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2017-03-30武汉市青山区钢城一小
■ 武汉市青山区钢城一小 刘 莉
读写结合 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 武汉市青山区钢城一小 刘 莉
近几年,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关键词,那么具体到小学语文学科应该培养怎样的学科素养呢?我认为,“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下的概念,它是受核心素养引领,且为达成核心素养服务的,应该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人格雏形的培养,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为小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做人的底子。二是夯实听说读写书(书写)的基础。做到“六个一”:有一定的识字量和词汇量;能写一手好字;能读懂一篇文章;有一副好口才;养成一种好习惯——天天读书。三是提升阅读素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还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素养,有了较高的阅读素养,就为学生打下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四是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要能质疑,爱探究,会发现,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增加文化积淀,培养爱美的情趣。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落实了,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品位、气质。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着眼于改革和优化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通过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科关键能力,自主进行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积极尝试。笔者就鄂教版五下的《隔窗看雀》谈谈自己在这几方面的教学尝试和体会。
一、引导质疑,激活思维
巴尔扎克对世人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就问个为什么。”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也提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问题是学习的先导,语文课堂上创设环境,激发学生提问的愿望,利用文本资源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难点重点质疑,抓住矛盾处、异常处质疑,抓住文题质疑,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质疑,提出与课文主要内容相关的质疑,多角度,多方位发问,这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隔窗看雀》时,从“雀”字的结构入手,让学生了解“雀”由“小”和“隹”组成,指的是短尾巴的小鸟,然后让学生交流对麻雀这种短尾巴小鸟的感受,学生说的都是常人眼中的感受,微不足道,其貌不扬,弱小平凡,然后通过初读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对麻雀的印象,从而找到“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这句话,即课文的文眼,让学生将作者的感受和常人的感受进行对比,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为什么在作者眼中碌碌无为,平凡庸俗,没有什么本事的麻雀却显得不羞愧,不自卑呢?再抓住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深入学习,学生产生了极大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进一步学习了阅读时提炼重点语句的方法,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直指教学核心。
二、靶向教学,习得表达
教授这堂课,我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长文短教,并迁移运用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开展读中学写,体会作者眼中麻雀的形象,为作文进行日常的积累和练笔。
为此,我也看了很多相关的教案,发现这篇课文很多都是分两课时来上,练笔开展的不多,有也大多是放在了将麻雀比作标点符号的结尾,让学生进行续写仿写。怎么样才能落实教学目标,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呢?我静下心来认真的研读文本,在字里行间反复的琢磨,用心去感受作者写作的用意,感受到作者在描写麻雀忙碌平庸的同时更要表达的是它能坚忍、欢快、有责任感的活着,即便渺小卑微,但它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活着,表达了作者对平凡弱小生命的欣赏和赞美,这就是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内涵,也是小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要理解的核心所在。
但是作者在表达上并没有像叙事类文章那样列举有关的事例来描写麻雀的这些特点,仅仅在第6自然段中用几个简短的句子来抒发这一感慨,学生读起来很不容易理解。确定了这一教学难点之后,我结合本次的教学目标,首先将1-6自然段归为一部分,引导学生通过词句发现麻雀的忙碌和平庸,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从“不停地跳,一翘一翘,幼稚的鸣叫,一模一样,像冻脚的人”这些对麻雀动作、外形描写,以及作者的比喻和对比中充分感受到了麻雀的忙碌和平庸,并顺势梳理出了作者的这些具有特色的写作方法;接着带领学生再次走进第6自然段,仔细的品读,发现作者麻雀身上看到的不羞愧,不自卑的关键语句“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的孵蛋和育雏……活着”中,让学生结合我给的画面展开想象,将作者描写忙碌和平庸的方法迁移到对麻雀坚忍、欢快、有责任感的描写中,学生们在品读后得到启发,大胆尝试运用,对理解欣赏麻雀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且看学生们的精彩演绎:
生1:寒冬到了,虽然麻雀不能像那些大禽类飞到温暖的南方安然过冬,但是它却不畏寒冷,在冰天雪地里三五成群的快乐觅食,它们是那么坚强,勇敢,它们点缀着这冷寂的世界,那叽叽喳喳的叫声是那样有活力,它们一定在想: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生2:看,麻雀尽管没有过人的本领,没有美丽的羽毛,可是它们也如同这世界的小精灵,充满的了生机和生命力,有时,它们在浅水洼里嬉戏玩耍;有时,藏在荷叶下躲避烈日酷暑;有时,在枝头翘着小尾巴闻着淡淡的花香。它们过的是那么惬意,在市井间,在枝头,在草地上,它们永远快乐的生活。
生3:春天,万物复苏,麻雀妈妈在枝头来回忙碌地穿梭着,衔来一根根枝条做窝,它要给孩子们安一个最温暖的家,还不辞辛苦地找来一条条小虫,让自己的宝宝吃得饱饱的,这低飞、跳跃的小身影是那样的充满着母爱的光辉,是那样让人钦佩,欣赏。
当然这是学生中写得比较优秀的,但是,不难看到学生们已经感受到了麻雀弱小但坚强的一面,并尽自己的想象力在倾诉对这小生命的赞美。
课上我将这几份练笔呈现在电子屏幕上,让学生抓住描写方法和重点词句进行互评,发现麻雀的坚忍、快乐和有责任感,有的学生夸奖同学用上了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麻雀在冬季里的顽强生命力;有的结合动词来体会麻雀妈妈的那份爱心和责任感;有的从排比的句式感受到了小麻雀们对生活的热爱。听到这一句句发言,我想,足够了,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通过前面的教学铺垫,学生能迁移方法,能在想象中丰富麻雀的形象,教学过程直指教学核心目标,真正夯实听写读写书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走出教材,扩展阅读
只靠语文教材中的几篇文章,是难以让学生学会表达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因此,在教学这课时,我还提前布置了学生在预习时阅读屠格涅夫的《麻雀》,在学完了本课麻雀的可爱可敬之后,我让学生再次来看俄国名篇《麻雀》,在对比学习中指导学生感受麻雀的母爱和责任感,并在重点语句中发现作者同样是抓住母雀的动作、声音,加上生动的比喻想象,让读者感受到了母雀震撼人心的母爱。在中外名篇的对比阅读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一个优秀的作家要善于观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凡的风景,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在这种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增加了学习容量,更提升了阅读品位,提升了语言文字学习的核心素养。
虽然教学已经结束,但是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我想: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在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地假设读写的桥梁,让语用的训练成为作文教学的有力支点。
责任编辑 郑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