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设计中若干问题探讨
2017-03-29连晓波
连晓波
(三明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
陶瓷设计中若干问题探讨
连晓波
(三明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
艺术与造型的交汇,使得陶瓷装饰映衬出独具特色的艺术灵感,这是现代陶瓷设计者的追求目标.陶瓷设计与现代时尚元素、数字技术手段等的完美结合,推动了陶瓷设计的发展和创新,并且形成了陶瓷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时代特色.本文围绕陶瓷设计涉及到的诸多因素和问题展开论述,期待陶瓷设计能够更加完美将艺术与结合进行完美的整合,让这一艺术品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陶瓷设计;艺术设计;技术实现
陶瓷文化贯穿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形成一个富于创造和想象的艺术沃土.带有中国特色的陶瓷文化与世界时尚艺术等结合起来,发生了融合,形成了既有中国传统艺术韵味,又适合现代社会的潮流的陶瓷作品.陶瓷设计创作正在迈向更加完美的空间,陶瓷设计师们也在孜孜以求更加流行、更加时尚的陶瓷设计主流趋势.
1 陶瓷设计现状
现代陶瓷设计已经兼具实用性和完美相互统一.达到了外形得体,造型丰富,韵味源远流长的境界,对于人们日用生活的价值也在不断提高,为人们增添浓浓的生活情绪,燃起人们的生活的希望.表现在手法上,既有刻画,又有划印等.装饰设计从传统的花草、虫鱼、山水、人物等又创新出现代的抽象的形象和韵味.无论是何种造型,装饰性都很强.而且工艺和工序都非常复杂.从设计到装饰、挑坯、烧制等等,无不讲究火候和功底,成型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拓展,保证次品出现率降低为接近零[1].
经历了千年的艺术积累的陶瓷设计,不仅表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记忆.然而还有一些现状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如日用陶瓷的设计上,传统造型多、创新造型少的问题,还有数字技术在陶瓷技术上加以运用的问题,再就是经济模式运作的问题,都成为当今陶瓷设计领域的难点和重点.
究其原因,出现陶瓷设计当今的困局,一方面是由于手工艺和设计技术本身的问题,由于中国的陶瓷设计在手法上要求非常精细,图样上要求非常丰富和多样化,但是手工艺人的技术已经失传,有的技术不佳,造成即便有好的图样,也得不到改进.一方面是由于陶瓷设计的工序繁多,不仅需要纸笔、颜料也需要对造型的平面和立面进行认真繁琐的描绘后,方能真正进入雕琢成型阶段,而这种描绘要求十分精细和严格,很耗费时间和人力.第三个方面是由于陶瓷设计领域的思路不够开阔,设计的素养不高,因此对于新生事物的接触不够灵敏,不能从自己的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认真审视现代创新的意识问题.因此民族性的传承和个性的彰显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第四个方面是对外的运营工作做的不到位,交流中品味定位和价位定位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因此人们的生活似乎与陶瓷设计离的太远,没有一个桥梁或者纽带将市场和陶瓷设计很好地加以衔接[2].
2 陶瓷设计中的时尚元素接入
陶瓷设计的时尚元素,是陶瓷艺术设计融于看当代文化之后面对的首要的问题.时尚元素独具魅力,不仅表达了人们的情感,也折射出人们的文化精神诉求.将现代社会丰富的文化、多面的生活,新颖的气息等,都体现在陶瓷的艺术设计世界里,为陶瓷设计的发展指明着方向.
经历过漫长的发展阶段的陶瓷设计,不仅拥有者独特的时代背景,也拥有着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取向.当代的大环境使然,陶瓷在当今社会必须要做到思维活跃,手法多样,将社会的开放性、独特性、创意性表现出来,抓住社会发展中的最流行、最时尚的文化元素,把人们的思想和感悟糅合到形象设计中去.
传统的的陶瓷造型设计加入流行时尚,这就是时尚元素融入陶瓷设计的核心.例如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结构主义等等,都成为陶瓷设计的思想的基石.给陶瓷带来了活力,如图案的拆散、块面的结合,艺术和学科的融合引发了潮流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与设计会发展、经济建设达到了完美统一[3].
3 陶瓷设计中视觉美感的体现
3.1 视觉美感包括了色彩、外形、意味等等,尤其是色彩的视觉美学是最能表现当代陶瓷设计的作用的.作为基本的感知识别,符号、色彩给予人们的是视觉和情感的享受,是情绪与功能的和谐.
色彩的多样调和,形成了不同的色彩氛围.例如返璞归真,是一种潮流,更是一种风格.古典青花瓷,拥有的钴蓝色的色彩,展现的是宁静和优雅,彩绘类陶瓷设计,包含了暖色和冷色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或者华丽,或者淡雅,或者对比强烈的感受,不仅增强了点缀性,也为空间赋予了灵魂.如今,很多仿古陶瓷,既可以作为单品进行减伤,也可以为空间打造迥异的风格,无论是激情四溢,还是沁人心脾,都可以使用陶瓷设计作品来装点居室中的空间和角落[4].
3.2 陶瓷的视觉美感也有功能性.从宏观上将色彩加以分类,可以分为功能性的普通型以及功能性的质地等等.从陶瓷设计美感的功能性进行分析,人们的心理是受到色彩、造型等影响的.例如色彩在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应用,就充分地证明了人们受到外形的影响的显著性.例如在火红的环境里,人们的脉搏和血压都有变化.情绪受到感染,自然会受到或者沉静或者热烈的感染,从而生成相应的联想和感情,陶瓷设计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激发人们的商业兴趣,从而得到商业判断和审美选择.
3.3 从陶瓷视觉美感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视觉美学不仅取决于材料,也包含了科学技术的设计,才能达到最终的材料和技术的完美统一.
陶瓷的视觉设计是由于材料和烧制工艺来决定的.比如采用低温烧制,色彩可以不变,而高温烧制后,色彩发生的规律让人无法掌控,因此就有了“入窑一色,出窑千色”的说法.这是由于陶瓷的最终的色彩受到了矿物原料的成色、金属氧化物等的元素的影响,再加上后期的添加的助剂的作用,最终形成了陶瓷的发色氧化物金属的特征的出现.
3.4 如和加强陶瓷设计中视觉美感的应用.这需要对色彩、外形、色料、色相等进行系统的研究.首先,灰度对比形成了很多色相,在组合运用过程中,大方、庄重、高雅的效果,是通过不断的施釉、掺合、过渡而产生的.将一种色相进行对比,会出现不同的明度或者纯度的变化,例如蓝料、浅蓝料的对比,绿色和粉绿色料的对比等等;第二将无彩色和同种色加以对比,可以形成陶瓷色彩的组合,相同面积的色彩可以产生不同的差别,互相之间出现抗衡,对比的效果非常强烈.而且由于陶瓷的双方面的属性变化,通过面积的缩小和扩大,色彩的对比也会增强或者削弱,引发注目的效果.在实际运用中,大面积的色料的稳定性非常高,色彩效果的影响大,形成聚集和聚散的状态可能性大,点缀空间的艺术效果强烈.
4 陶瓷设计的流行性问题
当今的陶瓷设计潮流中,必须要将流行元素浸入到艺术词汇和样式中,形成文化上的趋同性和艺术性,使得艺术样式发生时代化的转型.陶瓷的设计考虑时尚性,首先要定位流行的审美定义,例如陶瓷设计的功能性、环境性、工艺性等等都要与流行性相贴合,将当代人们的陶瓷的理解,对艺术欣赏的途径考虑在内,真正体会到陶瓷艺术的价值,形成陶瓷生活的独特文化现象[5].
流行性趋势,有自然的因素,有环境的因素,也有民族的因素.引发流行一般是从模仿再到创造,流行又推动了模仿.例如陶瓷的青花笔调技法,就将青花的色彩进行了千年余味的保存,至今仍然备受推崇.而陶瓷琉璃质感,在综合了现代塑形和刻划技术手法后,更加唱响了民族的精神品质和意念特征,表现出气韵的规律,这就是流行的开端.陶瓷设计中对于釉料的选择,经过现代技术的打造,形成了综合性的装饰效果,例如珍珠釉料,引发了亚光颗粒综合色料的装饰的流行,无光黑釉引发了黑釉的综合装饰的流行.每一种陶瓷设计艺术的流行,都与时代的热点和焦点息息相关,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元素,因此,陶瓷设计的艺术虽然是艺术创作的行为过程,其实也是材料的更新和认知的过程,是工艺和技术的演进过程,是生活在陶瓷工艺中表现出的客观变化,是思想在陶瓷设计和构思理念中释放出的艺术语言.
5 陶瓷设计中的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运用到了计算机的软件和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对于陶瓷设计艺术创造给予辅助设计,是数字化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种计算机内部的数字运算和处理,通过人机界面,将艺术创造显现出真实的视觉效果.
陶瓷设计中运用到数字化技术,主要体现在器皿造型、花纸设计、数控生产、制图等环节.利用数字化技术应用到陶瓷设计中,简化了传统的人工的工序,提高了设计的质量,更加精确地表达出陶瓷设计的构思的想过.而且,继承了传统的陶瓷设计的趋势,陶瓷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印刷的陶瓷的颜色和肌理,表达更加真实,层次更加分明,器型和装饰、造型和色彩的创造拥有了更加崭新的平台和通道.
当代陶瓷设计的数字化技术运用的是计算机CAD、PHOTOSHOP、3DMAX、RHINO等软件,这些软件具有强大的艺术小姑处理和分层的能力,能够做到复制、修改、存储,对人工手法进行模拟,通过构思、设计、建模、编辑、动画、输出等环节,摆脱了传统手工创造和工序的束缚,创新了传统的色彩、图样以及造型.
6 结语
陶瓷设计涉及到的创新和变化,从材料的选择,到设备的数字化,从创新思维到设计表达,从设计周期到流行元素的融合,无不说明随着时代的前进,陶瓷设计正在向着尊重文化根源,适应时代要求,探索流行理念和技术手段的目标迈进.陶瓷设计是生活的体现,是艺术的把握,也是思想的蔓延,时代精神的显露.只有不断在提升中进行创作和试验,才能真正焕发出陶瓷的艺术生命之光,让陶瓷在被赋予艺术创作和设计灵感之后,更加具有时代气息,更加夺目和绚丽.
〔1〕齐皓,王学燕,张俏梅,等.思维迁移在陶瓷设计中运用的案例分析[J].艺术百家,2012(z2):240-242.
〔2〕陈春,周星.陶瓷设计中时尚元素的融入与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5(21):101.
〔3〕吴秀梅.设计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以当代日用法蓝瓷为例[J].艺术百家,2015(6):225-227.
〔4〕董丽娜.基于陶瓷设计专业应用性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思考[J].工业设计,2015(11):94,118.
〔5〕周诚.陶瓷产业情景下的陶瓷设计教学思考[J].大众文艺, 2016(15):239-240.
J524
A
1673-260X(2017)04-0056-02
2017-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