息、参与活动,这就形成了“数字鸿沟”。笔者认为,造成弱势群体的“数字鸿沟”有个体和社会两个因素。个体因素主要指的是个体的生理、心理、价值观和社交等方面,社会因素主要指的是信息资源的缺乏,以及社会架构的缺陷与不足。“数字鸿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知识裂层、两极分化等,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面向弱势群体的信息素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图书馆应向其推送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传授获取信息的方法,指导并帮助其更好地获取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缩小“数字鸿沟”,为其提供正常发展的机会[1]。
图书馆是培养公民信息素养的重要场所,以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为目的的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图书馆开展公民教育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已经开展受众面广泛的无差别教育服务,为各社会组织、各年龄层人群及各阶层人士提供信息教育服务。图书馆对公民的教育服务应该是无歧视、无差别的,对弱势群体应保护其基本的受教育的权利。因此,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肩负起培养弱势群体信息素养的社会责任。国际图联成立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部门,明确表示了图书馆应该对弱势人群主动提供信息素养教育服务。
3国内公共图书馆开展弱势群体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
3.1调研方法、范围和对象
笔者通过网站内容调查及电话采访调查的方式,对国内各级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情况进行调研。网站内容调查,主要是通过对其网站的布局及内容用词来评定其对弱势群体服务的水平,由于网站的更新频率不大,所以该方式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电话采访调查是在网站内容无法充分展示调查内容的情况下采取的补充方式。本次调查范围包括1个国家馆、4个直辖市图书馆、22个省级馆、5个自治区图书馆、81个地市级图书馆,共计113个图书馆。本次研究对象为:老年人、青少年、残障人士、农民工、城市低收入者及农村人口。
3.3公共图书馆开展弱势群體信息服务的情况——以肇庆市图书馆为例
3.3.1帮助视障人士学习及就业。肇庆市图书馆在新馆一楼开设了残障人士服务区,该服务区面向盲人读者不定期举行电脑操作基础培训活动,并购买计算机类的盲文课程读本,培训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盲人读者的电脑操作水平,增强其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升其社会竞争力,为其就业开辟了更多途径。肇庆市图书馆还密切联系肇庆市残联,为盲人读者送去有声读物。
3.3.2为孤寡老人、孤儿及残障人士提供文化娱乐服务。肇庆市图书馆通过创办老年读者服务品牌“乐龄书友会”,开展各种针对老年读者的知识讲座和交流座谈活动,突出健康养生,使老人们老有所学,快乐度晚年;在节假日,联合社会福利院、启聪学校等社会机构,为孤寡老人放映经典影视剧,或为孤儿、失聪少儿送读物、播放动漫等儿童影视剧,使其从中获取各种信息,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3.4调研结果
我国大部分图书馆都切实践行了图书馆“保证社会成员平等地获取信息,在信息知识的层面上维护社会公益”的精神,对弱势群体实施了无歧视、无区别的信息素养教育服务,保障了弱势群体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权利,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社会包容度。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图书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信息教育体制,公共图书馆与社会教育机构还未联手提供服务,图书馆自身的服务意识还不到位,图书馆开展服务的资源不足等。
4公共图书馆保障弱势群体接受信息教育权利的措施
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十分有必要对弱势群体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以提高其对信息技术的敏感性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其社会存在感。目前,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信息素养教育开展还需拓宽渠道,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教育活动来提高弱势群体的信息素养。
4.1争取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支持
信息化时代,弱势群体对文化和知识资源有更迫切的需求,比起一般读者群体,对其的信息素養教育需要更大范围的社会关注和支持。因此,弱势群体的信息素养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面对和解决。如:政府应尽快制定详细的保障弱势群体文化权利的政策和法规;增加对图书馆和教育机构的资金投入,保证弱势群体能够平等接受教育及利用公共文化资源的权利[3]。
4.2加强图书馆自身的建设
首先,要以获取信息的障碍最小化为原则,对图书馆内部重新进行设计和组织。图书馆应在设备和服务上为残障人士创造无障碍获取信息的良好环境,使其可以自由交流、平等参与、自由获取信息。其次,从事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服
务的馆员的水平直接影响教育的最终效果,因此馆员必须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馆员还应树立无歧视、无差别的服务理念,真正实现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信息素养服务的公平性。最后,图书馆在制订文献采购计划时,要把弱势群体的需求考虑在内,保证馆藏文献能满足其需求,如:如何减小贫富差距、关于成功学、残障人士康复指导等方面的文献,都是弱势群体所需要的。
4.3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用户信息教育服务
4.3.1最大限度地满足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可以通过图书预约服务、移动图书馆、文献资料检索服务、电话咨询服务等方式满足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通过举办各种培训活动提升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如讨论会、讲座、培训班等;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教育服务的网络化,实现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降低弱势群体到图书馆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4.3.2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为了实现从阅读援助、认识和使用图书馆、提升信息技术和素养到培养读者的获取信息能力这一目标,图书馆必须积极对弱势群体进行“扫盲”工作,指导他们学会使用图书馆导航,学会查找图书目录、参考书籍等;开办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教育培训,帮助弱势群体学习并使用信息技术,达到缩小“数字鸿沟”的最终目的。
4.3.3联合社会其他部门和机构。图书馆应联合工会、医疗、就业咨询服务机构及各社会团体为弱势群体提供技术指导,传授专业知识,讲解劳务政策法规,预测行业前景,及时回答他们关心的一些问题。除此以外,图书馆还可以邀请一些成功再就业的人员交流经验,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5结语
公共图书馆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对弱势群体积极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缩小“数字鸿沟”,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通过不断提升图书馆社会包容度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重塑崇高的图书馆精神[4]。
参考文献:
[1]洪伟达.图书馆责任:法律与道德的对立统一[J].图书馆建设,2010(7):10-13.
[2]马海群.论信息素质教育[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2):84-87.
[3]古丁.保护弱者:社会责任的再分析[M].李茂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76.
[4]洪伟达.包容弱势群体:图书馆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J].图书馆建设,2012(6):1-4.
(编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