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新自我 人生大逆袭
——浅谈成熟期教师的专业成长
2017-03-29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小学李凤华
■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小学 李凤华
发现新自我 人生大逆袭
——浅谈成熟期教师的专业成长
■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小学 李凤华
2010年5月19日,建校18年的武汉经济开发区新城小学顺利通过武汉市素质特色学校评估。在为学校取得阶段成果而欣喜的同时,我们却有着深深的忧虑:我们的教师队伍平均年龄超过42岁,40岁以上教师占学校68%。面对日益严重的“中年危机”,该如何带领他们自我发现,获得新生,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持久续航?
一、成熟期教师的问题表现
问题表现一:身心陷入倦怠期。日复一日流水线般的工作已经让成熟期的教师丧失了工作的热情,疲惫、麻木、日渐封闭、退化。
问题表现二:发展进入高原期。虽能胜任常规工作,但找不到“更上一层楼”的路径。看书?收效甚微;写作?不知道写什么;信息技术?又不知从哪里开始……
问题表现三:生涯面临挑战与威胁。高级还没评上,新人已经上来,他们学历高、能力强、有特长。而这些自诩老资格的教师,论文没有发表、课题没有做过、特长也没有……人到中年,内心很挣扎。
二、成熟期教师问题带来的后果
成熟期教师占了学校绝大比例,这个群体的问题还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是对年轻教师的影响。年轻教师会很容易受群体同化,当他们没有榜样可循、习惯于松散的工作节奏时,他们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与方向。其次,成熟期教师发展的停滞也会使学校的发展放缓。延迟退休的政策出台后,学校血液更新推迟,如果成熟期老师不能实现自我更新,整个学校的文化都会出现“老龄化”。当前,武汉经济开发区涌入大量的新生,家长要求高,这样的教师队伍无法满足家长学生的要求,难以实现“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学校的努力:因人而异,促进成熟期教师的专业成长
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课题就是:如何激活成熟期教师,让他们扬帆再起航?我们认为,对这个年龄段的教师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增强他们的学科知识或教学技能,而是尊重其内在的生命需求,激发他们发展的渴望与信心,让他们活出光彩与幸福。有鉴于此,学校摸索出一套生命成长取向的成熟期教师发展策略。
1.换岗位,拓展教师的专业宽度
张仲杞老师今年44岁,曾经先后任教过语文、数学、体育、美术等学科,不管教什么学科,张老师都能胜任,但是还不能称之为“卓越”。后来学校创科技特色时师资力量不足,于是让他转岗做科学老师,没想到这一转型,却成为他人生的“大逆袭”。刚开始他也心中没底,学校首先让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请学校科技骨干教师帮学,并安排他每周五到武汉市参加专项培训。外省有科技培训,也会不遗余力支持他去参加学习,并请区、市专家一对一指导授课。各级各类比赛学校提供资金让他参加。一年下来,他对科学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在教学上能认真钻研,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激发学生潜能。曾经获得武汉市教师个人动手技能大赛二等奖,湖北省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二等奖等,辅导学生获奖更是多。在学校的绩效考核中,张老师获得的成绩让好多和他年纪相仿的同事羡慕,也萌发了加入团队的念头。于是科学老师的队伍越来越强大,更多的科技社团成立,更多的科技小人才涌现。慢慢地,一个人的再生带动了一群人的再生,学校的科技特色更为彰显。“科技创新”成为学校的一张靓丽名片,这些老师也成为了学校科技特色发展的中坚力量。后来还一起开发了学校《爱科学》《玩科学》《用科学》多本校本教材,由一个平凡的教师走向了卓越。
2.做项目,提升教师的专业高度
2014年,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提出“动静结合”的办学思路,准备打造书法特色——“书法养性”,以达到静以修身的目的。当时已有42年体育教学生涯的张铁生老师,因为有书法特长,被学校安排担任书法社团的老师。社团开课后,不仅深受学生欢迎,还吸引了学校老师来旁听,最后,孙晓芹、张前进、李倩等老师成了社团的常客,书法兴趣越来越浓厚。面对这样的状况,学校首先于2015年逐渐减少了张老师的体育教学课时,后来让他成为了书法专职教师,让他专心研究书法,还为他配备了书法专用室,组织起书法爱好者到河南书法特色校去参观学习。因为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书法,学校应势开展了“每周三展”的活动,每周把老师们的软笔、硬笔和粉笔书法作品进行校园展示,教师们的字越写越好,校园的静气更显沉淀。
2015年,区教育局要求学校争创全国书法实验校,这在一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可是一年过去了,学校因为拥有了这样一批教师而有了底气。趁着创建的东风,学校组织教师们编写了软笔书法的校本教材。张铁生老师就带领着他的“粉丝团”编写了三年级的软笔教材。2017年,学校还应邀赴香港进行文化交流,张铁生老师面向香港师生上了一节书法展示课,成为了文明的传播者。一年年过去,张老师却越活越年轻,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有了人生的新项目,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我始终保有研究探索的热情,对学校特色发展做出了贡献,让我这个在教育站线工作了一辈子的老教师有一种实现使命感的幸福感。”
3.抓课题,探求教师的专业深度
成熟期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科教学知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程度,只有深入的反思与探究才能在专业上“更上一层楼”。学校鼓励成熟期教师做课题,并使课题研究逐步转入小型化,更加注重教学研一体化建设,讲究工作的时效性。我们以小组合作学习、混合式学习、教学助手试点等活动做到“三个结合”:干部的引领与教师的研讨相结合,团队意识与个人发展相结合,专题研讨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魏芬老师今年48岁,回忆起第一次接触课题,是在10年前,学校进行的一个市级研究课题,她是成员之一。当时完全摸不着头脑,但当课题结束后,她却真正喜欢上了课题研究,从问题解决入手,除了参加学校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课题的研究,她还自主申报了开发区个人课题《三年级数学计算教学课堂模式研究》。学校对她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各项学习与培训都是不计成本:组队赴宜昌天问小学观摩,赴无锡藕塘小学实施“影子工程”,参加郑杰工作室培训,赴杭州参加朱乐平名师工作室集训,请来省市教科研专家到校听课面对面指导。魏芬老师迅速成长为学校科研骨干,她的研究成果获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室专家的高度赞誉,特邀她参与了《人教版数学教师用书》的编写工作。
近几年,学校投入大量资金,采取专家引领、校本培训等形式,大力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形成了一批科研骨干队伍。成立由骨干教师、学校领导、教育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小组,并制定了课题研究工作制度,保证课题研究健康、有序的开展。学校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投身科研工作热情高。教师各级各类竞赛获奖等级和人数逐年攀升,2015我校成功创建五项全国示范校。提炼了市级首批优秀教学模式,承担的全国“十二五”课题顺利结题。通过“十二五”课题研究,锤炼了一批科研骨干队伍,他们的迅速成长掀起了一股科研热,学校教师发表在省市级刊物上的案例、论文、教学设计、优秀课件、视频等有70余篇。
4.凭爱好拓展生命的广度,活成一个幸福的教师
50岁的滕老师依然拥有苗条的身材、开心的笑颜、高雅的情趣、充沛的活力,有人问她秘诀,她说:“必须走出去,才知世外事。”滕方春老师喜欢摄影,觉得它能记录下动人的瞬间,能在以后的日子久久回味当时按下快门的情景、心境。当得知附近老年大学开设摄影班后,她向学校提出了学习的想法。学校不仅批准学习,并且帮助她主动联系老年大学,还同时批准另一位志同道合的同伴——学校同年的刘桂林老师和她一起“进修”,调整课时安排,保证每星期五上午半天安心学习,并将学校的照相机借给她们使用。渐渐地,她们的摄影水平越来越高,学校的大型活动摄影也常是她们练手的机会,众多老师也争相成为她们的模特。学校还积极鼓励摄影成果的展示,校园网站的图片、对外媒体的宣传照,都大量采用了滕老师的作品。意外收获是,由于参加摄影班学习,滕老师接触了很多户外团体:武汉远足俱乐部、远足摄影群、飞鱼俱乐部等,在集体的融入中,摄影不仅让她获得大自然的美,更让她接触欣赏魅力无比的人和事。2017年武汉马拉松摄影活动和渡江节的活动,滕老师都积极报名参加,其中渡江节的作品还获得了《长江日报》记者的青睐,向滕老师发出作品邀请。“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本着多做有味的事的宗旨,不求生命的长度,更求生命的宽度。”滕老师如是说。
人到中年,渴望世界观的拓展。学校一批平均年龄43岁左右的老师组建了一个“能走就走”的休闲群,目前有群员22人。群主王会荣老师说:“这个群基本上由中老年教师组成,重点体现在‘能’上,有体能、能忙里偷闲,能自由支配时间。”学校对于这样的组织充分鼓励,并且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文体活动,给每位教师配备了运动手环,鼓励老师能走就走。学校掀起了教师自我锻炼运动的氛围,后来又陆续有了登山群、旅游群等,老师们充分利用双休日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放松心情,陶冶情操,释放工作压力。有时候几个群之间还开展联谊活动,每个群都有各自的特点,她们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也可学到一些本领,开阔眼界。学校因势利导,每个学期开始,工会就会组织一次“我游我秀”展示活动,以年级组的形式汇报自己的游历旅程。于是,更多的老师走起来,很快地,她们熟悉了微信运动、熟悉了捐步,掌握了更多新的运动APP,对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也运用娴熟起来。当精美的汇报作品出现,年轻老师都惊叹:“没想到这些老师们的生活这么丰富,没想到她们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这么娴熟。”
教师专业发展是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成熟期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要帮助他们延展专业的宽度、高度和深度。从而找到那个真正的自我,唤醒那些疲惫的心灵,使他们活出生命的光彩,成为幸福的教师!
责任编辑 成 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