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青少年孤独感的现状调查
2017-03-29黄国萍朱娟娟
黄国萍,朱娟娟
(池州学院 音乐与教育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安徽省农村青少年孤独感的现状调查
黄国萍,朱娟娟
(池州学院 音乐与教育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在青少年时期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孤独.孤独感水平偏高,已经严重影响到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心发展.了解青少年孤独感的总体水平及在性别、年级、恋爱状况、健康状况等个体因素上的差异,制定科学的发展性的团体辅导方案,对于避免即将到来的青年时期的孤独感达到顶峰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孤独感;现状;差异
孤独感是衡量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期,这个时期的个体在心理上有着成人感,但在行为上却不乏幼稚,于是两者之间的冲突就会引发孤独感.个体孤独感在青年期将达到顶峰状态[1],孤独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如逃学、打架、盗窃甚至违法犯罪以及自杀等反社会行为.因此了解青少年的孤独感现状,并进行发展性的孤独感疏导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关于青少年孤独感的研究较多,但已有研究主要针对城市青少年,涉及农村青少年的也几乎都是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不能系统地揭示农村青少年孤独感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随机选取安徽农村中学生发放有效问卷476份,具体被试样本分布见表1.
1.2 研究方法
使用黄国萍编制的《孤独感问卷》[2].问卷分为7个维度:短期(长期)亲情孤独感、短期(长期)发展孤独感、短期(长期)师情孤独感、短期(长期)爱情孤独感、短期(长期)友情孤独感、短期(长期)生活孤独感、短期(长期)社交孤独感.由3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分为“两周以内”和“多年以来”两个选项,采用5点计分,从1“从不如此”到5“总是如此”.短期(长期)生活孤独感维度和短期(长期)社交孤独感维度是正向计分,其他五个维度均反向计分.本次测量中该问卷的ɑ系数为0.86.
表1 样本分布表
为了减轻学生的倾向性回答,降低问卷的表面效度,保证问卷的质量和回收率,施测时将问卷题目改为《青少年生活感受问卷》,采用SPSS19.0软件对正式实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2 农村青少年孤独感的总体状况及差异分析
2.1 农村青少年孤独感的总体水平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安徽农村青少年的孤独感总体水平较高,在短期孤独感总分、长期孤独感总分和多个维度上都有较高的得分,而且除长期亲情孤独感维度外,其他维度上超过中点分(30分)的人数比例都较高,尤其是两个时间维度上的发展孤独感、师情孤独感、爱情孤独感和友情孤独感.由此说明农村青少年的总体孤独感水平较高,而且部分青少年的孤独感水平达到很高的程度.
表2 农村青少年孤独感的总体水平
2.2 农村青少年孤独感在多个因素上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从性别、年级、恋爱状况、健康状况等方面研究了农村青少年孤独感的现状和差异.
2.2.1 性别差异
图1 农村青少年孤独感的性别差异图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了农村青少年孤独感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男女青少年在亲情孤独感、师情孤独感、爱情孤独感以及社交孤独感(均包括长期和短期)维度上差异显著,这与常爱霞的研究结果一致[3].如图1所示,在发展孤独感、爱情孤独感、短期友情孤独感、短期生活孤独感和短期孤独感总分上,男生的得分低于女生的得分.
2.2.2 年级差异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农村青少年孤独感的年级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除长期社交孤独感维度外,年级对其他维度的孤独感均存在显著性影响,而且事后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高二年级的短期社交孤独感显著高于初一、初二年级,高二和高一年级的短期社交孤独感分别高于初一和高三年级.如图2所示,从整体来说,在大多孤独感维度上高中年级的孤独感要普遍比初中年级的孤独感高,高中年级青少年的短期和长期生活孤独感、短期和长期师情孤独感以及社交孤独感都显著高于初中年级青少年,这与张庆、王美芳[4]的研究结果一致.
图2 农村青少年孤独感的年级差异图
2.2.3 恋爱状况差异
图3 农村青少年孤独感的恋爱状况差异图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恋爱状况的安徽农村青少年的孤独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恋爱状况的农村青少年在发展孤独感、爱情孤独感、短期生活孤独感和短期孤独感总分维度上的水平差异显著.受孤独感共变性的影响,恋爱中青少年的孤独感水平总体较低,而失恋青少年的孤独感在多个维度上水平都最高.
2.2.4 健康状况差异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不同健康状况农村青少年孤独感的差异,如图4所示,健康状况良好的农村青少年的孤独感在各个维度上的水平均低于健康状况不良的青少年,而且在师情孤独感、生活孤独感、社交孤独感、长期亲情孤独感、长期友情孤独感和孤独感总分上差异显著.
图4 农村青少年孤独感的健康状况差异图
3 农村青少年孤独感疏导的建议
孤独感有鲜明的累积特征、阶段特征、层次特征和共变特征[5],农村青少年的孤独感也符合这一规律.因此,在对农村青少年进行孤独感疏导时要充分考虑这些规律,及时疏导学生的短期孤独感,以避免高强度长期孤独感的出现,根据青少年的心理阶段理解他们的孤独感状况;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制定针对不同男女生的疏导方案;根据年级特点制定发展性的疏导策略,一方面缓解特定年级学生的孤独感状况,另一方面预防更高年级孤独感状况的出现;针对青少年恋爱的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采取粗暴禁止的方式,以免造成更大的心理问题;根据健康状况上的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加强锻炼,通过身心健康双管齐下的方式缓解青少年的孤独感,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1〕Pinquart M,S?rensen S.Risk factors for loneliness in adult-hood and old age-a metaanalysis[J].Advances in Psychology Re-search,2003,19(15):111-143.
〔2〕黄国萍,姚本先.大学生孤独感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J].池州学院学报,2015(06):86-90.
〔3〕常爱霞.农村初中生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孤独感影响的追踪[D].鲁东大学,2012.
〔4〕张庆,王美芳.农村中学生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的追踪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C].中国心理学会,2007.1.
〔5〕黄国萍,柳友荣.需要认知模型:孤独感研究的新视角[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01):17-21.
B849
A
1673-260X(2017)02-0084-03
2016-11-07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011SQRW149ZD)和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4D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