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卓越计划”的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7-03-29刘嘉雯庄续升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卓越校企

周 辉,刘嘉雯,庄续升

(南京工业大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899)

依托“卓越计划”的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研究

周 辉,刘嘉雯,庄续升

(南京工业大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899)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普遍化和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校与企业合作成为校企双方寻求深入发展的共同需求.本文在归纳分析我国校企合作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分析了以“卓越计划”为背景各大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案例,提出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策略.

卓越计划;可持续发展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追求卓越”的原则,特别之处在于相关行业的企业深度参与其中.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在分析大学与外部社会关系发展时指出:展望未来,将产生出最激动人心的管理方法——高等教育界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合作正是高校与企业二者结合自身优势,共同促进科技进步、加快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为社会创造财富而进行的互动过程.

1 校企合作的现有模式

1.1 高校科研成果市场化

高校通过技术洽谈会、交易会等多种形式并最后通过科研成果转让合同实现将科学研究成果市场化,企业将购买得到的研究成果做成成型商品投向市场.这个过程中高校依靠其大量的人才储备创造出大量的先进技术,而企业则通过购买这些现成的技术,将技术转发为真正的生产力,来获得经济效益.这样的合作模式可以促进学校师生科研创新的热情也可以为学校提供经费的帮助,对企业来说也是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的有效途径.

1.2 校办企业

校办企业是一种特殊的校企合作形式.既培养人才,又产生经济效益,这是校办企业与社会企业的根本区别.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复旦光华等都属于此类校办企业.虽然校办企业本质上仍是企业,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地,但校办企业相比于社会企业将承担更大的培养人才的责任.社会上的企业往往喜欢聘用有工作经验员工,不太希望花费时间培养的应届毕业生,校办企业在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的同时也给了他们社会企业所看重的工作经验.

1.3 高校科研攻关课题

高校和企业合作承担国家、地方和产业的科技公关项目,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在这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之下学校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接触的科研项目的经费,而且来自国家、地方和产业的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科研项目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校,学校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科研项目,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定位,也避免了大量科研项目扎堆顶尖高校而普通高校没有项目可接造成的高校间实力学生间差距越拉越大的两极分化现象.同时企业和地方也可以为不同的项目找到不同的对口的学校,建立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加快项目的推进速度.

1.4 高校研究开发基地

这种模式一般由企业投资,高校提供人力资本和部分仪器设备,在高校建立研究开发基地.高校研究基地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只有充分利用高校研究基地这个平台,才能严格按照培养目标进行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必需的实践技能.由于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基地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日常运行和管理中也会产生很多费用,因此,大多数高校的一般做法是让学生在实验室简单地摸一摸、做一做.所以,认识高校研究基地的重要性并探索加强研究基地建设的有效办法,对于促进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5 高校和企业签订长期合作用人协议

高校通过与企业签订长期全面合作协议,即所谓的“订单式培养”.在毕业生就业、科学研究、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实验实习等方面进行长期合作.在长期合作用人协议模式的框架下,企业将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多的实践和实习机会,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在进入公司之前就对合作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对即将加入企业的文化和组织结构也有较为清楚的印象,这些学生直接面对企业,当其毕业进入合作企业,很快就能适应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体制,这不仅使学生的就业更加容易,也使得企业更容易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也省去了企业招到员工后再培养的麻烦,同时也能减少新员工对企业文化不认同导致的诸多问题.高校和企业签订长期合作用人协议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双方受共同利益驱动产生的机制.

2 以“卓越计划”为背景的校企合作的问题分析

2.1 实践时间安排不合理

认识实习、参观实习、锻炼实习的时间在安排必须结合课堂理论学习的进度,在课堂之外及时合理地安排实习时间.达到让学生课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效果,循循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而后向导师提出问题并共同探求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说是工程师们的使命,实践操作则是问题的最大的来源,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可以说是培养工程师的重中之重.不能因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仅是走马观花,而不是切实的理解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习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2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学校与企业的对接程度不高,部分高校教学仍沿用多年以前的教材,未及时对内容进行更新与补充,与当下社会企业需求严重脱节,学生在花去时间的同时学不到真正有用的专业理论技能,到企业实习时无法做到学以致用,还需重新花时间进行培养,从某种意义上加重企业负担.且学校设置的商业导向性课程不足,许多专业性极强的产品的销售是需要销售才能和专业知识兼备的人去完成的,从科研成果到投入生产再到走向市场中间的衔接环节需要大量的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来完成.这些各个企业都需要的人才在高校的教学中却是较为薄弱的一环,这是高校需要反思的.

2.3 企业参与合作动力不足

企业的本质特点是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其与学校合作的最大动力来自与利润,但由于学校的本身定位以及软硬件条件等限制,学校不能马上有效地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可观的价值,导致大部分企业把参与高校教育看成是另一种负担;少数企业基本没有合作育人的理念,认为培养人才的责任在学校,而企业只是在学校培养的人才中进行选择和使用,缺乏合作热情,以至于校企合作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这就体现出企业乃至整个工业界的远见不足,高校里的学生和老师基本上是科研的中流砥柱,斯坦福大学去年为科研提供的高达十二亿美元的赞助,其中有两亿六千万美元来自各个企业,这些企业涉及各个行业,从电脑芯片到运动装备.去年一年里斯坦福大学取得了695项科研成果,取得了112项发明专利.这些科研成果未来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难以估量的.

3 “卓越计划”的校企合作模式

“卓越计划”加强政府相关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企业、高校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共同商定并采取措施,破解合作难题.教育界要加强与工业企业界的合作,精心组织并投入合作计划的实施.在“卓越计划”的大背景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培养方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不定期检查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各个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本地区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教育部推行的“卓越计划”,并对本地区参与计划的高校予以重点支持和政策优惠.

逐步建立完善“学校—企业—学校”、“国内—国外—国内”的三明治式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从学校层面为青年教师提供进入企业、走出国门的平台,设立教学基金分期分批资助符合条件的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大中型企业、国外高校进修学习满一定的时间;将留校的博士以及博士后派往相关企业和相关的研究机构进行实践锻炼,积累经验,回校可实践育人.

以提升能力为指向设置课程,调整体系,落实培养“四个型”的工程人才理念.如提出重点培养懂技术、善管理、会合作、能开拓的复合型工科人才,在课程设置上突破并实现“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的无缝衔接,使学生以团队协作为基础能够提出创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能组织且带领团队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在保证基础理论重要内容不减少的基础上,适当压缩课内学时,适当增加学生在企业动手操作学习的时间.

4 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策略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系,提高领导人的决策能力与管理能力,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结构,形成综合决策与协调管理的机制.世界各国高校在高精尖工程人才的栽培上多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模式,以弥补学校在实践教育环节与职业素养训练方面的不足,力求双方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实用性强,针对性强.所有TAFE学院均设有董事会,董事会主席和绝大多数成员都是奋斗在企业的一线专家,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并在专家指导下得到了高效的管理,每个学院都建立了实力雄厚的实践教育基地,培育出大批适合社会需要的工科高技术人才.校企合作带来的是共赢,但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重视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责任

校企合作不仅是表面上的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内涵上更是一种科技与社会经济生产力相结合的行为,应该有与之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因此,必须健全相关政策与法规,政府可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按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实训的实际人数、时间长短、所花费用等情况,适当实施税收减免、拨款、允许企业税前扣除因参与校企合作而产生的支出等手段,以弥补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付出.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包括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立项优先等,对合作成绩显著的企业以政府名义给予表彰奖励,凸显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体地位.

4.2 提高学校自身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校企合作是建立在校、企双方相互被对方吸引的基础上达成的,学校应展现给企业培养一流人才的信心.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不断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同时提升软实力,如不断壮大师资力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如要求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授课教师应具有不少于三年的工程实践指导经验,每年应有3个月及以上的工程实践经历;要求进入“卓越计划”核心团队的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培训、合作研发、调查研究等累计时间不得少于1年.

4.3 学校设立专门机构管理

这高校设立办公室管理校企合作里的科技转让,学校的专利申请方面国内外顶尖大学都已开先河.东京工业大学、麻省理工大学设立了技术许可办公室;清华大学设立了技术转移研究院.这些专业的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往往不仅拥有专业背景,通晓技术转化及商业化的全过程,还有一些具有法律背景,甚至是谈判专家.这些专门机构的设立可以为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4.4 高校与企业横向拓展

鼓励高校与行业中同层次的多家企业、不同层次的企业、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合作.从高校的角度出发,将校企合作的范围扩大到一校对多企,甚至将合作范围扩大到产业联盟、商会、行业协会等可有效降低因为金融危机、市场的变化导致的利润下降、企业破产或相关负责人工作岗位变动等不确定因素而导致合作终止的风险.这样能够避免因单个企业的变动导致的人才需求变化.通过与该行业众多企业的合作,也能够让高校动态地调整订单数量,使人才供求稳定性得到增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通过多学科、多企业合作,以达到动态合作模式.对于企业而言,也可以一企多校合作.由于各所高校的优势学科和专业不同,各高校的学生水平也参差不齐,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对人才的不同需求,选择多所高校进行合作,保证人才供应的稳定并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避免大材小用或工作难度超出学生能力范围.除此之外,经过与不同高校的合作,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不适合合作的学校和专业将会终止,相反与其他院校和专业的合作将会趋于稳定.

4.5 校企双方共同寻求最佳合作模式

每一所高校的办学特色以及自身情况都不一样,学校和企业可共同寻求使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合作模式,立足于长期合作.例如企业作为委托方,学院课题组作为被委托方,企业将课题委托给学院课题组,同时提供研究经费;以企业或学院一方为主,引入另一方的技术、设备、人力等资源,共同合作完成特定课题;企业选择学院合适的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开发;创建校企联合实验室、“研究生实习基地”,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实现“零距离”;通过远程教育手段,保证企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充分享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高校的发展与提升离不开企业,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也离不开高校,企业与高校通过合作模式进行优势互补来实现各自的自我发展.

〔1〕蒋丹.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李广琼.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0).

〔3〕陈萦.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11).

〔4〕肖称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分析与激励机制探究[J].职教论坛,2012(12).

〔5〕刘喜平,周志军.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1(12).

〔6〕薛冬梅.高校实训基地研究与探索[J].科教创新, 2013(07).

G642.0

A

1673-260X(2017)02-0208-03

2016-12-11

2016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2016DC376);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南京工业大学2016年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项目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卓越校企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卓越之梦
基于“卓越计划”的制冷压缩机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