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深化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创新

2017-03-29黄丽娟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院校

黄丽娟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深化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创新

黄丽娟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现需要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创新,工匠精神培育本质上是态度的学习,需经过“顺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讲好工匠故事能让高职院校师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自我认同的价值观,高职院校可围绕建立故事资源库、搭建故事传播平台、制订故事评价机制三个方面作出探索。

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中国制造; 工匠故事

0 引言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现需要高素质的“大国工匠”,究其核心素质则离不开“工匠精神”。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报告中,令人耳目一新,也掀起社会各界对“工匠精神”的关注。作为培育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重要阵地之一的高职院校,更应积极探索并创新深化工匠精神培育的实现路径,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提供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卓越劳动者。

1 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质内涵

1)工匠精神培育本质上是态度的学习。学习心理学将人类的学习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知识、技能、态度”三大类,“态度的学习”在学习分类里是作为一个独特的分类,相当于人们常说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心理学上把态度这一概念界定为“影响个人对客体、事件,或人物的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由“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基本成分构成。

“工匠精神”的培育属于态度学习,基于这一判断,可以从“认知(价值观)、情感(好恶)、行为(行动倾向)”三个维度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首先在认知维度上,相关主体要充分肯定“工匠精神”的价值、作用及意义,例如国家、政府、企业、学校、家庭、高职学生、媒体等各方人员要支持、鼓励、欢迎“工匠精神”背后蕴涵的价值追求。其次在情感维度上,“工匠精神”的品质与价值要来自于对所从事行业或工作发自内心的兴趣与热爱,来自于对其工作或事业背后规律的持续探究。最后是“工匠精神”最为关键的落脚点即行为维度,精神要转化为行动才能有所衡量和评价,工匠精神体现在行为上必定包括对所从事的技术技能性工作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细心专注、敬业坚持,以及自我挑战、勇于创新。

2)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精神的培育不同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反复练习,它需要学习主体在情感及价值观上给予深刻认同并表现出明显的行动倾向性。学习心理学认为态度的形成,要经过“顺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在社会舆论大环境影响下,外显行为表现得与别人一致,但对其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情感,这一阶段也称之为从众,多为表面的行为。而在顺从过程中,慢慢发现其中乐趣,逐渐体会成就感之后,内心乐于与之保持一致,从而进入认同阶段。随后把自己情感上的认同与已有信念、价值观结合起来,进行理智判断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态度,这就是内化。

高职院校师生是进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会受社会舆论影响,也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思想和判断。要在高职院校深化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须在理论上厘清让人形成或改变态度的方式与途径。学习心理学认为,“经典条件作用、强化、榜样示范、沟通与说服”是形成态度的四种有效方式。强化是指用物质或精神的刺激,让态度发生变化。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及实践证明,榜样示范对改变他人的态度效果比较明显,尤其在高校,通过树立正面积极的榜样典型,告诉师生这个行为值得做,其正面效应比单纯说教作用更大。除此之外,自我领悟、角色扮演、行为改变、情境体验、共情反应等途径也可以令态度发生改变,特别是针对心智相对成熟稳定的高职院校师生,传统理论灌输难以轻易让其改变固有的态度,而实践性、互动性较强的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途径则更容易发挥效能。

2 中国制造视阈下高职院校深化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意义

1)深化工匠精神培育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需要。2014年我国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生产大国[1],但是,与德国、瑞士、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缺乏具有世界知名度、品质传承历史悠久的企业。以德国为例,除了有耳熟能详的奔驰、宝马、奥迪、西门子等品牌外,还有数以千计受普通消费者喜爱的中小企业。他们的技术人员大部分术业有专攻,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在一个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努力在各自领域成为领头羊。

2015年5月,我国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表示通过10年努力,让中国迈入世界强国之列。2017年2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强调必须把制造业人才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充分发挥人才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高职院校制造大类专业数约6 000个,在校生136万,这表明高职院校已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工匠精神的培育应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造就精神卓越、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已成为有效保证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实现的必需条件。

2)深化工匠精神培育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目前有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人才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多达1 300多所,但是在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制造业人才结构性过剩与行业短缺并存,人才培养素质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制造业生产一线职工的地位与待遇整体较低,职业发展通道不畅。

2013年德国正式提出工业4.0战略,随着全球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范围内都在进行新一轮的工业转型升级的较量。我国政府也积极面对这一机遇和挑战,教育部2015年7月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职院校要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之路。高职学生在求学期间,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平台锤炼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更要重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要提前完成从学生到工匠的身份转换,要在态度上习得“工匠精神”的意蕴,并在行动上坚持执行。

3)深化工匠精神培育是高职学生实现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入“工业4.0”时代后,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可以完成传统意义上操作工的大部分简单、重复性劳动,把劳动力从操作流水线上解放出来。将来智能工厂里的职工不仅仅是劳动力,还是产品创新的策划者及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管理者、协调者。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单纯是资本和技术的较量,也是人才培养和创新驱动的竞争。

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职工才是真正合格的职业工人,进而成长为“国之大器”的新时代中国工匠。高职院校毕业生相比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青年,除了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细致的工作态度,能把在学校培育的工匠精神和自己的职业理想外化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行动[2]。如此,高职毕业生方能获得社会认可,收获职业荣誉及成就感,并以此为内在动力,更勤奋与努力地发挥自我创造力与想象力,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3 讲好工匠故事:高职院校深化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创新

“学校故事学”理论认为校园内外充满故事,透过校园故事的流传,社会大众对学校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学校内部人员也可以受到外部故事的正向影响。这里所指的“故事”不仅仅是狭义的文字故事,还包括述说故事、影像故事、表演故事、体验故事等形式,它能传递价值观、发挥影响力。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要深化工匠精神培育,不能靠传统的理论说教,要遵循学习心理学理论所提出的态度学习“三阶段”原则,要因势利导运用生动、形象的强化物、榜样示范、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方式,让高职院校师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自我认同的价值观。因此,讲好工匠故事就成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深化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

1)组织整理好工匠故事,建立故事资源库。依据故事学理论,校园故事包括人、物、事、地等四种类型。“人”指的是先进典型人物的故事,例如获得重大奖项、取得突出成就、影响学校发展的教师、学生、毕业校友等;“物”则主要指器物符号的故事,例如校歌、校徽、校旗、重要照片、奖杯、特殊人工制品等;“事”则是与学校历史有关的故事,还包括一些特殊仪式的故事;“地”指的是环境空间的故事,例如空间设计、建筑物、环境绿化美化等[3]。

基于以上原理,高职院校可以组建具有专业素养的团队,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按照“人、物、事、地”四个大方向,细化多个子主题与类别,搜集整理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内容上一定要有可读性,便于让高职院校师生接受、认同。在故事选取的时空范围上,除了与高职院校自身有关的历史、人物、事件之外,还可以适当扩大到古今中外典型的工匠故事。例如美国亚力克·福奇撰写的《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和日本小津安二郎的《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前者结合诸多案例深入阐述何为工匠精神,后者是著名电影导演书写自己的人生、电影,他拍电影40年,一直都坚持表现人性温暖、人生中的执着、悲悯,他用40年的时间煮成一锅“好豆腐”。他们的故事没有说教式的劝告,但能令读者心有所悟。在设计故事呈现形式时,不可拘泥于常规的文字故事,要借鉴当今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等高科技手段,参考虚拟体验技术,最终能够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放性互动性强的工匠故事资源库。

2)叙说传播好工匠故事,搭建故事传播平台。有了好故事,高职院校还要从顶层设计层面规划工匠故事的传播,其中涉及“谁来讲”“在哪些平台讲”“如何讲”等实操性问题。根据学校故事学理论,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实际教育情况,可初步把故事的传播按宣讲主体、宣讲地点不同,分成“故事领导、故事教学、故事营销、故事活动”四类,并以此为线索,在学校搭建故事传播平台。

故事领导的运作是指高职院校领导者将工匠精神的价值观与理念融入故事中,选择合适的时机或场合,例如开学或毕业典礼、师生面对面畅谈会、网上日记或微信平台等,用叙说或书写的方式传播给学校广大师生,并在这一过程中双方通过故事进行柔性的交流与互动,让聆听或阅读故事的师生认同故事内容,进而认同故事背后的寓意。高职院校要注重典礼仪式、线上线下互动等平台的搭建,而高职院校有关领导自身也要加强沟通表达素养的提升,做好故事领导传播的工作,更为关键之处是领导自己也需以身作则,在工作中体现出细致、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故事教学的运作原理与故事领导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教学活动在时间、地点、人员上相对固定,并且便于操作。但需要注意之处是不同课程教学,所选取的工匠故事类别、所采用的故事教学方法应该有所区别。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语文等文科类课程,可通过集中讲述、念读、观看影片、戏剧表演等方法进行教学,而在专业课上,则以传授技能为主,可通过角色扮演、实地演练、讨论、延伸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在操作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要建设适合不同课程教学的场地,要注重对师资队伍进行有关方面的培训,完善各项保障机制。

故事营销与故事活动则主要侧重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方面的运作。随着生源减少,高职院校面临的招生压力与危机更是日益明显,因此要重视学校的品牌营销,借由学院优秀师生、毕业校友的工匠故事来宣传学校办学实力,打造学院品牌,进而感染在校师生,强化其工匠精神培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故事活动主要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与工匠精神及其故事有关的活动,在活动中体悟、认同工匠精神所倡导的价值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营销渠道及活动平台的学校并不多,高品质的项目也比较少。下一阶段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应注重该领域工作,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媒体等渠道叙说传播好属于自己的工匠故事,弘扬新时期的工匠精神。

3)评估分析好故事效果,制订故事评价机制。工匠精神培育本质上是价值观范畴的建构,之前也阐述过学习心理学对于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是看学习主体行为倾向性的养成或改变。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基本只有三年,而其职业精神、职业行为主要体现在毕业后的工作中。高职院校作为实施主体要评估分析工匠精神培育最终效果,是一项有难度的工作。

具体来看“讲好工匠故事,深化工匠精神培育”这一创新实践工作的评估分析,可将这项评估分析的目标定位在完成工匠故事传递与叙说后的评定,主要包括评估故事领导、教学、营销、活动等期间的内容、方法、运作流程,根据评估结果对整个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再选择与再叙说。比如,领导在开学典礼上讲述工匠故事,以往的做法是仅仅靠学校领导在致辞中口头讲述,事后通过对参加开学典礼新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新生对此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将该评价结果反馈给有关领导,让其修正讲述故事的内容、方式,下一次可改为请优秀毕业校友上台,由学校领导给他颁发荣誉校友证书,并现场播放该校友在校求学及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勤奋、努力践行工匠精神的故事视频,最后学校领导再进行点评和提出希望。

任何一项创新的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尝试可以有效实现,因此制订评价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工匠故事的讲述效果到底如何,相关工作该如何评价,这都需要制订评价机制来解决。首先关于评价主体,即由谁来执行评价,借鉴相关利益者理论,与高职院校讲好工匠故事、深化工匠精神培育工作有关的单位、个人都可以成为实际操作评价的主体,比如学校、企业、社会团体、学生。评价过程中,常规的问卷调查、访谈、聘请第三方调查机构、课程评价等方式皆可以采用。最后评价的项目或内容细则要通过科学研讨,形成全面、严谨、务实的体系,例如评价工匠故事资源库,其基本原则是判断故事的适用性及丰富性,进而评估故事在学校各方面的应用成效,最终目的是通过有效评估来促进故事资源库素材的多元化、故事记录方式与故事呈现方式的多样化,让高职院校师生更容易也更愿意运用、接受、理解工匠故事。

4 结束语

深化工匠精神培育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方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对此开始进行探讨和研究。遵循学习心理学、学校故事学有关理论原则,探索讲好工匠故事作为深化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还仅仅是一种新尝试,难免会有疏漏和不完整之处,希冀这种尝试能让高职院校给我国制造业培养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作出绵薄之力。

[1] 张莉.解读《中国制造2025》[J].今日中国,2015(7):58-61.

[2] 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52.

[3] 林曜圣.“学校故事学”理论架构之探究[J].教育学报,2012(6):63-64.

[责任编辑:缪宁陵]

Path Creation on Strengthening Craftsman Spiri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UANG Lijuan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The realization of the 2025 strategy of manufacturing in China need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s essentially the study of the attitude, and it needs to go through the stages of "obedienc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Through telling a good story of craftsme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raftsman spirit could be internalized into self identity valu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uld set up story resource library, buil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nd formulate evaluation mechanism, so as to explore its development.Key words:craftsman spiri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de in china; craftsman story

2017-02-22

2016年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研课题重点课题

黄丽娟(1980-),女,副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G 711

A

1672-2434(2017)02-0006-04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院校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工匠风采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