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推拉理论的重庆市旅游养老者迁移因素与迁移行为分析

2017-03-30周刚李运娥章天园赵悦

经济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重庆市

周刚+曹+威+李运娥+章天园+赵悦

摘 要:随着重庆市老年人口的逐年增长,其作为客源地的旅游养老发展潜力巨大。文章以相关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以重庆市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人口迁移推力—拉力理论对重庆市旅游养老在影响迁移的因素、迁移量、迁移方向和迁移者特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一是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及社会条件是旅游养老主要的迁入地拉力因素;环境恶化尤其是气候恶劣是旅游养老主要的迁出地推力因素;距离、迁移成本、政策法规等都成为迁出地到迁入地的中间阻碍因素;健康状况、文化水平、收入状况、家庭情况、闲暇生活状况、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及对目的地的认识程度是影响旅游养老迁移的个人因素。二是旅游養老返迁同样受迁入地推力因素、迁出拉力因素、中间阻碍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三是迁移量随地区差异程度而变化;迁移量与地区之间人群差异没有明确关系;迁移量与克服中间障碍的难易有关;迁移量随经济情况的变动而变动;一般情况下,迁移量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四是重庆市旅游养老迁移有其特定的方向,尤其是在夏季和冬季表现得非常典型。五是重庆市旅游养老者多为收入和学历较高的中低龄老人(60~79岁)。通过上述研究,以促进重庆市旅游养老及其产业的发展,为国内旅游养老的进一步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旅游养老者 推拉理论 迁移原因 迁移量 迁移方向 迁移者特征 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029-04

按照联合国标准,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国家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已经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相比全国的老龄化情况,重庆市老龄化情况更为严重。重庆市于1994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若以重庆市直辖算起则为1997年);截止2010年,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539万,占总人口的16.44%(201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是13.26%),65岁以上老年人口333.41万,占总人口的11.56%(2010年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是8.87%)。

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选择何种养老模式是老年人及其子女最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重庆市各级政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多种养老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加大推进养老社会化和产业化改革。其中旅游养老作为一种新的异地养老模式正初露头角,旅游养老产业在国内外已经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旅游养老是老年人以异地养老形式发生的不以工作、定居和长期移民为目的的旅行、暂居和游览活动的总称,旅游养老把养老服务与旅游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既是一种新型专项旅游产品,也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一、旅游养老与人口迁移的关系

在西方,迁移、流动与移动三者是有区别的概念,但却常常被作为同义词而相互替代。在国内,根据“户籍”管理制度规定,迁移为改变户籍所在地的移动,流动为不改变户籍所在地的移动,而学术界对迁移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彭勋(1992)从人口迁移所具有的时间、空间、目的三大主要属性出发,将不同定义分为宽、中、窄三大派。宽派主要从空间属性定义,着眼于人口的空间位移、或地区、地域分布的变动。在宽派看来,度假、旅游等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在此,我们借用彭勋(1992)的宽派迁移定义,并参照西方惯常的做法,将旅游纳入迁移的范畴。借鉴杨钊(2005)的迁移分类的基本属性上来看,旅游养老属于典型的消费性迁移,从迁移时间长短来看,旅游养老可纳入短期迁移,从迁移动机来看它可纳入生活方式迁移,退休人群的旅游养老可纳入消费性迁移中的旅游退休移民。

二、人口迁移推力——拉力理论

根据以上相关分析,笔者将旅游直接纳入迁移之中,并运用迁移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推力—拉力理论是人口迁移领域被广泛应用的模型,一般用于对人口迁移原因的分析,简称为人口迁移推拉分析。迁移的推力—拉力理论认为,迁移行为发生的原因是迁出地与迁入地的推力(或称为排斥力)(push factors)和拉力(或称为吸引力)(pull factors)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美国学者伊沃里特·S·李(Everett S.Lee,1966)的理论可以将推拉理论分为四个方面:影响迁移的因素、迁移量、迁移的流向和迁移者的特征。本文在此只论述与旅游养老有关的部分内容。

(一)影响迁移的因素

根据学者的理论,影响迁移的因素包括:迁出地因素、迁入地因素、中间阻碍因素、个人因素。前三者的因素可参见图1。

在图中,每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某些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用+号表示)和某些排斥人口迁入的因素(用-表示);也有一些因素对某些人来讲是无关紧要的因素(用0表示)。人口的迁移正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然,人们对迁入地和原居住地的各种因素评价,会受到主观感受和客观条件的影响。迁移还受到迁入地和原居住地之间各种中间阻碍因素,如距离和迁移成本的影响。

最后,迁移还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敏感程度、对其他地区的认识程度、与外界接触的方式等等,都会影响他对原居住地和迁入地的评价,从而影响其迁移决策。

(二)迁移量

人口迁移量受以下因素的制约: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人口迁移的流量随各个地方之间差异的程度而变化。地区间的差异程度越大,则迁移流量越大;人口迁移的流量随迁出地和迁入地人群之间的差异而不同,如果迁出地和迁入地人群间的同质性高,则迁移量越少;人口迁移的数量与克服中间障碍的难易有关;人口迁移的流量随经济情况的变动而变动。如经济萧条时期的人口迁移就会少于经济繁荣时期的人口迁移;除非有某种特殊限制,迁移流和迁移率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

(三)人口迁移的方向

可从下面几方面考虑:人口迁移有其特定的方向。通常,人口迁移会集中到一个特定的目的地;)每一个迁移的流向都伴有一方向的返迁移流。

(四)迁移者的特征

人口迁移不是均匀地发生在人口群体中每一个人身上,相反它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在不同背景下,迁移者特征表现各不相同。

三、重庆市旅游养老者的迁移原因分析

由于重庆市老龄化趋势较为严重,重庆市旅游养老需求较大;同时,重庆市旅游养老人群集聚区(主要是主城区和各二级中心城市)的气候、生态环境目前较为恶化,这也加速了重庆市旅游养老人群的外流。所以选择旅游重庆市作为客源地进行旅游养老的人口迁移推拉分析的实证对象,具有很好的研究典型性。

以下分析以笔者在2011年9月23日在第六届中国老年产业博览会对重庆本地居民进行的需求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潜在需求者,包括已经参加过的、打算参加和不打算旅游养老的老年人,共计63份问卷,其中参加过和打算参考的老年人为52人,问卷52份)和深度访谈为基础,以2006-2007年笔者在昆明和海南进行的调研资料(其中包括对重庆的25份调查问卷和部分访谈)为补充,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将人口迁移推力—拉力理论在旅游养老中进行应用分析,以揭示旅游养老迁移流动的原因,旅游养老迁移流动的流向、流量和旅游养老者基本特征。

(一)吸引旅游养老者进行旅游养老的因素分析

1.迁入地拉力因素。(1)目的地的自然环境与资源是吸引旅游养老者的决定性因素。旅游养老是老年人以旅游形式进行的一种异地养老方式,老年人对气候和环境非常敏感。根据访谈,接近90%的旅游者通常将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放在第一位,自然环境通常包括两个因素:气候和生态环境,而气候往往是决定性因素。同时,吸引旅游养老者的旅游资源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山水风光、气象气候和生物景观。(2)目的地的社会条件是吸引旅游者的必要性因素。通常目的地的医疗设施设备、旅游业发展水平、区位及其交通条件、物价因素、社会状况、人口密集度等社会条件会相应地影响旅游者决策。(3)医疗设施设备是否健全,是旅游养老者尤其是身体有疾病的老年旅游者出游考虑的因素之一。重庆周边的歌乐山和缙云山虽然在炎炎夏季气温上并不特别适宜,但是由于其离主城较近,尤其是健全的医疗条件使它们成为很多身体有疾病的老年人进行旅游养老的首选之地。(4)同样旅游养老目的地区位及交通条件对旅游者的影响很明显,一般情况下,地域上临近,交通条件优越的目的地易被选择。所以在“5.12地震”以前成都周边的青城后山、彭州银厂沟等地成了重庆人首选的旅游养老目的地;“5.12地震”以后,貴州桐梓和重庆市内的黄水、仙女山等地取而代之,成为重庆人的首选目的地。因为这些地区在区位上地处重庆周边,交通方便,可进入性较强。

2.迁出地推力因素。迁出地推力因素主要包括当地的环境恶化尤其是气候变化等。重庆位于长江流域上游,属“夏热冬冷”地区,夏季酷暑,冬季湿寒。夏季最高气温在40℃及以上,多酷暑;冬季日照严重不足,属国内日照最少的地区,而且重庆的住宅也没有采暖设施。同时,重庆是重工业城市,其酸雨严重,空气湿度也较高。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其本身对温度和湿度特别敏感,尤其是对患有呼吸道、支气管炎、哮喘和风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选择到气候适宜地进行旅游养老不愧为一种上上之策。

3.中间阻碍因素。距离、迁移成本、政策法规、旅游养老发展程度以及空间竞争等都成为迁出地到迁入地的中间阻碍因素。(1)距离衰减因素。距离越远,迁移的成本越高;同时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物价对比也反映出迁移成本的高低,这二者是旅游者是否考虑迁移的因素之一。下面将根据调查结果,实证说明距离衰减因素对重庆旅游养老者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重庆市旅游养老者夏季偏爱的目的地聚集在重庆市及其周边地区,根据访问,得知其重要原因是渝川黔生活、语言和文化的相近性;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源自成本因素,离重庆较远的旅游养老目的地,前往进行旅游养老必然会相应提高成本,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因此“物美价廉”的旅游才是一个最合适的选择,这种观念主导着他们就近选择作为旅游养老目的地,因此距离衰减因素在重庆市旅游养老者的旅游消费决策行为中表现非常明显。重庆市旅游养老者冬季能选择的目的地比较有限,而春秋两季能选择的目的地而又较多,但从表1的数据一样可以看出距离衰减因素在旅游消费决策行为中的仍然在发挥作用,但典型性显然不如夏季。(2)政策法规。目前国家旅游养老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出台新政策,越来越多的旅游养老者权益保护和政策优惠措施促进了该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31个省(区、市)相继出台了老年人优待政策措施。这些优待政策措施主要是对老年人看病挂号、就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文化馆、纪念馆等公益性文化场所,以及公园、旅游景点等,给予全免或半价的优待,使广大老年人得到更多实惠。接待重庆旅游养老人群较多的云南、湖北、广东等地打破享受优待政策对象的户籍限制,使优待政策惠及到外埠老年人。其中,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将老年人优待年龄从原来的70周岁降到60周岁,并增加了26项优待措施,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对重庆的旅游养老者来说,这些政策增加了旅游养老目的地的吸引力,因为旅游养老需要在目的地停留很长一段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经济开销。(3)旅游养老发展程度也会影响旅游者的选择。老年人思想较为保守,比较少有人会尝试去一个刚起步的目的地,旅游养老目的地发展程度越高,越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4)旅游养老目的地的空间竞争。根据表1可知,重庆市旅游养老者夏天选择的目的地很多,所以旅游养老目的地空间竞很激烈,可替代的竞争很大,而冬天海南一枝独秀,其具有较强竞争力。所以,空间往往对养老目的地有过滤作用,造成空间上的分流。

4.个人因素。旅游者选择旅游养老往往与自己的健康状况、文化水平、收入状况、家庭情况、闲暇生活状况、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对目的地的认识程度等个人因素有密切关系。(1)健康状况。根据表2,26.5%旅游养老者是为了避暑避寒而逃离重庆市不利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但仅仅6.1%的旅游养老者是出于自身身体不适而选择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目的地,进行健康疗养。由此可见,重庆市旅游养老者多数为健康老年人群,观光游览(占33.7%)和休闲度假(占28.6%)为其主要旅游动机。(2)文化水平。文化水平高的老年人群对事物的认识更为全面和客观,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为广泛,这些人群更易认识和了解旅游养老这一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更易于出游。此次调查显示:重庆旅游养老者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老年人占了77%,而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思想观念比较开明,愿意把钱花在精神享受上,更有外出旅游的欲望。(3)收入状况。旅游养老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收入高的人群更易于出游。根据调查可知,重庆市老年人有较高的经济收入,约65%的老年人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月收入在2000元的老年人占调查人数的46.8%,而低于1000元的仅占调查人数的9.7%。旅游养老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所以收入较高的老年人群更易于出游。(4)家庭状况。空巢老人和独身老年易出行,而满巢家庭可能由于子女的家务或者第三代等原因出游可能性要小些。根据此次调查可知,重庆市旅游养老者55.6%属于空巢家庭,相对满巢家庭或其他家庭而言,其更易于出游。(5)闲暇生活状况。老年人大多退休在家,闲暇时间充足,活动时间相对比较自由。根据此次访谈得知:重庆老年人在闲暇时间活动比较单一,看电视、做家务、照顾第三代、聊天、散步是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主要的生活内容。作为时间上的“富翁”群体,老年人迫切需要一个空气清新、生态较好的地方去释放心情,体验生活,享受天伦之乐。而旅游养老活动是其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过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休闲活动,满足了老年人与人交流的精神需求,丰富了老年的文化生活,旅游养老是老年人在平时闲暇生活基础上的在目的地的深化和继续。(6)年龄与生命周期变化。主要是指老年人迁移随着年龄和生命不同阶段的转换,而出现不同的迁移模式和阶段。旅游养老多为退休前后,一般为60岁左右被旅游环境以及资源所吸引的迁移行为。如表3所示,重庆市旅游养老者中,55~59岁老人占3.8%,60~69岁老人占36.6%,70~79岁老人占48.1%,80岁以上占11.5%,由此可以看出,在被调查者中60~69岁、70~79岁老人为最多,由此可以看在旅游养老者中低年龄范围在60岁至79岁之间的老人最为活跃,容易发生旅游养老迁移行为。(7)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旅游者本身的消费观念直接影响旅游养老产品的选择和购买,而这与旅游者的年龄、文化水平、收入和职业又是密切相关的。由前面分析可知,从文化水平来看,重庆市进行旅游养老的旅游者学历层次较高,绝大多数是高中以上的学历;从收入上来看,65%的旅游者月平均收入都在1500元以上,反映出旅游养老是花费较高的一种旅游形式;根据问卷调查,旅游养老者主要集中在四大职业人群中:公务员(34.2%)、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34.2%)、教育工作者(10.5%)、以及专业人士或者技术人员(10.5%),相对来讲,旅游者从事的都是收入较高的行业。(8)对目的地的认识程度。由于旅游者的学历、经历等,对目的地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认识程度高的旅游者,如果目的地条件优越,则易于出游,反之亦然。青城后山位于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发源地青城山之后,距成都70公里,是以水秀、林幽、山雄、石怪为奇观的风景区。由于青城后山良好的生态资源,加上青城后山作为旅游养老目的地处在近郊被重庆市民所熟悉,成群结队前来消夏避暑、度假休闲、疗养保健形成了到近郊农村养老的独特风景——“养老部落”。“到青城山洗肺,到农家园养胃”是重庆市老人们共同的热门话题,也成为老人养老的一种时尚。

重庆市旅游养老的迁移是由一系列内部原因以及外部原因引起的。旅游养老者的根本是为目的地资源与环境所吸引,旅游养老者的健康状况尚可、文化水平较高、收入状况较好、能够接受旅游养老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对目的地比较了解等个人因素是旅游养老迁移的内部原因;良好的目的地社会条件、客源地环境的恶化以及积极的旅游养老的政策法规保障措施等被视为旅游养老迁移的外部原因。

(二)旅游养老返迁的因素分析

由于旅游是一个密闭的过程,必然涉及到旅游者的返迁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迁入地推力因素来看,返迁可能是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使旅游者很难感到舒适了,也有可能是当地的服务、设施设备或者当地居民态度等让旅游者难以容忍造成的。显然大多数返迁主要是由于气候的变化造成的。例如重庆前往海南的旅游养老者,一般会在12月至次年3月前往后返回,主要由于海南在此期间是秋去春来的季节,也是海南气候最宜人的时候,3月过后将会迎来海南的雨热季节,对旅游者的出行造成极大不便,重庆市旅游养老者会选择返回。

2.从迁出拉力因素来看,返迁可能与环境和气候等变得比较适宜或者能够接受有关。就重庆市避暑旅游养老者,一般会在8月底9月初返还,主要原因也是由于重庆市在9月份以后气温逐渐下降,气候不再炎热。

3.从中间阻碍因素来看,国家的异地养老政策不到位是导致返迁的重要因素。当前异地养老政策问题主要表现为保障与优惠措施、异地就医报销等难以落实,制约着老年群体长期异地养老,而更多是进行旅游养老。2010年10月28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获得通过《社会保险法》草案中明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仅规定个人跨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个人退休时,基本养老金由各缴费地分段计算、退休地统一支付。目前还没有针对老年人异地养老过程中的异地就医报销等相关政策,因此会相应地给异地旅游养老者就医造成困难,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旅游养老者的消费行为。

4.影响旅游者返迁最主要的是个人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与旅游养老者的异地养老观念有关,北京异地养老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21.3%的老年人表示愿意异地长期养老(马全祥,2006)。另外旅游养老者在原住地的一系列个人事务也是促成其返迁的重要个人因素。比如每年8月底9月初,由于孙辈开学需要报名、接送和平时照看,促使2/3以上的有孙辈的旅游养老者返迁回客源地。

四、重庆市旅游养老者的迁移量分析

根据李的理论,就以下几个方面对重庆市旅游养老的迁移量做如下分析:

首先,旅游养老者迁移的流量随各个地方之间差异的程度而变化。这里的差异程度主要体现在气候、自然环境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地区间的差异程度越大则迁移流量越大。

其次,根据访谈,旅游养老迁移的流量与迁出地和迁入地人群之间的差异没有明确的关系。

第三,旅游养老迁移的数量与克服中间障碍的难易有关。这里的中间障碍主要包括:距离、迁移成本、政策法规、旅游养老发展程度以及空间竞争等,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距离大、迁移成本高、政策法规不到位、旅游养老发展程度不高以及空间竞争大等都会抑制目的地旅游养老的迁移量。

第四,旅游养老迁移的流量随经济情况的变动而变动。目前国家经济发展迅速,老年人口收入的增长速度加快,老年人消费潜力巨大,重庆市旅游养老迁移的流量在逐年扩大。

第五,除非有某种特殊限制,旅游养老的迁移流和迁移率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原因在于随着旅游养老的发展,吸引旅游者的拉力和推力因素逐漸增强,个人由于了解而消除观念误区,中间障碍也会逐步会减小,从而使迁移量增加,迁移率提高。这预示了重庆旅游养老客源地和相关目的地的良好的发展前景。

五、重庆市旅游养老者的迁移方向分析

旅游养老迁移有其特定的方向,尤其是在夏季和冬季表现得非常典型。由于重庆市夏天气候炎热,旅游养老夏季基本是避暑疗养,通常前往避暑胜地(如贵州桐梓和云南昆明等)或周边凉爽的小气候地区(如黄水和青城山等);重庆冬季日照不足,天气阴冷,旅游养老冬季基本是避寒疗养,前往海南、云南等居多;而在重庆较为宜居的春秋两季,其旅游养老迁移往往是由于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个人探亲或治疗疾病等原因发生迁移,其迁移方向多为周边地区、大城市或风景名胜区,但典型性不强(详见表1)。

六、重庆市旅游养老迁移者的特征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旅游养老者多为收入和学历较高,中低龄老人为主,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夫妻单独居住的空巢老年人;同时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愿意把钱花在精神享受上,更愿意参与旅游养老,其大部分更愿意在夏天选择在西南地区进行旅游养老,旅游养老者职业主要集中于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教育工作者以及专业人士或者技术人员等较高收入行业。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ZH311);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014YBSH045);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研究型英才培养项目(WMYC20151127);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 创新创业型英才培养项目(WMYC20152071);重庆师范大学基金项目资助(10XWQ09);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10637015);重庆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637079)。]

参考文献:

[1] 重庆党建门户——七一网.重庆成立全国首个老干部事业发展协会[EB/OL].http://old.12371.gov.cn/c572.aspx,2011.9.30/2013.11.23

[2] 彭勋.人口迁移与社会发展——人口迁移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

[3] 杨钊.旅游移民研究体系分析及九华山旅游劳工转移与移民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5

[4] Everett S.Lee.A Theory of Migration [J]. Demography,1966(1)

[5]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庆年鉴2010[M].重庆年鉴社,2010

[6]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31个省(区、市)相继出台了老年人优待政策措施[EB/OL].http://www.gov.cn/jrzg/2011-03/01/content_1814014.htm,2011.3.1/2011.5.10

[7] 时代周报.社保法出台意在全国统筹养老医保“异地漫游” [EB/OL].http://business.sohu.com/20101104/n277133950.shtml,2010.11.4/2011.5.10

[8] 马全祥.1/3老人愿意尝试外地居住[N].北京社会报,2006.3.1

(作者单位:周刚,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重庆 401331;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 400030;曹威,四川省南部县旅游局 四川南充 637300;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0;李运娥,章天园,赵悦,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重庆 401331)

(作者简介:周刚,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讲师,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近期研究方向为旅游养老、旅游营销;曹威,四川省南部县旅游局科员,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近期研究方向为旅游养老、马克思主义学说与当代社会发展。)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重庆市
谁是盗贼
面对窨井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奋进中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前进中的重庆市渝东卫生学校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相逢是缘
——重庆市江北区老年大学校歌
前进中的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重庆市 药材也能立体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