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理想”主题系列毕业设计创作活动解析
2017-03-30丁虹翔
丁虹翔
(楚雄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楚雄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理想”主题系列毕业设计创作活动解析
丁虹翔
(楚雄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理想主题系列毕业设计创作活动是我校环境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通过三年的活动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评价,为我校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从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传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弊端、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校地、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启示三个方面阐述了创作活动的缘起,然后对创作活动的“理想”主题、“专题型、实践型、服务型”教学模式、活动内容及教学成果进行细致的解读与分析,最后说明创作活动的成效。
应用型人才;专题型;实践型;服务型;教学模式
一、“理想”主题系列毕业设计创作活动简述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是本科设计类专业教学重点,是检验四年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社会服务意识,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阶段。理想主题系列毕业设计创作活动以“理想”作为毕业设计创作活动的主题,在创作活动过程中针对传统毕业教学模式的弊端,借鉴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校地、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结合专业特点采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专题型、实践型、服务型”教学模式。从2013年开始相继完成了“理想校园——楚雄师范学院雁塔校区校园环境(模拟)改造设计”“理想家居——楚雄师范学院教职工家居环境设计”“理想街区——楚雄市米市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三届主题毕业设计创作活动。理想主题系列毕业设计创作活动是我校环境设计专业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过三年的活动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评价,为我校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二、“理想”主题系列毕业设计创作活动缘起
(一)培养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早期我国环境设计建设的层面主要是在室内设计和装饰、装修等内容上,环境设计教育也侧重于此。如今,环境设计的内容和设计范围已拓展到建筑设计、城镇及区域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诸多领域。可以说环境设计是现代设计领域当中一门专业性、应用性、服务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目前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就云南省而言,近些年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设计行业的发展,形成了对环境设计人才岗位性需求。飞速发展的地方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也给环境设计人员提供了广阔的从业空间。随着生态云南和建设园林城市的进程以及生态旅游区建设、小区建设的加快,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将面临较大的缺口,因此培养和发展优秀的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已显得相当紧迫。(注: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熟练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环境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较好专业理论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设计创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传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弊端
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环境设计教育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多给学生创造实践训练条件,让学生得以在实践中锻炼,在创作中提高。毕业设计作为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大部分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目前仍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由学生自由选题、资料查找、方案构思和图纸表现、作品展示四个环节构成,作品均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过去学生人数少,学生学习自主性强、专业基础相对较好的情况。但其弊端也比较明显,首先,学生毕业设计创作的选题多是自己虚拟的项目,这些虚拟项目既没有明确的设计服务对象,又无实际的场地条件和具体的设计要求。由于不具备专业实践条件,整个毕业设计创作过程都是从想象到想象,所谓的设计实践训练无从谈起,学生参加工作后一旦遇到有各种现实条件限制的实际项目,便无从下手;其次,整个毕业设计创作过程也往往偏重于软件的应用和图纸的表现,忽视对设计创作能力的训练,由于没有实际环境条件的限制,设计上可以天马行空,并美其名曰为创意。但是没有对所选课题进行深入的系统研究,没有调研和分析的过程,创意从何谈起?另外,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还存在着毕业设计作品完成后评价体制单一,缺少设计服务对象有效的信息反馈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设计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校地、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启示
针对上述问题,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自2004年起开始尝试“校地、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取得了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其教学和实践结合,学院与地方、企业互动的模式已引起省内外众多高校的关注。总结其成功经验:首先,确立了服务社会的设计导向,针对地州和企业实际的设计需求开展创意活动,许多设计创意作品被地州政府和企业采用,并将其转换成可实施的、能为地州和企业发挥经济或社会效益的资源。其次,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借助地州和企业搭建的实践平台以及提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通过实际项目开展实践教学、过程教学,学生实践创作能力获得较大提高。近些年,随着校地、校企合作的深入,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合作运行机制,学生在校所学与社会实际所需切实得到有机的结合,学校、地方、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培养人才,进一步提高了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理想”主题毕业设计创作活动解析
(一)“理想”主题释义
“理想”一词的本意是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和希望,也比喻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以“理想”作为毕业设计活动的主题,一方面是希望学生能够把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和希望反映到自己创作的毕业设计作品当中;另一方面是希望学生毕业后在从事环境设计相关工作时,能够始终铭记“我们从事环境设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理想的人居环境”。
“理想”主题落实到每次毕业设计创作活动中,结合明确的设计对象,就会衍生出更为具体的含义,在对其进行研究和解读的同时,也为学生的设计创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以下是三次毕业设计创作活动“理想”主题的解读:“理想校园”,可解读为传统优秀校园文化和现代校园文化兼备的文化校园;宜学、宜教、宜居的书院式校园;大学与城市互动,实现资源共享的创新校园;人在园中,园在校中的绿色校园。“理想家居”,即合理、舒适、健康、经济、美观且能够反映出居室主人生活习惯、文化品位、个性特征的家居环境。“理想街区”,结合设计活动的选题应该是“理想的老街区”,理想的老街区是街区的历史、艺术、情感价值得以合理的延续,商业繁荣、人气旺盛、有着良好的街道环境和居住环境,既能作为满足怀旧情怀的老城底片,又能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城客厅。
(二)“专题型、实践型、服务型”教学模式解析
针对环境设计专业传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弊端,为了更好地体现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性、服务性强的特点,我们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专题型、实践型、服务型”的全新教学模式。其中“专题型”要求结合社会所需,以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对象,并要求师生对所选课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以此构建设计创作所需的理论基础。“实践型”要求设计选题要有明确的设计对象、设计服务对象、实际场地条件、具体的设计任务。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围绕着实际项目展开。设计调研阶段学生通过现场调研、客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项目情况,明确项目要求;在设计构思和创作阶段寻求公众参与和跨界合作,在成果展示阶段设计成果接受市场和客户的双重检验,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并通过这种多方合作的形式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有效性。“服务型”,即充分发挥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通过我们的毕业设计创作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服务于地方建设,通过我们优秀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出更好地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
(三)活动内容及教学成果
1.2013届“理想校园”主题毕业设计创作活动
本届毕业设计创作活动以楚雄师范学院雁塔校区校园环境作为改造设计对象,设计内容包括校园区域规划、校园景观设计、校园建筑及室内环境设计等,目的是通过改造设计方案为师生呈现出一个文化延续、生态自然、宜学宜教、交流创新的理想校园环境。创作活动共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调研阶段、方案构思阶段、方案创作阶段、展示与交流阶段。其中,调研阶段首先要求学生做充分的现场调研,了解项目用地范围、地形条件、建筑和绿化现状情况等场地信息。进而通过现场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场地使用情况、师生需求等信息。最后对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优秀案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更新设计观念、拓展设计思路。方案构思阶段要求学生通过对场地信息、使用情况、使用者需求、国内外相关优秀案例的具有做法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完成设计主题、设计理念、功能布局、形式风格的构思工作。创作方面要切实结合设计构思,要求设计主题突出,环境功能设计合理,环境表现形式美观。作品展示与交流阶段要求学生注意展示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将调研、分析、构思以及创作过程作为重要展示内容。同时注意展示手段的多样性,除图文的静态展示外,可尝试校园动画漫游的动态展示。毕业设计经验交流会,要求学生将毕业设计创作过程、创作经验以及心得体会通过交流会的形式传达给本专业低年级的学生,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本届毕业设计活动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了《大学生自主创业街设计》《艺术系片区改造规划设计》《校园入口广场设计》《砚池校区规划设计》《大学生会所设计》《大学生宿舍改造设计》《雁塔广场设计》《雁塔校区老图书馆改造设计》等十三组校园环境改造规划设计方案。另外,本届毕业设计活动首次尝试跨专业合作,与音乐专业学生合作制作了雁塔校区校园环境改造设计漫游动画。
2.2014届“理想家居”主题毕业设计创作活动
本届毕业设计创作活动以楚雄师范学院有家居环境设计需求的教职工作为设计服务对象,设计内容包括家居物质环境设计(平面布局、空间设计、家具和陈设设计等)、家居物理环境设计(声、光、热等)、家居心理环境设计(氛围和意境),目的是为楚雄师范学院教职工设计一个合理、舒适、健康、经济、美观且能够反映出教师较高文化品位的理想家居环境。本次毕业设计创作活动共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调研阶段、方案构思阶段、方案创作阶段、展示和交流阶段。其中,调研阶段由入户调研、市场调查和国内外家居环境设计的资料收集三部分组成,入户调研要求学生完成调研问卷的制作、客户访谈与房屋测绘等工作,了解住户要求,掌握场地信息。市场调研要求学生对楚雄家具市场、材料市场进行实地调查,掌握家具和装饰装修材料的最新信息(品牌、产地、特点、价格等)。国内外家居环境设计的资料收集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国内外家居环境设计的优秀案例,通过分析研究,学习一些国内外家居环境设计的先进理念和设计方法。在方案构思和设计阶段要求学生一方面要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落到实处,结合客户需求为客户设计一个合理、舒适的家居环境,同时也要注意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在设计中的运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关注客户家庭成员在职业、情感、年龄、行为习惯、喜好、信仰等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性,力求为客户设计一个既能反映出教师较高的文化品位需求,又能满足家庭成员个性需求的家居环境。另外,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与客户的沟通与交流,及时纠正设计中的问题。展示与交流阶段,除家居环境设计图纸外,还要求学生将调研、设计创作的整个过程纳入展示内容。设计展邀请客户和本地家装公司共同参与,设计方案接受客户与市场双重检验。另外,增设家具、家居饰品的制作与销售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与参观者的互动。
本届毕业设计创作活动毕业生和非毕业生设计制作了百余件家居和家居饰品,毕业生分组合作完成了30余户教职工家居环境设计方案,其中《节奏——李燕冰老师家居环境设计》《第八个音符——李飏老师家居环境设计》获第八届“创意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三等奖,《大器——陈兰老师家居环境设计》《简·谧——李秀寨老师家居环境设计》《林居——王林老师家居环境设计》等学生作品获优秀奖。
3.2016届“理想街区”主题毕业设计创作活动
本届毕业设计创作活动以楚雄市现存的唯一老街区——米市街区作为设计对象,设计范围为米市街区七条主街(信义街、米市街、云泉街、凤鸣街、和平街、观象街、古山街)的沿街区域,目的是在延续楚雄市米市街区的历史、艺术、情感价值的基础上,将其设计成一个以地方特色旅游、休闲业态为主,具有浓厚楚雄老街文化氛围的复合型商业步行街区。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米市街区七条主街沿街区域环境规划、重点建筑保护、部分建筑改造设计、重点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街道环境设计、街道公共设施设计等。本次毕业设计活动共分为五个阶段完成,分别是准备阶段、调研阶段、方案构思阶段、方案创作阶段、展示和交流阶段。其中,调研阶段要求学生完成现场拍摄、居民访谈与记录、建筑分类、重点建筑与院落测绘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设计案例的资料收集与比较研究等工作。方案构思阶段,要求学生依据前期调研,重点思考街道沿街区域的功能定位、沿街建筑的保护与更新策略、街道环境及重点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思路等问题,以形成街区保护与更新整体设计思路。方案创作阶段,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完成沿街区域规划、沿街建筑及街道景观设计、重点建筑和院落的保护或改造设计、部分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设计说明的写作、街区漫游动画制作、设计成果汇总与排版等相关工作,并在设计过程中注意与米市街区市民的交流与沟通,不断完善设计方案。
本届毕业设计创作活动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了《云泉街的保护与更新设计》《和平街的保护与更新设计》《米市街的保护与更新设计》《信义街的保护与更新设计》《凤鸣街的更新设计》《观象街的保护与更新设计》《古山街的保护与更新设计》七条街道的环境保护与更新设计方案,并设计制作了米市街区规划设计漫游动画一部。部分学生室内环境设计作品参加首届云南省高校毕业生优秀作品联展获一等奖一名(《竹艺馆室内环境设计》)、优秀奖三名(《老家茶舍室内环境设计》《大唐陶艺工坊室内环境设计》《木工坊室内环境设计》)。
四、结语
通过三年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证明,理想主题系列毕业设计创作活动所采用的“专题型、实践型、服务型”教学模式效果明显。针对社会所需,进行专题设计,通过实际项目、开展过程教学,这一系列的实践教学过程使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设计创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部分毕业设计教学成果和设计创作经验还被应用到低年级的常规教学环节中,充实课堂实践教学内容,为我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后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理想主题系列毕业设计创作活动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注重公众参与,寻求跨界合作,接受市场检验,在教学成果获得社会广泛好评的同时,也提升了我校环境设计专业在校内外的知名度。这些都为环境设计专业进一步开展校企、校地合作,实现共建双赢、共同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董万里,段红波.环境艺术设计原理(上)[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2]陈劲松,张勇.忆像—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5年历程[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
[3]陈劲松.万凡艺境:DESIGN·硕果——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01、2002、2003级毕业作品集[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7.
[4]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编.校企合作·协同创新·铸造未来——2015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民族文化创意活动优秀作品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刘祖鑫)
An Analysis of the “Ideal” Serial Theme Graduation Projects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s in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DING Hongxiang
(SchoolofArt&Design,ChuxiongNormalUniversity,Chuxiong, 675000,YunnanProvince)
The “Idea” Serial Theme Graduation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deepen teaching reform and strengthen practical teaching for majors of environment design in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Three years into this project, great effect has shown and favorable social opinion has been heard. It proves to be a positive step in developing art and design specialists. Departing from social demand for practical graduates in this field,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graduation design and inspiration of cross-institution cooperation with Yunnan Arts University,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original idea of carrying out the project, then proceeds to analyze the theme, the teaching modes and content as well as teaching effect. Last the creation effect has been illuminated.
application-oriented graduate; theme project; practical project; service project; teaching mode
2011年度楚雄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新地域化发展模式借鉴之思考”,项目编号:11YJRC24。
2017 - 03 - 17
丁虹翔 (1984―),男,楚雄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J21
A
1671 - 7406(2017)04 - 0136 -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