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忻州市摔跤活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7-03-30梁佩英

经济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忻州市现状对策

梁佩英

摘 要:摔跤是两人在规定场地中,一定的场地内,运用踢、打、摔、拿、绊等技艺,以将对方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它有利于提高技能素质、强身健体,培养良好品质、锻炼意志,提高防卫和自卫能力等。但目前忻州市摔跤活动开展状况大不如前。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忻州市摔跤活动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主要从忻州市居民的摔跤基础、参加摔跤活动的场所、参加摔跤活动的动机、参加摔跤活动的频率以及影响参加摔跤活动的因素等五个方面展开调查。发现认识与实际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鉴于上述结果,培养忻州市居民积极参与摔跤活动的习惯,提出了相关的对策,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忻州市摔跤活动更好地发展和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提供一个新的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摔跤活动中来,达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目的。

关键词:忻州市 摔跤活动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G8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55-03

一、研究目的

摔跤是两人徒手较量,以摔倒对方为胜的竞技运动。具有较强的竞技性、观赏性、娱乐性和健身性。古代称为角力、角抵、武抵、摔角等,它历经几千年的磨练,流传至今。摔跤最开始称为挠羊,就是因为它的头奖是只羊,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它是一种集竞争、娱乐、健身为一体的体育活动,此活动在忻州地区广为流传,受到男女老少的喜欢,它的开展丰富了该地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但摔跤活动的开展状况却大不如前。为了使摔跤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下去,笔者此次的研究以忻州市居民参与摔跤活动为主线,探讨忻州市摔跤活动开展现状,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忻州市居民参与摔跤活动意识的措施,从而有效提高忻州市居民参与摔跤活动的积极性。

二、研究對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忻州市的体育运动场、人民公园、日月广场、古钟公园、街心公园五个休闲活动场所的300名居民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笔者根据论文需求设计了忻州市居民的调查问卷,对3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严格按照问卷设计原则设计,采用不记名方式。对忻州市摔跤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放的形式是直接对忻州市五个休闲活动场所的居民进行发放。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8份,其中有效问卷270份,回收率96%,有效率93.75%。

(2)文献资料法。在本文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需要充分利用忻州师院电子阅览室、中国知网及谷歌搜索等网络工具查阅相关的书籍和学术论文,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数理统计法。运用统计的方法,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得到结论。

三、结果与分析

摔跤是两人直接接触、互相搂抱以摔倒一方为胜的一种对抗性的竞技运动。具有较强的健身、经济、娱乐等价值。有利于培养人的整体素质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对人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将有很大的帮助。但调查表明,摔跤活动开展现状不容乐观,需要人们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它的开展状况发生变化呢?传统体育文化的不断流失,使摔跤这项活动很难继续发展下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从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现状。

(1)摔跤活动的文化底蕴。山西省忻州市有着悠久的摔跤历史,距今约有800多年。忻州地处雁门关和太原之间,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战争年代人民亦兵亦民。在这种残酷的生存环境下,决定了老百姓都必须强身健体来保卫自己的家园。摔跤被作为一种拳术划入武术的范畴,由武术与健身结合,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励忻州人民拼搏向上、顽强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

(2)广泛的摔跤群众基础。摔跤活动这项运动在忻州地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千百年来长盛不衰。跤乡人民个个喜欢摔跤,而且对摔跤有种特殊的感情。在这里,看摔跤的最佳季节是秋天,正如当地农谚讲的“立了秋,挂锄头,唱戏挠羊放牲口”,由此可见,摔跤在忻州已经形成一种风俗习惯,是居民所热衷的一种运动方式,形成了赶庙会,必然要开展摔跤活动的习惯,附近的居民都来观看。在忻州地区,特别是在农村,一年内举办多次摔跤比赛,这为摔跤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3)参加摔跤活动的场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制度的深入人心,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在逐渐上升。人们在空地上所进行的大多是一些集体性的、简便易行的活动,如太极拳、摔跤、交谊舞、踢毽子等等。参加摔跤活动的场所,尤其是免费运动场馆、公园、空地等地方都是人们日常进行休闲活动的场所。

从忻州市居民参与摔跤活动的调查结果来看,参加摔跤活动的居民在公园的比例较大,占31.11%;而在收费运动场馆参加的人数较少,仅占10%。说明参加摔跤活动的居民大都在公园或是空地,政府应多建设一些免费的体育场馆来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

(4)参加摔跤活动的动机。人们参加摔跤活动源于它自身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等。摔跤是一项重竞技运动项目,需要强健的体魄、灵活的反应、长久的耐力和聪明的头脑等。只有经常练习才能使人的骨骼更加粗壮、肌肉更加发达。不断参加比赛才能增加实战经验和提高反应能力。这样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进步,在健身的同时也学到很多知识,特别是培养青少年的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摔跤有它的经济价值,在大型的摔跤比赛中,运动员得到的不仅仅是证明他们实力的荣誉,还有一定的物质奖励也是激励他们不断进步的动力。在村落赶庙会时有精彩的挠羊比赛,而它丰富的奖品是吸引很多挠羊汉参与的原因之一,它的娱乐性也是吸引成千上万人们参与的主要诱因之一。

从忻州市居民参与摔跤活动的调查结果来看,居民参加摔跤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健身和娱乐,共占62.22%。

(5)忻州市居民对摔跤活动的了解程度。从忻州市居民参与摔跤活动的调查结果来看,58.52%的居民对摔跤活动只是略知一二,有14.81%的居民不了解摔跤活动,仅有18.52%的居民对摔跤活动有所了解。这说明忻州市的摔跤活动还没有完全普及,居民对它的了解不够多,需要政府加大摔跤活动的宣传力度。

(6)参加摔跤活动的频率。每天能坚持一定量运动,对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都是最好的。可能有些人不能够坚持天天锻炼,但是又想保持锻炼效果,可以把锻炼次数减少到每周至少2~3次,每次持续的时间最少20分钟。从忻州市居民参与摔跤活动的调查结果来看,每周至少活动2~3次的人数仅有17.41%,而非常少不定期的达到30.74%。

(7)影响参加摔跤活动的因素。摔跤活动在忻州地区一带一直长盛不衰,经历了几百年的动荡和考验,代代相传,形成了今天的规模。现在忻州地区很少能看见人们在空地上或是街头巷尾进行摔跤活动。只能在村落的庙会或是赶集是才有摔跤活动;有政府组织的摔跤比赛,吸引群众参与其中。但在现在各种各样体育运动的影响下,人们在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吸引下,兴趣转移,不在单单局限于对摔跤活动的着迷。同时受到年龄、性别、学历、爱好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参加摔跤活动的人数不断减少。

调查表明,影响忻州市居民参加摔跤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占37.41%,受年龄影响的因素最少,占11.85%。现在的趋势是人们的观念定位在摔跤是男性的运动,事实上,除了正式的比赛和体校的女队员,很少能看见女性参加,应鼓励女性积极参与摔跤活动。

2.存在的问题。

(1)摔跤群众基础不再厚实、牢固,缺乏后备人才。首先,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的余暇时间越来越多。“玩”的花样也千变万化,不在局限于摔跤;其次,人们观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家庭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小皇帝”,由于摔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父母怕受伤阻碍其参与;再次,中国应试教育下,现在孩子的课业越来越重,面对太多的升学压力和一直不断的各种才艺班,使他们的活动时间大大减少;最后,为了賺取更多的生活费,农村很多年轻的男女外出打工,有些地方留守在村里的只剩下老、弱、妇、残、幼,这样直接导致参与摔跤活动的居民大大减少。

(2)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冲击着人们的观念。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绝大部分人们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生活方式的变革,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开始接受更多的运动项目,如跆拳道、交谊舞、游泳、滑冰等。随着新兴运动项目的兴起,传统运动项目的影响开始走下坡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广泛的群众基础受经济的发展、物欲的追求、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不断蚕食。摔跤活动的运动强度大,不符合老年人的健身规律,也是许多人为之放弃的原因之一。摔跤活动的开展状况远不如前,摔跤活动不再随处可见。

四、结论和对策

1.结论。

(1)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家长怕孩子受伤,所以选择不让去参加摔跤活动。另外,由于领导的不重视、场地的有限性等因素导致摔跤活动的开展明显减少,也就没有了以往的积极性。

(2)忻州市居民参加摔跤活动的动机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健身,而且能从中学到一定的知识。特别是青少年,有助于培养他们顽强的精神,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3)忻州市居民对摔跤这项运动的了解程度不够,需要政策的支持,参加摔跤活动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娱乐生活。

(4)参加摔跤活动的频率减少,居民的闲暇时间充斥着各类的体育活动,摔跤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受性别的影响,摔跤活动的主力军是男性,女性由于工作和家务的双重劳动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参加。

2.对策。

(1)领导的重视,政策的支持。由于近年摔跤活动举办的次数逐年减少,有部分原因是领导的不重视,领导应把开展摔跤活动提上议事日程。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居民的生活。在社区、街道、居委会组织开展摔跤活动,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兴建体育场馆,鼓励居民参加摔跤活动,鼓励企业发展摔跤活动,让企业与摔跤活动相结合,打造特色的摔跤品牌,形成一系列的产业链。

(2)转变居民意识,重视摔跤理论的研究。摔跤活动已经在忻州市地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一定的群众基础,但由于领导的不重视,场地的限制,经费的不足等。人们对它的关注远不如前,转变居民的体育观念,以新的体育观念来看待摔跤活动对我们的重要性和它的意义所在。调查表明关于摔跤的书籍、期刊等理论知识少之甚少,应加大对它的理论研究,为更好的发展摔跤活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联系实际情况,大力开展摔跤活动。忻州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阎锡山故居,顿村温泉度假村等等;中国忻州市摔跤节已经举办了五届,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将旅游资源与摔跤活动完美的结合,在旅游高峰期间开展摔跤比赛,吸引游客参加比赛,在观看美景的同时娱乐身心,让更多的中外游客了解它,让摔跤活动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它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4)把摔跤活动市场化,形成俱乐部模式。美国篮球NBA运行模式的成功,给中国体育提供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中国结合自己的国情,创建篮球CBA运行模式。把摔跤结合实际,创建摔跤俱乐部。把摔跤这项活动市场化,形成一种运行模式。它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才能走得更远。

(5)摔跤运动项目融入教育体系,走“体教结合”之路。忻州市被视为摔跤之乡,但在近年来挠羊汉却在不断减少,挠羊赛的吸引力逐渐淡薄,民间色彩正在淡化,村办赛事基本消失,摔跤技巧由于赛事少而得不到深入研究和提高,后继无人。把摔跤引进学校,从小孩抓起,培养学生的摔跤意识,才能让摔跤这项运动一直发展下去。目前这个项目开展力度较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缺乏。教育事业的成熟,为摔跤活动融入教育体系提供了一个契机。在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前提下,同时普及学生的摔跤知识。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5-117

[2] 刘卫军.摔跤[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7

[3]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3-56

[4] 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78-82

(作者单位:山西省定襄县体育运动中心 山西定襄 354000)(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忻州市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忻州市沙棘育苗技术
美丽乡村行——走进忻州市
对策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县:坐在家里能养鸡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