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预设,生成精彩

2017-03-29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

成才 2017年10期
关键词:预设课件动物

■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 鲍 菁

深入预设,生成精彩

■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 鲍 菁

现在的课堂上时常会出现这样三种情形:一是,当一位学生提出一个教师没有预想到的问题时,教师便用“我们下课再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来搪塞。当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模模糊糊时,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清楚的了解,而是教师自己全盘托出,或者就此不了了之。二是,教师严格按照教案进行教学,当学生的答案偏离了教案设计的思路时,教师硬生生地将学生拉回原来的教学轨道。三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代替学生的思考和体验。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更不能是教师课前预设的教案剧,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强调课堂的现实生成和直接生成。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深入的课前预设,才能使课堂中生成精彩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前深入研究学生,从深度和广度上钻研教材。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思维特点多方面考虑学生学习课文时可能到达的程度,可能出现的问题。教材只是一个例子。要运用好这个范例,抓住教材中的关键点,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培养能力。

2.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3.尽可能设计出不同层次、多板块的预案。课文中的知识含量很大,抓住课文中的多个关键点进行多层次的教学设计,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

笔者最近听了两节课,内容同是鄂教版语文第二册中的第14课《献给妈妈的诗》。笔者观察到由于两位教师课前预设不同,各自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也不同。这一课讲的是四个小动物在母亲节那一天,都准备献给妈妈一首诗。当教师讲到“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个情景时,两位教师的处理如下。

片段一

A师:同学们,当老师问小动物们准备送给妈妈什么礼物时,小动物们有什么反应呢?

生: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A师:很会读书,那谁能来演一演小动物们争先恐后的样子?

(没有学生举手)

A师:那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演一演小动物们争先恐后的样子吧。

(学生小组活动,可是有许多孩子无所适从)

A师:现在谁想来演一演争先恐后的样子?

(少数同学举手)

老师请了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表演。学生分角色朗读了含有“争先恐后”的句子。

(没有表现出“争先恐后”的感觉)

A师:谁来评一评他们演得怎么样?

生:他们演得不是很好。

A师:让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怎样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的吧。

(播放课件:四个小动物的嘴不停的动着)

A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他们在不停地说说说说。

生:他们在抢着说。

A师:对了。像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抢着说,就叫做争先恐后。

(生齐读“争先恐后”这个词)

片断二

B师:老师提出问题了,谁来说一说小动物们是怎样回答老师的问题的?

生: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B师:那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

(这个问题书上有答案。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有的同学激动地站了起来,还有学生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我我”)

B师:同学们,刚才的情形就可以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词呢?

生:争先恐后

(学生此起彼伏地说出了这个词)

B师:那么想想你刚才的感受,说说“争先恐后”是什么意思?

生:争先恐后就是抢着说,生怕自己落后了。

生:争先恐后就是想抢在别人前面说,不然就轮不到自己了。

B师: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学生自由读小动物们回答老师问题的部分。

(学生读得津津有味、绘声绘色)

B师:谁想来把这个部分读给大家听?

(学生非常踊跃)

B师指名分角色朗读这个部分。

(学生的确通过朗读表现出了“争先恐后”的感觉)

B师:非常好,那谁能学着课文的样子用“争先恐后”说一个句子呢?

生:我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生:我们争先恐后地排队领饭。

生:小金鱼争先恐后地抢食吃。

两位老师都抓住了“争先恐后”这个重点词,并且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可是为什么教学效果会大相径庭呢?这让笔者想到了“预设”和“生成”的问题。

一般认为课前多一分精心地预设,课上就能少一分手足无措,多一分自然精彩的生成。正如第一个片断中表现出来的,老师已经预计到了重点词语,并且也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重点词语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演一演“争先恐后”的样子),课件辅助理解。表面上看似乎很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但是为什么课堂效果不佳呢?究其根源在于A师没有进行深入、务实的课前预设。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是个好的教学方法,但是好的教学方法只有用在适当的地方才能发挥出它的功效。像这节课上,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面的局限,并不懂“争先恐后”的意思,教师在学生还没有理解词义的阶段就让学生合作表演是不合时宜的。事实也表明:此处教学时间花了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笔者认为课件能不用则不用,非用不可时才用,否则很容易用课件代替或者误导了学生的理解。就像我们在片段一中看到的,课件制作的不当,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歧义。(认为“争先恐后”就是嘴巴不停的动,不停的说。)而B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用一个简单的问题把学生自然地引入“争先恐后”的真实情境,将语文学习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紧接着再把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才是语文学习地真正回归啊!

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言,让我感受到如此精彩的生成就是在教师深入的预设前提下形成的啊!由此看来,课前预设的内容不仅要求横向的“广”,更要求纵向的“深”。我们只有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深入、务实地进行深层预设,不追求表面地光鲜、漂亮,才能使课堂生成出更多的自然与精彩。

责任编辑 郑占怡

猜你喜欢

预设课件动物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