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发展问题的思考

2017-03-29王彩霞向海霞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双一流师资队伍一流

王彩霞,向海霞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650091)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发展问题的思考

王彩霞,向海霞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650091)

“双一流”建设战略背景对高等院校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师资队伍又是高校资源的精华所在。“双一流”建设战略给高校师资队伍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通过优化治学环境、广泛汇聚高层次人才并定期组织培训,从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速融入“双一流”建设战略。

“双一流”建设;高校;师资队伍

2015年底,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1]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又进一步强调“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广泛关注。“双一流”建设的提出,是国家为打造尖端学府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有重大意义。

1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发展的机遇

近年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高校师资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双一流”建设战略的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要求日益紧迫。各高校应发挥自身的智力资源优势,努力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为高校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积极为“双一流”战略服务,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但事实上,部分高校的师资力量、创新意识等从总体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为此,应深入实施“科教兴校”“人才强校”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目标,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持续增强政策激励,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工程,不断壮大师资力量,为实现高校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双一流”建设是一个长期战略,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思路。“双一流”建设作为我国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减少阻碍、规避困难,顺利推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施,就需要尽可能地挖掘各高校的发展潜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其路径之一就是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2 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各高校的发展面临一系列难题,其中师资队伍的发展与培养就是棘手的问题之一。目前,各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1 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是高校最重要的资源,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校最基本的建设。一方面,许多高校人才总量匮乏,尤其比较缺乏学科带头人,许多亟待发展的学科专业支撑后劲不足,没有大师的学校很难培养出优秀人才,这就给高校的老师、学生在与“大家”进行学术交流和思想的“火花碰撞”上形成了障碍。此外,部分高校后备青年人才偏少,导致一些专业缺乏后继者,在职称结构上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另一方面,在高校已有的教师资源中,一部分高校教师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在新技术、新方法的掌握上稍显“力不从心”,导致整体合力相对缺乏。有的教师教学内容及方法陈旧,也有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教学工作和科研学术巧妙融合,致使出现教学与科研严重脱节,这些都是师资力量薄弱的具体表现,长期以来高校师资队伍发展与培养的后劲不足。

2.2 师资队伍创新意识不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学校,而这正是部分高校所欠缺的。一方面,许多高校教师,尤其是许多领军人才,都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成才的,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上,都是自己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的结果,没有进行过全面系统的指导和培训,在一些课程教学中仍略显不适应,不能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恰当融合,影响了知识的传授和吸收。另一方面,在现有的高校学术带头人中,年龄倾向于老龄化,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和速度有限,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比如: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中,大部分教师出现操作不灵活,有极少数老教师不会使用新设备,在课堂中屡试屡败,甚至在一些高校的授课过程中,还存在“一门课程,一本教材,一套大纲,一样的进度,一张试卷,一种答案”的现象,这就使得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2.3 师资流失现象严重

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都存在“人心思走,人心思迁”的现象,尤其在青年教师队伍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这就客观上加大了在校教师的教学压力和科研压力。一方面,部分教师将当前的工作单位视为“跳板”,工作一段时间后考博深造或出国留学,毕业后寻找更理想的工作单位;一些教师更倾向于不断探索新工作中的新鲜感,通过辞职等途径达到调动工作的目的,选择一些行政单位、企业单位等新的环境去体验生活、锻炼自己;也有部分教师在学校从教的同时,还在校外做各种兼职,这也是师资队伍的一种隐性流失。另一方面,近年来,各高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客观上拉大了师资队伍的缺口,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教学任务。一些老师年龄大,精力有限,但课程任务繁重,而大部分学校里,教师的学术成果和职称相挂钩,这就迫使他们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重视科研成果,从而饱受双重压力。

3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各高校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的关注和投入明显增加,但是部分学校教育水平长期较为落后,一些问题可能短时间内很难解决。高校作为孕育人才的摇篮,教师队伍又是高校的“血液”,势必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成为 “关节点”。因此,既要不断壮大师资队伍,提升创新能力,又要不断优化治学环境,为教师的工作和成长提供大力支持。

3.1 优化治学环境,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有利平台

环境是个体周围的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的总和,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划分出不同的环境类型。治学环境不仅包括漂亮的校园等自然环境,还包括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竞争环境等。因此,首先应健全教职工的绩效评价体系。根据教师在教学情况和科研任务的侧重点不同,不能笼统地采用“一竿子”标准,而应该制定与之相适宜的评价办法,进而完善人才的分类管理,推动分学科、层次化、有差异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建设。其次,优化竞争环境,坚持“教学为本”和“科研兴校”相结合。教学活动是高校活动的中心,而科研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既要大力支持科研学术,也要鼓励教学活动,健全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协同评价体制。同时,要创造和谐的科研氛围,提倡学术自由,倡导包容并蓄,杜绝急功近利思想和恶性竞争,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生动活泼、紧张有序的学术环境和教学氛围,让高校教职工倾心教学工作,潜心学术研究。

3.2 广泛汇聚高层次人才,为教师队伍注入新血液

吸引优秀人才、广纳天下精英是向着“双一流”建设目标迈进的一个战略性需求,而人才的引进要与高校的学科建设、教学目标、科研方向等相匹配。因此,要在对高校的智力资源、人才欠缺的专业等综合分析后,提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引进计划。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惜花大力气引进高水平人才。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的政策、战略需求,尤其在重点学科、优势学科以及紧缺学科专业引进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弥补科研人员的欠缺,壮大师资力量,进一步打造高层次、大容量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适当增加在人才引进上的投入,确保引进来的同时,还要留得住。加大教师队伍的工作经费投入,给引进的教师尽可能地提供更多、更完善的工作和生活保障,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以确保他们最大程度地投入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成果的积累更好地服务。

3.3 健全定期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创新能力

健全和完善学校的定期培训机制,加强在校教师的培养,是学校人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定期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学校教职工参加培训。培训要根据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在校承担的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地将短时期、高频率的在校培训与长时期到高等学府、科研院所进修相结合,根据职工个体的需要加以恰当的安排和调整;同时,充分利用“慕课”线上自主学习、公开课远程教育、网络搜索引擎等现代教育教学途径,确保教师获得信息的时效性,及时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掌握专业领域先进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对中年、青年教师的培养。中青年教师作为学科领军人才的继承者和预备人员,对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因此,应鼓励中青年教师到科学研究机构进修,拓宽知识面,进一步完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并适当地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调动其教学工作和科研创新的积极性。

加快高校师资队伍的发展,不仅是积极响应“双一流”建设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院校抓住机遇突破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各高校应抓住、抓紧、抓牢 “双一流”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机遇,积极主动地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目标迈进。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2015-10-24.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http://www.edu.cn/zhong_guo_jiao_yu/jiao_yu_bu/xin_wen_dong_tai/201602/t20160215_1364524.shtml,2016-02-15.

[3]褚洪生,王云海.“双一流”背景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北京教育,2016(11):28-30.

[4]熊丙奇.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J].河南教育(高校),2016(1):42-44.

责任编辑 闫桂萍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Facu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Class”Construction

WANG Caixia,XIANG Haixia
(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091,China)

The strategy of the “double class” construction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he teachers team is the essence.It brings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but at the same time,it increasingly exposes some problems.So i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construct the teachers team,and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double top” development strategy by optimizing the environment of learning,bringing together a wide range of high-level personnel and organizing the training regularly.

“double class” construc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eachers team

G645

A

1674-5787(2017)04-0079-03

10.13887/j.cnki.jccee.2017(4).20

2017-06-13

王彩霞(1992—),女,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猜你喜欢

双一流师资队伍一流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
高职机械类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