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构建研究
2017-03-29陈华
陈 华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江苏南通 226010)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构建研究
陈 华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江苏南通 226010)
教学质量评价是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关系高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分析高职教学质量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当前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指导思想、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和激励机制四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 评价机制
0 引言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一个领域,在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已将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其着重点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现如今高职教学质量还不尽人意,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所需还存在较大差距。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利用质量评价来总结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寻相应的解决之道,这是提升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需要,也是推动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解决毕业生“量”与“质”矛盾的必然途径。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要求高职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1]。由此可见,如何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以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从提高教学质量角度,探讨如何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以期为高职院校改革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1 教学质量评价原则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是提升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关乎高职人才培养,对于推动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高职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要遵循全面性、合理性、动态性和可行性的基本原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从而为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提供发展方向和改革依据。
1.1 全面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涉及整个教学过程,其影响因素既包括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教学主客体,还包括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因此,教学质量评价要遵循全面性原则,对整个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评价,既要做到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还要综合考虑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影响。只有在充分考虑以上因素的前提下,评价结果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教”“学”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从而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1.2 合理性原则
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需坚持合理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评价的指导思想与评价方法两方面。首先,在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时,应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作为主要目标,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合理制订评价标准与评价指标[2]。其次,在选择评价方法时,要根据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合理选用评价方法,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1.3 动态性原则
高职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其教学质量也具有动态性,随着教学过程的变化而变化,教学过程中的任意要素或环节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教学质量发生变化。此外,教学质量本身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用人单位需求变化而变化。基于此,在开展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与环节,还要考虑外部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动态调整评价标准[3]。
1.4 可行性原则
所谓可行性原则是指在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要注重其可操作性。首先,所构建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在理论上要具有可行性,其评价目标、评价体系构成要具有可行性,各评价客体之间的联系是紧密且成体系的,各要素间的关系也是可控的;其次,所构建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其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是符合高职教学的实际情况,是能够被认可的。
2 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内涵建设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提高教学质量也成为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当务之急,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多停留在设想阶段,并未落到实处;在实施过程中也只是做了一些面上的事情,并未涉及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实效性不强。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全面
教学质量评价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涉及面广,可变因素多,既包含人才培养方案、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和课堂教学效果等,又包括学生认识实习、校外顶岗实习以及毕业生就业质量等内容[4]。也就是说,除了教学质量外,评价机制其实还跟学校的办学基本条件、教职员工的管理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校企合作水平等息息相关。由此可见,教学质量评价具有全面性、全过程性和全员性特征。这也就决定了教学质量的评价并非是教务处或督导室某一部门就能够做好的,而是全校所有部门、所有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做好的事情。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有的还专门成立教学质量评价部门,但其工作仅限于教务处等几个职能部门,从业人员也都是学校的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缺少外部评价,没能体现其全面性、全过程性和全员性的特征。
2.2 教学质量评价范围较窄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的范围还比较狭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其评价范围仅限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两方面,并没有将专业设置、教材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等内容纳入教学质量评价范围内;其次,存在重理论教学评价轻实践教学评价的现象,尤其是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基本上不受控;最后,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就业情况的统计也越来越详细,但很少将就业统计结果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并作为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的依据[5]。这些问题也说明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还很不完善,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有机整体,也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 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不完善
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多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定量评价具有简单、直观、易操作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效率性。但定量评价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首先,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班级,其特点大不相同,如果采用统一的定量评价方法,不能体现其人才培养的差异性;其次,定量评价依靠的是分数,而分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同样的作业在不同的教师眼中的分数是不同的[6];最后,有部分课程着重考量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用定量的方法来评价,如果仅用定量的方法,可能会影响最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2.4 教学质量评价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教学质量评价是依据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科学评判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今后滚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基础,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效果。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教学质量评价更多的是从管理角度出发,评价结果是用于教师的考核评优,并作为职称晋升的依据。这种评价作用的偏离,使得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无法完全发挥。
3 提升高职教学质量评价实效的对策
教学质量评价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更是改进教学方法的战略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做好高职教学质量评价,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全面性、全员性和全过程性的指导思想,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扩大评价范围,从而促进高职教学质量的提升。
3.1 树立“三全”指导思想,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科学性
所谓“三全”指导思想是指在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中要做到全员性、全面性和全过程性,这也是由高职人才培养特点所决定的。
1) 全员性。全员性就是要全员参与教学质量评价,这就需要组建院校两级的教学质量评价管理队伍,院级层面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任组长,成员包括:各系部主任、院督导组、行业企业专家以及教学口有关部门负责人;系层面由系部负责人任组长,成员包括:系学生管理负责人、各教研室主任、各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专家和骨干教师[7]。同时,要积极向全院广大教职员工宣传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在全院范围内树立质量意识,让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从而形成全员参与的格局。
2) 全面性。全面性就是要对影响教学质量的所有要素进行评价,也就是说不仅要对人才培养方案、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和课堂教学效果等关系教学过程的要素进行评价,还要对管理水平、校企合作、就业质量等要素进行评价,尤其是要将毕业生顶岗实习纳入评价范畴。通过对每个要素评价的把控,来保证整个教学质量评价的全面性。
3) 全过程性。全过程性就是要对教学进行全过程的评价,一是要保证评价的时效性,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以最快的速度予以解决;二是要保证评价的延续性,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要持久地对教学进行监控与评价,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三是要保证评价的完整性,要对关系教学质量的每一个要素都进行评价,保证评价的完整性,才能确保整个评价机制有效运行。
3.2 扩大教学质量评价范畴,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
任何一个高效的评价体系都离不开多元化的信息收集机制,信息收集的畅通直接关系教学质量评价的成效。目前,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中就存在评价范围较窄、教学信息不全的问题。为此,首先要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督导评价、第三方评价、用人单位评价、行业专家评价等方式扩大教学质量评价范围,形成多元化信息收集机制,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等都纳入教学质量范畴,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成一个广泛参与、多元化的互动体系。其次,在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时,要避免重理论轻实践,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从而保证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最后,要对毕业生就业统计情况、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和用人单位反馈情况进行评价,并结合市场需求情况,为下一步的专业设置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滚动修订提供基础。
3.3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如果一味强化定量评价、弱化定性评价将不利于得出客观、科学的评价结论。因此,在开展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不但要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还要发挥定性评价的作用。定量评价是通过对一阶段学习结果进行评判,从而得出量化的结论;而定性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进行把握,从而得出一个综合性的结论。也可以说定量评价更注重结果,而定性评价更注重过程[8]。这两种评价方法都有其合理性,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质量作出真实、可信的评价,为下一步的总结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建立教学质量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也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工作积极性将直接关系教学质量。基于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评价时,还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完善的教学质量激励机制可以将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引向更高的层次,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激发教师内在动力,主动提高教学水平。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级各类教学比赛、网络课程评比、教学质量评比等方式,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在全院范围内形成质量立校的浓厚氛围[9]。同时,还要通过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等方法对教学质量高的教师进行奖励,并形成长效机制。因此,高职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激励机制,只有通过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引导、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4 结束语
教学质量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一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成败,关乎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引导、激发广大教师的内在动力,及时掌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及时改正,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在内涵建设中取得先发优势。
[1] 刘朝晖,李法春,许统德.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探讨[J].职教论坛,2012(2):14-15,18.
[2] 敬鸿彬,鲜耀.校企合作视野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9):38-40.
[3] 朱志海.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4-6.
[4] 史秋衡,余舰.高等教育评估[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5:27-29.
[5] 高扬.监控与评价——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2-35.
[6] 尼古拉斯·汉德.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J].教育研究,2006(5):34-45.
[7] 魏俊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现状与应对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4(23):59-62.
[8] 翟帆.推进中高职衔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3-04-13(1).
[9] 朱志海,杨建,陈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4):30-35.
[责任编辑:李娟]
Research on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Hua
(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 Nantong Shipping College, Nantong 226010, China)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sur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key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principles, this paper sums up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vocational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four aspects of guiding ideology, evaluation system, evaluation methods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mechanism
2017-01-03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D/2015/03/060)
陈 华(1981-),女,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
G 712.4
A
1672-2434(2017)02-00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