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7-03-29李建花
李建花
(山西医科大学 汾阳学院,山西 汾阳 032200)
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迈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和材料、能源一度被许多学者列为“现代工业的三大支柱”,可见,信息已成为现代社会乃至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1948年,美国的克劳德·E·香农(C.E.Shannon)发表了论文《通讯的数学理论》(《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标志着信息论的正式创立。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信息论的不断深入研究,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信息论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对很多学科和领域有着直接而有效的指导。
而科学发展实践有力地证明,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引入一些科学方法来解决本学科所面临的难题。信息论所提出的信息理论及方法,有助于提升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性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借鉴信息论来发展自己,这也正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将信息论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信息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论是以信息的本质和传输规律为研究方向的一种科学的理论。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信息的计量、提取、存储、变换、传递、检测和识别等规律和方法的研究。信息论分为狭义信息论和广义信息论。香农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狭义信息论,狭义信息论的理论中心是编码理论,主要涉及内容有信息系统模型、信息的度量、信息容量、编码理论及噪声理论等。而广义信息论即信息科学,主要内容除了狭义信息论的内容外,同时也包括所有诸如心理学、语言学、神经生理学、语义学等在内的与信息相关的领域。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吸收借鉴信息理论来发展自己,需要信息资源和信息科学技术的支撑,教育与管理过程的实质就是信息传递和转换的过程。可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特殊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二者所处的环境,这三者构成了以信息为纽带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在信息论看来,人的思想、观念、意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信息收集、传递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我们所言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一门利用信息传递去积极改变人脑中思想政治素养的具体存在状态(如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价值观等)的科学。[1]
二、信息论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的必要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信息论,就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个进程中运用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反馈等信息程序。为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化,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我们必须科学地运用信息论。
将信息论引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目的是:我们利用信息论认识到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本身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指导实践活动。
(一)信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决策依据
决策是高校管理职能工作的基础,更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的首要环节。管理者或教育者进行决策时必须以信息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决策离开了信息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一个系统如果离开了信息就成了一个封闭系统,只能是一潭死水。从信息论角度看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是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反馈的过程。教育者在决策中有时犹疑不定甚至出现失误,有时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运用信息方法不当,诸如搜集的相关信息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不及时,甚至存在于搜集到虚假信息的情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做出科学的决策前,一定要客观、真实、全面地搜集信息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进行全面地了解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解决高校学生思想问题。
(二)信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转的沟通纽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交织的立体网络,包括各个子系统(如教育者、受教育者、社会、教学层、实践层等),而信息就是连接各个网络接点的纽带。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即是一个思想信息的流通、转换的过程:从获取、掌握信息开始,经过输入教育信息实施转化,最终从系统输出的信息获得对过程的反馈评估和控制调整。这种信息纽带一方面是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常运行的基础,另一方面为我们宏观把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如果没有一个畅通并且高质量的信息网络,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就无法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
三、运用信息论统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采集加工
1.切实做好高校学生思想信息的收集
信息的收集是指信息收集者依据一定的目的,通过不同方法搜集、获取相关信息的过程,旨在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做好高校学生思想信息的收集,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步,也是信息处理的基础。
在此过程中,教育者首先要提升信息素养意识,主动收集、整理、研究信息数据,深入挖掘各种思想信息的相关性,提高信息分析与解读能力,对各种思想信息保持敏感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测预警能力。其次,要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和媒介来获取大学生的思想信息,常用的方法比如:观察法、谈话法、问卷调查法、体验法、查阅资料法等。同时还要积极利用多种媒介来获得资料信息,包括电视、图书、广播、报刊、网络等。这些方法和媒介是相互联系的,在实际中需要多种方法和途径综合运用。
2.不断提升对大数据的挖掘处理能力
信息时代,大数据的产生和发展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英国牛津大学舍恩伯格教授认为,大数据是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巨大价值的产品、服务或深刻见解。[2]大数据被认为是“未来的石油”,是社会各个领域实现转型的催化剂。大数据在改变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同时,也深刻影响并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途径。[3]区别于传统数据的小型单一、静止和陈旧的特点,大数据容量大,完整性更高。通过大数据,教育者能广泛、全面地收集到大学生通过网络、传感器等产生的动态信息,获得综合数据。比如,大学生的在校日常行为表现数据、网络日志数据、社交网络中互动的数据等。大数据下, 数据共享平台的搭建促进了数据整合和利用效率的提高,缩短了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
(二)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递和接收
在信息论看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和接收、信息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步教育者通过充足的信息输入来获取足够的信息量,然后将信息输出;接着,受教育者在得到大量信息后,开始进行加工处理,在自身原有的思想信息的基础上,自觉地选择、消化和吸收新的思想信息,在头脑中把新、旧思想信息融合起来,在新旧信息的融合过程中创造出新的思想信息,顺利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
信息社会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复杂、多样性的挑战。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递上,我们会发现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一些过去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会失效甚至起到反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接受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过多重视教育者的施教活动,忽略受教育者的能动性的发挥,这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增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递和接受效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当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后,信息技术迅速成为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联网,利用好校园网BBS、微博、微信、飞信、QQ、人人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发挥“互联网+”的专题网站、微视频、微电影等传播手段,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领域,深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甄别网络中的错误信息,形成理性认识。现如今,许多高校都开设有各种微信公众号,许多高校教师还开设了微博、博客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向大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们在这万千现象中拨开迷雾,在他们的人生征途中点亮指路明灯。
另外,教育者要主动学习网络语言,融入到大学生的“网络圈子”当中,积极互动,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激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和谐融洽、亲切宽松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三)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反馈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着重指出:“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4]在信息论看来,系统的信息通道包括施控部分和受控部分,这两个部分是相互依存的,施控部分把信息输入到受控部分,而受控部分则把反馈信息返送给施控部分,这部分信息将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重要影响。反馈信息是信息流正常运转的充分必要条件,没有反馈信息,系统就不能按预定目标实现控制。所以,信息的发出者要非常重视信息接受者的反馈信息,并据此调整行为模式,才能有效实现信息的动态交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信息反馈,信息反馈在其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信息反馈有利于及时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大大增强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信息反馈有助于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顺利实施,及时修正和调整决策。及时且准确的信息反馈保障了教育系统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两个主体的相互协调、良性互动,有助于信息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的合理对接与整合。
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即时性原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只重视单向的知识传输,还有信息手段的落后性,不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反馈信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现代网络、大数据等积极创建数据共享平台,可以系统地及时地获得大学生的课程评价、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学生思想动态等信息反馈,根据这些反馈信息,我们可以及时进行调控,譬如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内容等进行教学改革;开展专题讲座,对社会热点问题作出解释,及时帮助大学生疏导思想疑惑等。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对学生思想行为的预测能力和提升经验,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是坚持个性化原则。教育中强调因材施教,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受信息、技术的局限性,偏重统一的评价标准、注重整体的教学效果,在信息反馈上也是着眼于学生整个群体,没有强调个性化反馈。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要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只有把整体性反馈和个性化反馈相结合,通过对个人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对反馈数据进行个性化处理,深入到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对特定学生群体或个别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符合其思想需求特点个性化的教育公共产品。
信息技术的发展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一方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发挥“互联网+”的传播手段,树立大数据思维,把科学的信息论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把握好信息传递规律,科学利用信息反馈机制,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1]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8.
[2]迈尔·舍恩伯格维克托,库克耶肯尼思著.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4.
[3]赵梓彤.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时代教育,2017,(1):229
[4]维纳.人有人的用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