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BI教学理念的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

2017-05-17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英语课程跨文化

陈 郁

(宁波教育学院 浙江宁波 315000)



基于CBI教学理念的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

陈 郁

(宁波教育学院 浙江宁波 315000)

通过分析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提出了在综合英语课程中融入CBI教学法的理念,以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中实际教学为案例,开展调研与实证研究,探讨在CBI模式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途径。

CBI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综合英语

1 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分析

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盛,与全球各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的互动更加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愈加广泛。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对外交流不仅仅是语言传达,更是深层次文化的跨越与融合。当代大学生作为将来国际交流的主体,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征,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和本质,跨文化能力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是有助于国际间无障碍交流、顺畅交际的必要能力。

依据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中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国际化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也明确提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中提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为从事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英语课程的教学定位不仅应打好基础,更应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交际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导入,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化的包容性,并能正确评判、借鉴及传播外来文化。

纵观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与教育部提出的“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知识渗透方面更显得薄弱。笔者对高职院校百名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学、风土人情、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知之甚少。“害怕与外国人面对面直接交流” “没读过任何有关跨文化知识的书籍” “不了解西方交际习俗”,这些是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此外,笔者在与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师访谈中,以及查阅多位教师的教学日志中了解到教师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方面重视不够。一方面,部分教师自身缺乏跨文化交际知识,另一方面,受教学任务和进度限制,教师专注于进行传统的语言与语法知识的传授,偏重于语言技能的操练,而忽视了对于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鉴于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综合人文素养缺乏的现状,通对高职英语教学作深入的研究,除了基本语言知识的教授外,适当导入跨文化交际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但使教师保持教学热情,而且使学生从“为语言而学语言”的氛围中解脱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调节自身知识结构的需要,为达到全面提高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个系统工程,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都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和特点出发,在综合英语课程中融入CBI教学法,开展调研与实证研究,探讨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

2 CBI教学理念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理念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蒙特利尔St.Lamber的“沉浸式”实验班,可译为“内容本位教学”“内容依托教学”或“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是倡导以内容为主体的全新的教学理念。情境认知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和教育心理学为其理论基础,强调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注重语言学习活动的交际性。这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得到许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专家的高度认可,并相继进行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在国外二语教学中开展得颇有成效,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范例。

自王士先[1]发表首篇CBI教学法的研究论文之后,国内研究者在外语教学多个领域进行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袁平华以CBI教学理念为导向,改革大学外语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CBI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有积极意义[2];常俊跃等研究者针对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开展CBI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3];大连外国语大学依托两项国家基金项目,开展了“CBI理论指导下英语专业整体课程体系的改革”。

但是目前,学者们针对基于CBI教学理念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不多,而综合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必修的核心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基本技能、丰富学生的英美社会文化知识和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但传统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以技能本位教学(skill-based Instruction)为主,注重英语基本技能的机械训练,缺乏大量内容的输入,使得学生的知识面较窄、文化背景知识掌握不全面且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笔者拟通过CBI教学法来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来解决目前综合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与常规教学相比,CBI教学法具有多重功效,学习者通过接触大量真实的目标语内容,强化专业能力、改善学习策略,而作为交际教学法的一个分支,它旨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宁波某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二年级两个自然班,进行了为期10周的教学实验,其中1班为实验班,2班为对照班。两个自然班英语整体水平一致,在同一名教师的教授下,保持同步的进度,对实验班采取以CBI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模式,而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

3.2 研究过程

CBI有三种常用的教学模式,主题依托模式、专业内容依托模式和辅助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受众和英语水平进行参考与选择。本研究依据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首选主题依托模式。主题依托模式是围绕某一个主题的展开而组织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主题为核心、使用真实语言材料、输入新知识和个性化教学四个特征。

笔者从综合英语课堂教学入手,在CBI理论指导下,以Stoller(1997)提出的“6-T”主题模式方案[4]为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涵盖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教学实验中,除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之外,在课堂融入了跨文化知识,把语言的基本技能与文化背景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教师根据当前社会热点、学生需求和兴趣,选取主题及话题,以教材内容为主体,结合与主题相关的文化习俗背景、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习惯,从目标语原创内容中采编更多新颖语言材料。教师设置主题与话题后,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学生相互配合,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一个话题的准备与演绎。以综合英语课程中其中一单元的教学活动设计为例,按照“6-T”主题模式方案,主题(themes)为世界末日,具体分成三个话题(topics)、文本(texts)与任务(tasks),如表1所示。

表1 综合英语课程某单元教学活动设计案例

3.3 研究数据收集与分析

教学实验时间为10周,共进行两次测试和一次问卷调查。试卷设计为实验前与实验后两套试题,试题设计依据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内容展开,共涉及文化基础知识、时间观念、空间距离、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和社会行为6个方面内容,能比较客观和全面地体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根据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反思和学生的反馈,设计调查问卷,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跟踪调研,实时掌握学生在综合英语课程上的课堂表现和对CBI教学法的接受程度与反应。

4 研究结果与总结

笔者用SPSS15.0软件统计并分析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与后测数据。由表2可见,两个班前测的平均成绩不高且差距较小,表明两个班大部分学生跨文化基础知识不全面、对交际参与度和差异认同感都不高,且自信心明显不足。表2中显示P值为0.214,明显大于0.05,说明两个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符合实验条件。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成绩比较

经过为期10周的教学实验之后,依据表3后测的数据得知,实验组的成绩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班,两个班的成绩差额也从前测的2分提高到10分。从具体的试题分析中可以看到,实验组的学生跨文化敏感度提升不少,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接受度较高,信心也增加不少,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了很大进步。同时,T值也有相应的提高,P值为0.032,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要求,说明在综合英语课程中引入CBI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积极作用。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成绩比较

此外,问卷调查的结果进一步体现了学生在CBI教学法实施后的真实感受:81%的实验班学生表示比较适应CBI教学法在综合英语中的应用;66%的实验班学生表明在综合英语课程中渗透跨文化知识后,对英语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52%的学生感觉在课堂中了解文化差异性和多样性,增加了对英语语言的认知,变得更自信;部分学生也提出希望教师提供更多的跨文化知识的网络资源等宝贵建议。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馈引发了笔者更多的思考,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领悟力。对教法与教材研究能力也要不断提升,勇于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改革与创新。

Stryker & Leaver[5]认为最理想的外语或二语学习条件就是语言教学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把语言作为学习学科知识的媒介。CBI教学法在综合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以语言为媒介,营造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对跨文化信息的开放性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加强了跨文化意识的渗透、跨文化知识的传播和跨文化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和培养积极的情感;形成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学习文化差异的意愿,树立全球意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师重大而崇高的使命。

[1] 王士先. CBI——专业英语阅读教学的方向[J]. 外语界, 1994(2): 27-31.

[2] 袁平华, 俞理明. 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8(1): 59-64.

[3] 常俊跃, 赵永青. 学生视角下的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语言”融合课程体系[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0(1): 13-18.

[4] Stoller F, Grabe W. A Six-T's Approach to 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 [A]. In Snow M. A. & D. M. Briton. The Content-based Classroom: Perspectives on Integrating Language and Content[C].New York: Longman, 1997: 21-37.

[5] Stryker S, Leaver B.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Washington: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97: 56-58.

[责任编辑:李娟]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Based on CBI Teaching: A Case Study of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CHEN Yu

(Ningbo Institution of Education, Ningbo 315000, 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English majors,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BI approach in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conducts research and empirical study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teaching reform, and discusses the specific ways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CBI model.Key words:CBI teach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omprehensive English

2017-03-07

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YGH-054)

陈 郁(1978-),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H 319.3

B

1672-2434(2017)02-0064-03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英语课程跨文化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