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与分析*
——基于山东省5所高校的实证研究

2017-03-30杜德省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价值观思想大学生

杜德省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与分析*
——基于山东省5所高校的实证研究

杜德省

2017年5-6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组在山东省5所高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较高的精神追求,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心理状况总体向好,支持学校的改革措施。同时表明,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向,在执行力和务实心态方面还较为缺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一步抓关键点,强化价值观教育,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山东高校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1]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现实成效。为准确把握当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探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之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组于2017年5-6月在山东省的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等5所高校,随机选取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基于第一手数据,努力做出客观研判,详细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并结合实践与思考,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调查采用抽样分析法,问卷由课题组自行编制,调研主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考察指标涉及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价值认知、生活观念、就业趋向、心理状态等几方面,包含“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和“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两个维度。

调查以山东烟台高校为主,以抽样学校在校生总数确定抽取学生总数及其抽取学院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样本数。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96份,有效问卷974份,有效回收率97.79%。总样本中,男生占 59.34%(N=578),女生占 40.66%(N=396);汉族占 91.48%(N=891),少数民族占 8.52%(N=83);大一占 24.13%(N=235),大二占 28.44%(N=277),大三占25.46%(N=248),大四占 21.97%(N=214);人文科学类专业占19.92%(N=194),社会科学类专业占28.13%(N=274),理工类专业占51.95%(N=506);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10.57%(N=103),共青团员占 88.30%(N=860),群众占1.13%(N=11);农村籍占 63.45%(N=618),城镇籍占 36.55%(N=356);独生子女占 58.32%(N=568),非独生子女占 41.68%(N=406)。

二、调查结果结果分析

1.大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认同度较高。调查显示,80.39%的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选择“没有信心”的仅占3.59%,“无所谓”占4.83%。在被问及“你的信仰”时,有67.56%的学生选择“共产主义”,“没有明确信仰”占14.78%。对于“入党动机”,62.94%的学生选择“奉献社会”,12.11%选择“信仰共产主义”。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使得当代大学生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

2.大部分大学生都有较高的精神追求。调查表明,关于“学习的目的”,有58.72%的大学生选择“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22.18%选择“建设祖国”;在回答“在大学的主要发展目标”时,73.92%选择“全面提高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20.43%选择“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打好基础”,“为了获得文凭”的仅占3.80%,还有1.85%表示“没有考虑过”。有39.22%的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前途持“乐观”态度,表示“担忧”的仅有6.98%,52.93%表示“奋力争取明天幸福”,1.03%选择“过一天算一天”。可见,大部分大学生都有较高的精神追求,思想积极向上,对自身有较高的要求。

3.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调查显示,认为“劳动者是光荣的,无贵贱之分”的大学生有82.54%,认为“大学生是人才,高于工人和农民”和“有钱和地位才能得到尊重”的占8.73%;“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70.02%选择“以集体利益为主”,26.08%选择“视情况而定”,仅有3.90%选择“以个人利益为主”。

对于日常行为的看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学生的价值观。对于“带餐进教室”,有62.11%的人认为“影响教学环境,坚决反对”,27.21%认为“节约时间,可以理解”,10.68%认为“无所谓”;对于“公共场所吸烟”,66.02%认为“吸烟有害他人健康,坚决反对”,28.74%表示“应该在专门吸烟区吸烟”,认为“吸烟是个人自由,无所谓”的仅占5.24%。

对于国家助学金、社会资助、学校助学金的看法,有76.49%的人认为是“对困难学生的特别关怀”,15.50%认为“国家、社会、学校应该做,自己应得”,2.77%认为“是施舍,会伤及自尊”。大学生期望就业的地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31.41%选择“回家乡”,48.05%选择“东部沿海发达城市”,11.19%选择“北上广等一线城市”,3.29%选择“西部欠发达城市”,还有6.06%觉得“无所谓”。

可以看出,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主流积极健康,但也存在“自我化”“利己主义”等倾向,还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对于价值观的选择表现出模糊的意识,这些都不容忽视,需要加强引导。

4.大学生缺乏执行力和务实的态度。根据调查,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对国家时事、社会焦点问题“非常热衷,极其了解”的占28.75%,选择“一般性了解”占41.17%,“感兴趣的才了解”和“没有兴趣,不想了解”分别占25.05%和4.83%。他们大多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但每天上网时间“1小时以内”的仅有18.38%,选择“2小时以内”的有47.33%,“5小时以内”占29.16%,“8小时以上”占5.13%。可见,大部分大学生每天在网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上网的主要目的”大部分是“娱乐”(57.19%),用于“学习”仅占17.35%。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不到1/5(19.10%),最多的是一周进行 1-2次(32.55%),从不进行体育锻炼的有4.41%。

调查显示,只有30.49%的大学生“基本不逃课”。对于“逃课的主要原因”,有超过1/5的人选择“自我约束不强”(21.05%)或“老师讲课枯燥”(21.15%),18.79%认为自己大学生活的总体感觉是“太自由、没目标、没动力”,5.44%表示“没什么感觉”。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大学生群体存在一定的懒惰意识,不愿意设立目标并为之努力;另一方面,可能是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不如意产生的心理矛盾导致大学生感到迷茫,从而学习积极性下降。

关于“学风建设的关键”,有43.53%的大学生认为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6.80%认为是“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而选择“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严格的课堂要求”分别占15.40%和14.27%。这表现出大学生主观意识强烈,肯定自身的作用,但又缺乏自制力。

5.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较为成熟。根据调查,对“自己今后所从事职业的期望”,有27.31%的人选择“专业所在”,39.01%认为“专业不重要,兴趣所在”,期望“待遇优厚”的占23.93%,认为“能找到工作就行”的人占9.75%;大学生认为“影响应聘最重要的因素”前三位的分别是:“工作能力、经验”(65.30%)“学校名气”(13.14%)“专业类别”(8.52%)。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不是太高,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他们肯定个人能力的作用,有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过因为对社会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就业的认识上也有一定的偏颇。

对“希望的就业方向”,选择最多的分别是“国有企业”(21.77%)“事业单位”(20.94)和“政府”(18.99%),可见,这三个仍是比较热门的就业方向。选择“自主创业”的有13.04%。对于“大学生创业”,63.75%“愿意进行尝试”,12.53%“已经开始小型经营活动”,而“不看好”和“观望”的人占7.60%和16.12%,这反映出大学生就业观念开放,有一定的拼搏精神。但也表明,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的“自我化”和“功利性”倾向,这需要引起高度注意,学校和社会要在这些方面积极引导。

6.大学生心理状况总体向好。调查显示,74.85%的大学生“恋爱态度”是“顺其自然,一切随缘”,对于“恋爱动机”,有近一半选择“追求美好的爱情”(43.53%),其次是“选择人生的伴侣”(19.61%),“随大流”和“满足生理发展需求”分别占10.88%和6.98%,可见,即使有些理想化,但是大部分大学生恋爱态度真诚,有责任感,心态较为成熟。在“和父母的关系”上,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是“亦师亦友”(55.34%),选择“关系融洽但思想上有代沟”占39.32%,仅有3.18%和2.16%的大学生“对父母一方反感”或者“有很深的隔阂,无法沟通”。这说明绝大部分大学生都与父母关系较好,但也有部分学生需要与父母加强沟通。

对于目前的心理状况,32.2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心理状态良好,没有压力”,61.70%认为“有适当压力,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解决”,仅有6.06%认为“自己有很大压力,影响正常生活”。可见,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良好。当“遇到学习或生活方面的压力”时,最通常的做法是“转移注意 (听歌、读书、旅游、运动等)”(65.81%),部分人会“顺其自然”(13.76%)或者“发泄(哭、倾诉、写日记等)”(13.04%),有少数人会“压抑自己(喝酒、睡觉、假装高兴等)”(7.39%),没有人会“寻求心理老师指导”;在问及“会最先向谁求助”时,多选择“朋友”(50.61%)“家人”(24.54%)。

根据调查,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由高到低依次是:学业(32.55%)、就业(23.92%)、人际关系(14.89%)、经济条件(13.14%)、其他(5.75%)、情感(5.54%)。可见,学业、就业压力大仍然是目前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经济条件和人际关系等现实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心态好、抗压能力强,目前其心理比较健康,心态成熟,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而且很少寻求老师及专业人员的帮助,这些尤其需要注意。

7.大学生积极支持学校的改革措施。调查显示,有75.56%的大学生对学校“教学楼全网覆盖”表示“支持”,“不支持”和“无所谓”的分别占13.96%和10.48%。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坚决反对带餐进教室”(62.11%)和“在宿舍、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吸烟”(66.02%)。对于“无手机课堂”,48.98%的大学生认为“支持,利大于弊”,“不支持”占11.09%,还有5.13%和34.80%认为“无所谓”和“不能一概而论”。虽然有小部分大学生对学校的一些改革措施“不太满意”和“无所谓”,但多数还是表示支持。

针对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有78.24%的大学生表示对学校或学院组织的报告、讲座应“完全自愿参加,想去就去”,17.86%认为应“统一安排出勤,强制参加”,3.90%表示“无所谓”。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需要多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多组织学生喜欢的报告或讲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期盼以及更好地发展自我的愿望。

三、结论和建议

1.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为主导,强化价值观教育。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能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能力。因此,高校要创新教育及宣传方式,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教师要摒除空洞说教和理论灌输,授课内容要“接地气”,应联系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当下国际国内形势,在现实关照中激发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形成情感共鸣,使之对国家时事、社会焦点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也要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重视实践的作用,举办诸如“马克思主义与我的成长”的演讲比赛、爱国主题传统书画展以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漫画征集等活动,使他们能从心理上主动接受,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身密切相关。

2.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为根本,优化教学条件及环境。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抽样学校开展的“无手机课堂”“校园全网覆盖”“文明校园创建”等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学生基本上表示强烈支持和赞同,反映了他们对学校工作的肯定。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大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但关键还是要讲求实效性。学校工作应有前瞻性,应定期调查了解学生状况,从思想、学习、生活、就业、心理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发展需求以及遇到的困难,畅通多种渠道,听取其意见建议,积极调度各种资源,努力探索,不断改革,尽可能地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

3.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参与学校建设。大学生思维活跃,有创意和激情,有自己的思想,尽管不太成熟,但很多建议仍具可取性。在加强学生教育管理的同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思想;应了解学生个性需求,在把握“真实”和“动态”的基础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与学生个性发展有效结合,建立开放性的思政教育网络;应尊重他们的思想和地位,提倡民主和自由,建立之相适应的话语表达体系;应尊重大学生个性,为其搭建个性展示的平台,积极培育和引导他们的发展优势,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氛围。这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而且能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

4.以深化育人意识为基点,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显然已经适应不了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时代特征。除了传统课堂教学、专题报告外,高校还应积极探索其他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我们强化网络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通过开展“三走”“文明修身工程”“文明校园”等活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作风习惯。要完善奖惩制度和竞争机制,把理论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持正确的思想道路和政治方向。此外,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多与学生交流,课堂授课要多与学生互动。辅导员要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对于一些思想或学习生活上有特殊性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必要时可以与其父母沟通,积极发挥“家校联动”作用。

责任编辑:贺春健

G641

A

1671-6531(2017)10-0010-04

*烟台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提升路径研究”杜德省/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团委书记,讲师,博士(山东烟台264005)。

猜你喜欢

价值观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的价值观
思想与“剑”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