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定方式探究
2015-06-08杨慧晶张淑丽王春英
杨慧晶+张淑丽+王春英
摘要: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中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定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定对于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增加教学投入、推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反思了传统教学评定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准则。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定;信息反馈
学校教育水平决定了国民素质,制约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甚至综合国力。国内外各个高校和教育学者都高度重视教学质量,都在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其中一项重要手段就是要加强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定,但是如何公正、准确、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却是多年来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为此,高等院校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定体系。
本文以当前高校教学质量评定为切入点,就当前高校教学质量评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统分析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原因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总结出科学可行的教学质量评定准则。
1 教学质量评定的根本含义
教学质量是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所形成的教学效果价值观的反映,体现了高校人才培养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即学生获取的知识、产生的能力等变化与整体教学目标的符合程度。高等教师的教学质量不单纯地体现在知识传授的能力上,还包括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传递,因此,教学质量的评定方法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定是教师评价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完成的工作是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标准,正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的捕获,然后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对整个教学过程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以此为根据针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造、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定机制能够使教师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从而提高整个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传承效果, 提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效率。因此,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定在高校教师教学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 教学质量评定存在的问题分析
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定方法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改革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当今高校教学质量评定体系在观念、标准、人员配备、实施方法等方面均存在许多问题,使教学质量评定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质量评定缺少科学定位,教学质量评定的定位体现了评定的立足点和根本目的。只有具有了科学的评定方法定位,才能制订出合理的有效的教学质量评定方法。传统的评定方法通常定位于对教师的测量和鉴定,并将评定结果与评职、创优、奖金发放等挂钩,它完全将教师置于被监管的被动地位,使得教师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忽略了评价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忽视了教师工作的个人风格和特点,破坏了教师之间的协作、压抑教师潜能的发挥,存在着错误导向和扼杀创新的弊端。
2.2 教学质量评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片面性。教学评定的片面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评定内容主要关注于课堂教学,着重于对教师基本功的考核,如授课过程中表达的清晰与否,重点是否突出,教师语言是否流畅等,传输知识的效率和能力时主要的评定标准,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个性、创造性和人格魅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第二,教学质量评定主体缺乏广泛的参与性,忽视了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及其主动性。整个教学质量评价基本上成为教学主管部门对师生进行的单向评价。但在缺少师生广泛参与前提下的教学质量评定所产生的结果很容易让人产生质疑,而且也很难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2.3 传统教学质量评定过于看中量化分析,缺乏定性判断。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广泛,包含知识质量、能力质量、全面素质质量。其中很多因素很难用数据进行量化,而现今的考核评定方法过分看重数据,把教学工作过程分解成各项可测指标、每项指标分配不同的权重,再把权重按照一定的法则累加最终形成教师教学效果的最终分数,不能量化的因素没有办法添加到教育评定体系中,导致了这种评定方式湮没了教育科学的文化性格、人文特性。
2.4 教学质量评定缺乏完整反馈系统。现阶段的教学质量评定机制大多具备行政色彩,评定过程自上而下实施评价,教师、学生、院系在评定的运作上均处于被动地位,其反馈意见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和及时处理。并且在评定系统中,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多处于滞后状况。对反馈信息缺乏合理的处置方式,反馈信息不能及时反馈授课教师,使得该过程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3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定准则的探讨
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定方法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一个紧迫的现实课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定应坚持如下准则:
3.1 教学质量是教师素质,教师的知识,技能的功能和性情,也强烈地受到评估制度的影响,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和鞭策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学评价理论与方法强调目标的人本化、主体的多元化、视角的综合化和方法的科学化,是能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改进工作的综合体系。教学评定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通过这样的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改进方法、以此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而不应该只把其当成监管和甄选教师的手段。正因为如此,学校在开展教师教学评价时,首先应明确教学质量评定的定位。
3.2在教学评定过程中应该按照多种复合性标准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其中应该考虑到知识传授的过程、思想引导的方法、能力培养的手段、性情陶冶的影响、心理调适的能力等因素,不能单纯地用课堂教学过程去评定;整体的评价过程应该体现灵活性,以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工作,形成教师教学的个人特色和风格。
3.3在评价教学质量时,要看教师教学过程对学生所产生的长远影响,特别要考虑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以此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整个教学质量评定过程要体现学术的民主性、教学内容选择的自由性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3.4教学评定应该是一个相互沟通的过程,学校与教师双方应该相互协调,积极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评定的功能充分发挥。如果考评结果没有积极反馈,考评的最重要的作用就得不到发挥。评价者由于没有掌握被评定者的相关信息,或者对信息了解不全面,会使评定成果呈现偏差;在评定的过程中,只根据被评定者的教学初步印象,而不是具体的行为表现来对被评定者进行评定;被评定者如果不能收到及时的反馈,也会对评定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产生质疑,结果只能是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并且助长了一些歪风邪气。
参考文献:
[1] 刘琴.论高教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 [J]. 重庆科技学院(社会科学版),2010,(24).
[2] 汪旭晖.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鉴与监控保障机制优化[J]. 高等教育研究,2009,(3).
[3] 陆慧, 张瑜.高校教师考核评价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
[4] 焦师文.教师考核评价:重绩效还是重发展[J].中国教育报,2014,(5).
■ 编辑∕高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