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发性子痫前期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母子预后的单中心临床研究

2017-03-29刘英罗丽琼张桂丽王香华鲁翠萍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发组发性产儿

刘英 罗丽琼 张桂丽 王香华 鲁翠萍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女性特有的疾病,主要发病机制为全身小血管痉挛,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肝、肾、脑、心等器官损伤,不仅增加孕妇分娩风险,增加了孕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极大程度增加了围产儿的并发症,影响分娩结局[1-2]。目前,临床上对子痫前期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和环境因素、孕妇自身因素及遗传因素等有关[3]。子痫前期在临床上无特异性血清学指标,限制了临床对子痫前期的预测和预防。目前研究显示[4],有子痫前期病史的患者再次妊娠时出现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而再发性子痫前期对孕妇自身和围产儿是否有更严重的影响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本文对本院再发性子痫前期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再发性子痫前期与初发性子痫前期孕妇病理特征与围产儿结局,为临床预防和防治再发性子痫前期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2012年3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186例。纳入标准为①均为单胎孕妇;②经检查和诊断均符合子痫前期诊断标准[5]的孕妇。排除标准为排除肝炎、肾炎、糖尿病、甲亢、心脏病、贫血、胎儿畸形、生殖道畸形等孕妇。其中初发子痫前期的121例,年龄20~39岁,平均(28.2±3.6)岁;孕周28~38周,平均(33.5±1.8)周。再发性子痫前期的65例,年龄21~40岁,平均(28.6±3.8)岁;孕周28~39周,平均(33.8±1.9)周。两组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孕妇住院期间收集孕妇一般资料,入院后行血压、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检测和检查。采用B超进行胎儿检查,观察胎儿大小。行胎心无负荷试验等。观察孕妇分娩后围产儿结局。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孕妇子痫前期的病理特征,待孕妇分娩后观察胎儿分娩结局及远期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

1.子痫前期孕妇病理特征:再发组肝功能损害、HELLP综合征及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率均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子痫前期孕妇病理特征比较[例(%)]

注:两组比较,*P<0.05

2.分娩结局:再发组剖宫产及水囊引产率明显高于初发组,而自然分娩率明显低于初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例(%)]

注:两组比较,*P<0.05

3.围产儿结局:两组死胎发生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再发组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发生率均高于初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围产儿结局比较[例(%)]

注:两组比较,*P<0.05

4.远期并发症:初发组产妇出现心脑血管疾病4例,乳腺癌3例,复发6例,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3/121);再发组产妇出现心脑血管疾病7例,乳腺癌5例,复发11例,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5.4%(23/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目前子痫前期的发病率占妊娠妇女的0.8%~1.8%,而发生再发性子痫前期的患者占再次妊娠妇女的25%~28%,发病率有明显上升,引起人们的关注[6]。随着深入研究还显示[7],子痫前期发病的次数越多,再次发生子痫前期的发病率就越高。子痫前期对母体、胎盘和胎儿具有严重影响,可由多种因素导致。目前已知的因素包括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内皮细胞损伤、免疫功能调节异常、遗传因素及营养不良等,但目前无任何一种单一因素可解释其发病的机制和原因,而对发生过子痫前期的患者再发率升高的机制也尚无明确解释[8]。但目前研究均表明,再发性子痫前期进一步增加妊娠和分娩的危险性[9-10]。因此,研究子痫前期的病理特征和母子预后关系可对临床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据部分学者研究发现[11],再发性子痫前期相对于初次发生子痫前期的患者来说发生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等发生率明显升高,增加孕妇并发症的发生。这可能是由于子痫前期会导致小动脉痉挛,从而持续性损伤肝、肾、心、脑等重要靶器官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再发组孕妇相对于初发组孕妇来说,肝肾功能损伤、HELLP综合征及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提示再发性子痫前期患者由于存在小血管痉挛,导致重要靶器官受到损伤,因此,肝肾功能损伤更严重,导致严重疾病的发生率更高。而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明显增加患者分娩的难度,因此再发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初发组。在本研究也发现,再发组孕妇分娩方式中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初发组。胎儿及新生儿结局一直是子痫前期患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再发性子痫前期患儿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安全性上也有不少报道。翟敬丽[12]等研究发现,再发性子痫前期患者更容易出现肾衰竭、高血压、糖尿病等,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对胎儿具有严重不良影响。本文在观察围产儿结局时发现,再发组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高于初发组,可能是由于再发子痫前期患者发病前器官损伤,导致身体机能异常所引起,使围产儿更容易发生并发症。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再发性子痫前期的危害性高于初发子痫前期孕妇。在远期并发症方面,初发组产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7%,明显低于再发组的35.4%。而在目前研究中也显示,再发子痫前期的患者靶器官受损程度明显高于初发子痫前期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器官功能障碍,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再发性子痫前期病情更严重,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引起孕妇一系列并发症,且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并发症高,临床上需要对再发性子痫前期孕妇进行高度重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常玉华,李坤.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miRNA-101和内质网蛋白ERp44的表达和意义.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38-40,43.

2高劲松,沈晶,蒋宇林,等.妊娠中期孕妇血清sFlt-1、PlGF水平及比值变化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价值.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22-25.

3Wong TY,Groen H,Faas MM,et al.Clinical risk factors for gestational 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t women at high risk for developing preeclampsia.Pregnancy Hypertens,2013,3:248-253.

4张莹艳,王琪.子痫前期早期预测及杞菊地黄口服液对子痫前期的预防作用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645-1647.

5牛建民,雷琼,吕莉娟,等.妊娠期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评价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48:92-97.

6黄菁,郑美玲,王玉珏,等.尿肾损伤分子1、血清胱抑素C和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预测子痫前期发病和早期肾损伤的价值.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460-463.

7Boghossian NS,Yeung E,Mendola P,et al.Risk factors differ between recurrent and incident preeclampsia:a hospital-based cohort study.Ann Epidemiol,2014,24:871-877.

8刘照贞,颜建英,陈素清,等.子痫前期患者胎盘、胎膜组织中水通道蛋白9的表达变化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522-526.

9郭叶青,刘佳,曹武占,等.血管生成性T淋巴细胞及内皮祖细胞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及两种细胞的相关性.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747-751.

10何艳红,王志坚,靳瑾,等.子痫前期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 K469E及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 C373G的基因多态性.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552-555,559.

11李凤秋,杨孜,张爱青,等.不同临床发病特征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LCHAD表达与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血清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水平的相关性.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92-100.

12翟敬丽,于红,燕筠,等.低分子肝素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及预防再发的系统评价.西部医学,2014,26:1149-1154.

猜你喜欢

发组发性产儿
早发性高血压患痴呆风险高
光动力联合中药浸泡治疗泛发性跖疣的疗效观察
早发型与晚发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临床、实验室特点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晚发精神分裂症与极晚发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天津市早发型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负担及相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重度子痫前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比较
早、晚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分析
鞍山市2011~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
探索妊娠期糖尿病正规治疗对孕妇及围产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