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2017-03-30潘庆红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阅读模式图式理论英语阅读教学

潘庆红

[摘 要]图式理论认为,学习者的阅读能力主要是由三种图式决定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学习者的语言知识水平,即语音、詞汇和语法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学习者对文章内容、主题的把握程度;形式图式是指学习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图式理论为理论依据开展阅读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阅读模式;图式理论

阅读是现代社会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文化技能,是人类积累知识、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阅读也是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它不仅是中考、高考等各种考试中分值比重较大的题型,而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学习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重视阅读教学,并且要下功夫、花力气去研究阅读教学。

一、英语阅读的三种模式

国外对于阅读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研究过程中,总结出了多种阅读模式,但有较大影响的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模式:自下而上(Bottomup)模式、自上而下(Topdown)模式和相互作用(Interactive)模式。

自下而上模式认为,阅读是由低级的单词解码到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是从辨认单词开始,过渡到句子、篇章。这种模式的缺陷是,学生往往只顾单词、词组的意思而忽略了篇章的整体。因此学生会觉得虽然字词全懂了,不存在语言障碍,但仍读不懂文章。

第二种模式是K.S.Goodman和F.Smith提出的自上而下模式。Goodman认为阅读就是一种心理猜谜游戏,阅读者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背景知识进行预测,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检测自我预测的准确性,同时为下一步预测做准备。但是,如果阅读者不具备识别词汇和句法结构的基本语言能力,也是难以真正理解文章和作者意图的。

第三种阅读模式是人工智能专家D.E.Rumelhart于1977年提出的相互作用模式。相互作用模式认为阅读理解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也是读者运用已有背景知识处理信息的过程。D.E.Rumelhart认为阅读过程应该是为双向的,即有效的阅读应该是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过程有效联系起来。相互作用模式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们的阅读教学策略既要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又要重视学生头脑中图式的建立,发挥图式的作用。D.E.Rumelhart揭示、强调了“图式”在阅读中的重要性,由此形成了“图式阅读理论”,并且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掀起了“图式风暴”。

二、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图式阅读理论认为,学习者的阅读能力主要是由三种图式决定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学习者的语言知识水平,即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学习者对文章内容、主题的把握程度;形式图式是指学习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是建立在语言图式的基础上的。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和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不是单纯的信息解码,而是读者与阅读材料之间的双向交流过程,是解码与意义重建的结合,而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两种阅读理解都离不开图式的启动。

根据图式理论,阅读首先是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读者在已有的背景知识中寻找这些信息的图式,当与之相关的图式结构建立起来后,就产生了对文章的理解。如现在我们讲到“赤脚医生”,40岁以上的人都能明白,而很多年轻人却不知所指为何。这就是因为前者有生活经历,有这方面知识的图式,而后者却没有,他们的头脑中没有建立起这样的图式。

由此可见,读者理解一篇阅读材料的过程,就是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读者能否准确理解材料的信息取决于他是否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并能及时激活这些知识。读者的头脑中相应的图式一旦被激活,就能获得文本所要传达的信息,实现读者与作者的相互交流,达到阅读的效果和目的。因此,根据图式理论,我们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把握一定的策略与方法。

三、基于图式理论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扩大背景知识的输入,为图式的建立奠定基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社会性、地域性、时代性、专业性等特点。学生要准确地理解语言材料,理解文章的内涵,必须要有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知识的累积和储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多记、多思,做一个有心人,注意各方面知识的吸收和储备。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通过推荐阅读书目、网上讨论、印发材料等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阅读的顺利有效进行打好基础。

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背景知识的输入和补充,极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无论是何种体裁的阅读文体,上课前我都会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去预习,在相关书目、参考资料或其他媒体上查找有关信息。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先请学生介绍所获取的有关背景知识或相关资料。学生们都非常积极,不仅查阅了大量的背景资料,而且在课堂上做到了资源共享。我长期坚持这样的做法,使全体学生都获益匪浅。

(二)激活`背景知识,建立图式,培养学生的预测、联想能力

图式理论的核心是对文章能够进行预测和证实。预测是成功的阅读者应掌握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增强预测意识、提高预测技巧是十分必要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训练自己的预测和联想能力: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出假设和猜想;筛选、连接、解释阅读材料中的信息;根据材料内容提问;阅读过程中,不断检测先前的假设,验证先前提出的预测。上述做法的好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做出种种预测,活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这既有助于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又包含了信息差,实现了有效阅读。

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我往往会在学生阅读一篇文章之前,提出这样的问题:

①Read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Can you guess what it is about?

②Have you known something about it?

③What do you think it is about?

④Can you guess what will happen at last?

诸如此类的问题,往往使学生兴趣大增,思维活跃,尤其当学生发现自己的预测得到证实时,必定欢欣鼓舞。可见,图式一经激活,往往能触类旁通,提高阅读的效率。

(三)把握文章脉络,进行整体教学

Grellet认为,高效的阅读者应做到提纲挈领,抓住文章主旨大意,从整体角度理解文章。阅读时,可采取以下阅读步骤:整体感知文章的编排、结构,包括标题、篇幅等→激活、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预测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浏览全文→验证、修改预测→进一步预测→细读全文,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阅读时,学生往往一见到生词就查词典,这样就会将一篇结构完整、意思连贯的文章理解得支离破碎,并且也很耽误时间。Naiman认为“能够容忍模糊的语义是语言学习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阅读者必须要学会忽略那些对达到阅读目的不重要的单词。阅读时对遇到的生词的处理,我从以下几点来要求学生:

1.直接跳过。对一些对语篇理解无关紧要的词句干脆跳过,不浪费时间。

2.学会猜测。有些词虽未学过,但可根据上下文或者构词法来推测。如可根据tea和leaf的意思来猜测tealeaf的词义。又如“indescribable”这个词,学生可根据已知的describe来推测。“in”为否定前缀,而“able”为形容词词尾标志,因此,学生可以比较容易推测出词义:“难以描述的”。

3.使用符号。个别生词或者是很长又难读的人名地名等,干脆用一些符号来替代,以便厘清人物关系、辨清地点的方位和方向,方便继续往下读。

(四)扩展学生的“阅读水平区”

“阅读水平区”是指学生现有阅读水平能接受的最大程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他们的阅读流畅性就会提高,阅读水平区也就相应扩大。而当学生的阅读水平区扩大后,原来他们难以理解的东西就会变得较为容易理解,甚至一点就通。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水平区的扩展。教师要熟悉学生阅读的水平及阅读材料的难度,选取适合学生水平和程度的阅读材料,不断帮助学生扩展阅读水平区。

(五)

实施“任务型阅读”模式

任務型阅读,是指通过完成具有真实意义的阅读任务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式。如阅读前,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两个关于阅读语料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由各组指派学生报告讨论结果,然后教师再发给学生语料。这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教师经常有意识地给予学生任务型的阅读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在阅读后对学生检查时,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做报告、讲故事、制作报表或组织表演等。学生为了把握自我表现的机会,往往会认真预习和准备,从而产生阅读的动力和兴趣,引起他们积极学习的态度情感。

(六)注意纠正学生阅读中的不良习惯

1.学生的常见不良阅读习惯。

(1)出声读和手指读。出声读本是阅读的必经之路,但是随着阅读能力的发展,出声读却成了阅读能力提高的障碍。手指读是指用笔或手指来回移动指着文字,生怕漏掉了某个词句。这样看起来好像很认真,其实却不利于提高阅读能力。

(2)回眸重读和回眸倒读。回眸重读指有目光倒退的习惯,习惯于重读刚刚读过的句子。回眸倒读则是指读完一行,不是到第二行,而是回到这一行的开头,这样反复重读和倒读,会造成时间的大量浪费,尤其是考试时,效率低下,时间不够用,造成分数上的损失。

(3)心里翻译和分析结构。有些学生习惯于边读边翻译成中文,或者是进行语句和语法结构的分析。过分关注单词、短语、句型、固定用法等,反而影响了实质、整体的掌握和理解。

以上几种不良阅读习惯,使学生很难将阅读材料前后的信息建立联系,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影响阅读的准确性。

2.纠正不良阅读习惯的对策。

(1)切断回眸重读和回眸倒读的机会,不给心里翻译和分析留时间。教师可以将阅读材料分成几小段,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要有效控制时间,限时检查。通过这样的训练,改变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

(2)养成略读和寻读的习惯。为了掌握文章的大意而快速浏览全文的阅读方式称作略读(Skimming

)。略读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通读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和首尾段;捕捉各段的主题句;寻找与主题句有关的信息。寻读(Scanning)是指从较长的文字材料中查询特定的细节内容。寻读可利用这几个方面的信息:主题词、标题或图表等。

(3)开展视幅训练。眼睛一次性定睛所接受到的视觉信息范围称作视幅。每个人的视幅是不同的。阅读时,一次定睛看到的句子长度越长,阅读速度就越快。教师在训练时,可以先以短语为单位,再以短句为单位,最后再以长句和段落为单位。可这样来训练学生的视幅:

When the spring / comes, everything / is becoming / fresh and lively. / Grass lifts its head / from the ground quietly. / Leaves open their eyes, / watching the vivid world/curiously. / Flowers spread their smiling faces / joyfully. / And the birds fly back / from the distant south hurriedly. / They are eager to / meet their cozy, old houses. / Look at the dogs and cats / running in the green park. / They are waiting for their little hosts / and looking forward to / playing games with them / to their hearts content on the grass.

在学生熟悉后,可扩大视幅:

When the spring comes, /everything is becoming fresh and lively. / Grass lifts its head / from the ground quietly. / Leaves open their eyes, / watching the vivid world curiously. / Flowers spread their smiling faces joyfully. / And the birds fly back from the distant south hurriedly. / They are eager to meet their cozy, old houses. / Look at the dogs and cats running in the green park. / They are waiting for their little hosts and looking forward to / playing games with them to their hearts content on the grass.

还可以继续扩大视幅:

When the spring comes, everything is becoming fresh and lively. / Grass lifts its head from the ground quietly. / Leaves open their eyes, watching the vivid world curiously. / Flowers spread their smiling faces joyfully. / And the birds fly back from the distant south hurriedly. They are eager to meet their cozy, old houses. / Look at the dogs and cats running in the green park. / They are waiting for their little hosts and looking forward to playing games with them to their hearts content on the grass.

教師可利用这种方法和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视幅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读速,并且还能训练学生反应的敏捷性。

(七)制定评估、奖励方法

1.及时记录学生的读量、读速、读的难易度及自我测试情况,建立学生阅读卡(如下)。

2.建立阅读档案。建立阅读档案是督促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最终实现主动、自觉阅读习惯的好方法。每学期,我都会为学生建立阅读档案。学生可将平时阅读的精品、整理的阅读笔记、阅读感想及阅读记录卡等都放入档案中。定期在班内交流评比,对阅读认真、进步快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3.开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主动阅读、认真阅读,我还想方设法开展了各种活动,如开展读书小组竞赛,发放流动小红旗;举行演讲会,畅谈读书心得;好书推介;评选“故事大王”;举行“好书好剧”表演会,评选“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等。以上这些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英语阅读教学是有一定难度,且非一日之功。作为教师,我们要以理论依据为指导,勤于思索、善于实践,不断总结方法、完善策略、指导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Grellet F.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2]何齐宗.教育原理与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陈学斌.对英语快速阅读教学的设想[J].外语教学,1999(1).

猜你喜欢

阅读模式图式理论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中英文绘本亲子阅读模式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抛锚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调适阅读心理,培养阅读技巧的策略
深化情感体验,建构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