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课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7-03-30赖芳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4期
关键词:小红杏树小明

赖芳芳

(广昌县实验小学,江西抚州 344900)

1 精心“设计”练习题,培养思维能力

在练习课中,教师可结合上节课新授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一些有特色的习题进行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下面以各年级的教学案例为例。

1.1 一年级——“一图多问”

一年级的小朋友思维形式以形象直观为主,所以课本中附有许多插图,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仔细地观察,从而理解知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上“8的认识”的练习课时,笔者运用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38页情境图(见图1),一步步启发学生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图1 情境图

(1)图上跳绳的有几人?摇绳的有几人?一共有几人?

(2)图上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一共有几人?

(3)图上穿裙子的有几人?穿裤子的有几人?一共有几人?

(4)图上戴帽子的有几人,没戴帽子的有几人?一共有几人?

(5)图上穿白衬衫的有几人,没穿白衬衫的有几人?一共有几人?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学生不仅能较系统地感知“8”的组成,而且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

1.2 二年级——“一图多编”

二年级“比多”“比少”一类应用题,一直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很容易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因此,在练习课中,为了突破难点,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编成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踊跃发言。

(1)小明体重 28kg,小红体重 25kg,他们一共重多少kg?

(2)小明体重 28kg,小红体重 25kg,小明比小红重多少kg?

(3)小明体重 28kg,小红体重 25kg,小红比小明轻多少kg?

(4)小明体重 28kg,小红比他轻 3kg,小红体重多少kg?

(5)小明体重 28kg,比小红重 3kg,小红体重多少kg?

通过一堂课的编题、解题、分析题意练习,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比多、比少”这类应用题。

1.3 三年级——“一题多议”

教师要善于提供某种数学情境,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旧知、技能、经验、组织议论,引起思维火花的撞击。

例如:上完“除法的意义”一课后,笔者以“36÷9”为例,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述意义:(1)36里面包含几个9?(2)把36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3)9除36,商是多少?(4)36是9的多少倍?一道看似简单的题目,却综合了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等三个年级的数学知识,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

1.4 五年级——“一题多变”

一题多变是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做各种叙述形式上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了的情境中,从不同角度去进一步认识数量关系。以五年级的分数应用题为例。

学生解答后,再改变第二个条件,提出以下各问题:

通过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了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还可预防思维定势,从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不管是在哪个年级,只要精心组织安排,都可设计出“一图多问、一图多编、一题多议、一题多变”等各种形式的练习题,来丰富我们的练习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合理“设计”练习过程,培养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好练习题后,如何运用习题 (含课本习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觉得主要是解决学生“敢不敢想”和“怎样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练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独立的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实现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思维导向。

2.1 激发学生“敢想”的情感

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肯思考的直接动力。但这种内在的情感动力是靠教师激发和调动的。所以教师在练习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尽量不用“指令式、问答式”语言,而用对学生充分信任,充满感情的“谈话式”语言,要允许学生犯些小错误,从而创设民主、和谐的练习气氛,让学生敢想、肯想、想得不完善,想错了,也不会产生思想压力。对学生具有独特性的想法,要特别呵护,不要轻易否定。

2.2 指导学生学会“怎样想”

学生敢想后,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练习内容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指出“想”的正确途径。创设讨论探索的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说出解题思路后再由教师点拨。这是促使学生开阔思维的最好方法,为了使学生逐步掌握“怎样想”的方法,教师可有序地、有目的地指导练习。

例如,学习了“关于倍数”的两步应用题后,在练习课中先让学生用一般的方法解答 “果园里有桃树185棵,杏树是桃树的3倍,桃树、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道应用题。大部分学生都会先求出杏树,然后再求出桃树和杏树的总和,即列式:185×3+185,这时,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讨论:这题还有没有别的解法?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后,启发学生这样想:把桃树的棵数当作1倍数,杏树棵数就相当于3倍数,那么,它们的总和是几倍数呢(4倍数)?该如何求呢?为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反应快的同学很快可列出算式:185×(3+1)。这样,让学生步步深入,养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总之,在练习课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练习题,并在练习过程中,创设条件,促使学生敢想、多想、会想,这样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十分重要。

[1]李海燕.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J].数学大世界,2017(7):45.

[2]聂飞.试析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6(29):180.

[3]朱小燕.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培养策略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5(8):65,73.

猜你喜欢

小红杏树小明
杏树
小明照相
童年的杏树
一棵杏树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相亲
做不到
诚实的小红
小红低唱我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