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同步微视频群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探索

2017-03-30吴仕保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微视频学生

吴仕保

摘要:目前我们授课制很难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和进度。“怎样让学习进程慢的学生慢慢来学习呢?怎样让开了一会儿小差的学生重新寻找到课堂的精华内容呢?怎样让过一段时间后遗忘了的同学能再次听到‘那时教师的讲解呢?”等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利用课堂的留言机——视频去实现。微视频可以让学困生不停地、反复地学习教师的每一句话,可以让遗忘的同学再次听到教师讲解的每一句话。微视频因为它的“微小”,遵守了心理学原理,抓住了学生学习兴趣点和兴趣持续的时间,可以更好地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到至高点。

关键词:微视频;碎片化学习;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70

一、我国班级教学课堂的现状

1. 教师无法因“材”施教

在我们目前班级授课制度下,面对几十个学生的班级,教师只能按照大家一致的教学进程、整齐划一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任务。然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个体差异,他们有智力发展的差异、人格倾向性的差异,而我们的教师很难照顾到个体之间的差别。可能这种班级授课制可以适应一部分学生,而另一部分的学生就很难适应。学生学习什么、什么时候学习等都被统一规划好了,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步伐前进。然而,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有不同的学习速度和学习风格。对于同一个学习内容,有些学生可能很快就学会了,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学会。对于很快学会的学生,他希望更深层次的学习任务或新知;而没有来得及学会的同学,他希望教师再复述一遍。

2. 教师很难深入了解学生是否真实掌握了教学内容

目前班级授课制度下,我们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一般手段贫乏,简单的有举手,但是这种方法会使一部分学习速度慢的学生观言察色后举手,也有些学生因为自尊心原因被动举手,当然,还有更简单的:教师:“懂了吗?”学生异口同声:“懂了!”;当然,我们教师更多的是布置课后练习了解教学内容学习情况,但是教师却很少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纠正,就是纠正也只是针对普遍问题,很难走到学生身边进行个别指导,学困生依然得不到有效指导,日积月累,本来是学习速度慢的学生也变成了学困生——真正的学困生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教师说八年级是学生学习分化的“重要时期”。

二、云教育对我们现成课堂教学的影响

云教育=云+教育,云的核心内容指的是云计算和云服务,通过云平台的建设将教育教学信息和资源进行集中管理、调配和共享,并最终以云服务的形式提供给需求者。云教育克服了传统网络教育平台存在的诸如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的灵活性不高,学习者交流、互动的实时性不够,信息更新滞后,教学资源短缺等缺陷。而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使学习者可以通过浏览器或者APP直接登录云教育平台,随时随地进入学习环境,获取学习资料、学习计划等,开展个性化的自主移动学习。移动终端设备由于体积小、携带方便的特点,打破了学习的时空局限,轻松实现了移动学习,拓展了学习时空,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云教育平台,可以将“云计算”运用于教育领域,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站式”教育信息化服务的平台。云教育平台将“云计算”与“教育理念”相结合,具有诸多特点: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等。 “云教育”平台与传统的网络教育平台相比,在移动学习模式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其较强的实时性、灵活性和互动性以及使用方便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诸多便利和支持。利用云教育开展移动学习是时代所需,也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需要。

三、构建微视频群为终端学习者提供学习的便利

1. 可以“回放与暂停”的课堂——微视频

微视频是教师将教学的知识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科知识图谱划分为若干知识小模块,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图形、文字、声音等要素,便于学生学习的资源。

(1)微视频的优点

①短而精。微视频顾名思义体现在“微”上。微有两层意思:教学知识点少;教学时间短。根据心理学研究结论,青少年学习时大脑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在8-10分钟。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微视频一般应该在5-7分钟,最长不得超过10分钟。正因为微视频的时间短,所以教学内容一定要少,最好只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这样的微視频主题突出内容精炼,学生学得轻松当然效率就是大大的提高。

②碎片化学习模式。由于微视频是上传网络的,只要学生一个平板在手,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学习。所以,学习的时间、地点都是开放式的,当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快进、暂停、回放!

③及时诊断与反馈。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根据视频内容在其后面设计相应的诊断练习,以了解学生学习微视频的程度;同时依托大数据进行统计进行分析学生学习的层次,以便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

(2)微视频在教学中的优势

微视频方便整合图形、文字、声音等要素,它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以下优势:

①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图形化

比如,在光合作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插入视频或图片,这些图片和动画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如在录制光合作用微视频中插入如右图图片,学生一目了然。

②可以将微观看不见的事物放大

如果我们在录制电解水微视频过程中插入这样的图形,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

③可以将远大的物体缩小呈现

比如,在录制太阳直射点移动微视频过程中插入一个动画,学生对太阳直射点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就能很好地理解。

④可以利用动画或模型呈现变化过程

在录制血液循环过程的微视频中,插入一个图片或动画,学生会对整个过程有详细的认知。

(3)微视频制作的方法与步骤

①知识框架的编制

现行初中科学教材在设计与编写中已经充分考虑了理论思维的规律,在给出一个概念时,首先呈现一定数量的实例。这些实例为学生理解概念奠定了实践的基础,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生概念的掌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现行初中科学教材一般体系大体可以概括为:

教学框架的制定是为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也是为更好地寻找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制作完成一个章节的教学框架之后,我们要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定位和教学设计。

②微视频的录制

当完成了教学设计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录制微视频。微视频录制的主要是利用录屏软件和手写板。主要用到的工具有PPT课件、耳麦、录屏软件和手写板。这种录制方法可以避免把教师拍入进去,减少学生在学习时的无关干扰。

③后期加工:当微视频录制完成后,还要对录制的内容、语言进行精细化加工或删减。我们要对微视频录制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干扰的一切因素都要排除。微视频作为教学的载体,它服务于学生,学生也是检验它的唯一标准。

(4)避免微视频录制过程出现的问题

①越俎代庖。微视频最大的特点就是“微小”,它包涵内容少和时间短,我们不能把40分钟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压缩到一个微视频中。如果微视频承载了过多内容,学生在过短的时间内很难接受,也消化不了,反而出现学生消极抵抗的行为,这也就没有了悦学性。内容过多还会造成节奏过快的问题。

②呈现不清。视频呈现不清包涵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呈现不清楚,当把PPT或WORD文档整版呈现时,由于内容过多,呈现的字体就会非常小,学生看不清。二是呈现的思路不清,尤其是化学计算的过程,需要一步步呈现,而不是整体呈现,或几步呈现,造成思维的跳跃,学生理解不情。

③太过正式。教师习惯面向全班学生的讲解风格,微视频中教师依然会惯性沿用课堂上的讲解风格,语音语调过于正式,不够亲切,这样的微视频不利于学生学习。所以,微视频中的讲解教师语言要和蔼呆亲,就像家教式的一对一辅导。

④讲解不明。教师的讲解不明有两个方面:一是讲述的信息过多,不利于学生抓住要点;二是录制声音过小,学生听起来费力,都不利于对视频中知识的理解。

2. 构建知识书目录

知识书的构建是为了方便教师、学生检索查阅或学习。知识树构建有很多方法,比如按教材的章节分类;按知识的进阶分类等。

(1)按教材的章节构建知识树;(2)按学科知识分类构建知识树

3. 微视频群制件分工

微视频群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年级科学教师的人数进行适当的分工:哪个人负责哪些章节的视频制作,哪些人负责审核哪些章节,哪些人负责学生使用情况的统计。对学生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微视频要重新制作,确保每个微视频都是高质量的、学生喜欢学习的!

四、微视频群的个性化学习

1. 课前预学。教师或学生录制的微视频可以放在课前进行预学,对于一些学习进程快的同学,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需求进行学习,而不受课堂教师的禁锢,自由选择内容,自己控制进度。

2. 课后的温故知新。对于一些学习进程慢的学生或课堂教学中没有听太明白的学生,他还可以将本课堂的重难点重新进行学习,而且他还可以进行多次重复学习,直到他认为学会了为止。

3. 习题的解析。对于一些重点题型或难点题型,每个学生学习的进程不同,当他还有疑惑时,他随时、随地都可以再次将它点开重新学习。

4. 上传新的学习方法或解析方法。针对某个知识点、疑难点,他感觉自己有独特的学习方法或解析方法,他可以将他针对本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或解析方法录制上传供其他同学了解学习。

五、微视频群制作和个性化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

1. 內容的选择。最初,我们设想能将每节的教学重、难点都能制作一个教学微视频,形成系统化,与教材同步,便于学生学习。但是作为一线教师,每天的事务性工作太杂,无法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鉴于这样的事实,我们备课组商量决定选择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录制教学微视频,对于简单的章节,我们没有制作微视频。

2. 人手不够。我们备课组有7人,其中有2人还有大量的行政工作。群策群力之后,我们用带“小老师”的方法,每位教师在录制微视频的过程中带2-3个“小老师”——学生。经过几次看、学的过程后,尝试让“小老师”开始录制视频。小老师录制的视频上传过后,让学生学习并评价,对于学生反应好的视频最好推广给全体学生学习。每学期结束时统计每个小老师上传的微视频的数量和好评量,给予相应的评价:最佳小导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学生上传的个性化学习微视频质量参次不齐。针对学生上传的微视频在上传后,需要教师审核后学生才能点击学习,学生学习后再给该视频进行评价(评价分为5分、4分、3分、2分、1分)。这个评分也为学期“最佳小导师”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玉昆,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碎片化学习微视频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大学英语碎片化学习与拼图化教学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英语课程网络化与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微信在英语辅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