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诗词观照的浪漫主义与真善美相统一的契合

2017-03-29王丽娟大连工业大学辽宁大连116033

文化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观照真善美浪漫主义

王丽娟(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3)

毛泽东诗词观照的浪漫主义与真善美相统一的契合

王丽娟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3)

浪漫主义与真善美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经典命题。毛泽东的诗词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达到了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高度,并且能够完美的契合在一起,其契合点是“真情”。

毛泽东诗词;中国古典美学;浪漫主义;真善美;契合

毛泽东本人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他创作的诗词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臻于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闪耀着中国古典美学的光芒。本文进一步探讨中国古典美学这两个经典命题在毛泽东诗词中的完美契合。

首先,中国古典美学视角下,毛泽东诗词观照的浪漫主义传统。

毛泽东个人的审美情趣是浪漫主义,他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都有极高的评价,比如屈原、李白、李贺、李商隐等人。屈原开创了中国的浪漫主义诗风,堪称中国的浪漫主义鼻祖。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屈原的屈骚:“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1]这段话极好地诠释了浪漫主义诗歌的三大特点:一是文辞华美,“惊采绝艳”[2];二是想象丰富,诡谲绚丽;三是主观性强,情感热烈。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进一步指出:“《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浪漫主义诗歌多采用“比”“兴”的创作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感怀寓志、发愤慨叹。毛泽东创作的诗词大多取向于浪漫主义传统,他平时诵读、圈阅、默写的古典诗词也倾向于这种风格。对现实主义风格的诗,比如被称为诗史的杜甫的诗,他认为“大多数并不怎么样”;[3]对白居易的诗,《长恨歌》和《琵琶行》还比较喜爱。

毛泽东还提出自己关于浪漫主义的独到理解。他认为浪漫主义应有不同的类型,有积极的、革命的浪漫主义,有消极的、复古的浪漫主义。“有些人每每望文生义,以为浪漫主义就是风花雪月哥哥妹妹的东西。殊不知积极浪漫主义的主要精神是不满现状,用一种革命的热情憧憬将来,这种思潮在历史上曾发生过进步作用。一种艺术作品如果只是单纯地记述现状,而没有对将来的理想的追求,就不能鼓舞人们前进。”[4]由此可见,毛泽东崇尚积极的、革命的浪漫主义,而积极的、革命的浪漫主义必须具备两大特质:一要体现出作者因不满现状而引发的对理想与真理的追求;二要以革命的热情憧憬未来,鼓舞人们前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答友人》等诸多作品都是积极的、革命的浪漫主义佳作。在这些诗词中,毛泽东歌天地山川、咏气象物色,论古今人物、谈世事风流,纵横捭阖、舒卷自如,正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毫端”,以丰富的想象力、巨大的概括力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情与理想,意境深远,格调高致,可谓古往今来浪漫主义诗风的典范。

其次,中国古典美学视角下,毛泽东诗词观照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美”是同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表达“美”的概念并不单单只有“美”这一个词汇,还有丽、妍、神、妙、品、观、游、味等诸多概念和范畴。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美”从来都是与“真”“善”联系在一起,并且力求达到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真”包括三层含义:事真、情真、理真。“真”的这种释义受道家思想影响分别对应形、情、气或神。也就是说,客观物象之真只有承载了主观情感之真与客观精神之真才有意义,而客观物象之真与主观情感之真只有最终体现出客观精神之真才是“美”的。中国古典美学中崇“真”的学说俯拾皆是,如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王夫之的“天地致美”、石涛的“一画”说等等。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善”主要取自儒家的伦理思想。在《论语·八佾》中:“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可见,孔子虽然认为美不是善,但他还是非常注重把美与善联系起来。他在《论语·泰伯》中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礼、乐这三者,礼最为重要。礼偏重于“善”,诗、乐则侧重于“美”,“礼后”有“诗”,“诗”又通过兴寄通向“礼”,最终“成于乐”。这“乐”中必然有“礼”,只不过这“礼”已经从最初的理性形态经由“诗”和“乐”转化为感性形态。这样,“美”和“善”就统一起来了。中国古典美学中尚“善”的学说也不胜枚举:孔子的“绘事后素”“兴观群怨”,《毛诗序》的“风教”“美刺”,陈子昂的“风雅兴寄”等等。及至汉代,儒道合流,真与善和美相统一成为中国古典美学追求的至高境界。

毛泽东创作的诗词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书生意气,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凄清豪迈,再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人生感悟,直至“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欣喜自豪,历经半个世纪,无不真实记录了20世纪的中国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充溢着他本人丰富而厚重的情感神思、坚定且美好的志向憧憬,映射出时代洪流中的中国人民追寻真理的勇气与执着,达到了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

最后,中国古典美学视角下,毛泽东诗词观照的浪漫主义与真善美相统一的契合

浪漫主义与真善美相统一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两个不同的命题,浪漫主义是就创作手法或创作风格而言,真善美相统一则是就创作结果或创作效果而言的。但是这两者可以相互激发、彼此渗透、完美结合,其契合点即是“真”,尤指“真情”。情真的前提是事真,势必走向理真,这是从人道的事真、情真走向天道的理真,儒道合流,天人合一,是真善美相统一。中国古典美学自古就有关于“诗言志”“诗缘情”的争论,唐代著名经学家孔颖达在为《春秋左传》作注时说:“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我们可以把“情、志一也”看作是对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解读。明朝徐渭在《萧甫诗序》中说:“古人之诗本乎情,非设以为之者也,是以有诗而无诗人。迨于后世,则有诗人矣。”可见,缘于抒情而作的诗才能称其为诗。明朝的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序》中又说:“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栗,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发愤以抒情”是开创浪漫主义诗风的屈原的慨叹。毛泽东对此也谈到:“司马迁对《诗经》品评很高,说诗三百篇皆古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大部分是风诗,是老百姓的民歌。老百姓也是圣贤。‘发愤之所为作’,心里没有气,他写诗?”[5]这里所说的“愤”和“气”都是指人的情感。中国古典诗词因情感物、托物寄志,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浪漫主义与真善美在“真情”的基础上契合。

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是观照浪漫主义与真善美相统一契合的典型代表作品。在这首词中,毛泽东由“我失骄杨君失柳”的痛惜之情伊始,继而祈愿烈士们“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进而联想到羽化成仙的英烈接受吴刚捧酒、嫦娥献舞的欢欣场景,最后天上人间“泪飞顿作倾盆雨”,只缘“忽报人间曾伏虎”,对亲人、战友、烈士的悼念与崇敬最终升华成了对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热情讴歌与赞颂。整首词情感真挚浓烈、联想自然瑰丽、主题积极明快,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与真善美相统一的契合。

“毛泽东是以艺术为表达方式的政治家”,他是现代中国继承并发扬中国古典诗词辉煌传统的佼佼者,他运用古典形式创作的表现现代内容的诗词闪耀着中国古典美学的光芒,具有超越时空的现代意义。本文仅就毛泽东诗词观照的浪漫主义与真善美相统一的契合做了粗浅阐述,日后将继续对毛泽东诗词及其观照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

[1]鲁迅.鲁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370.

[2]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2012.49.

[3]张贻玖编.毛泽东评点、圈阅的中国古典诗词[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95.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艺论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6.

[5]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1183.

【责任编辑:王 崇】

汉陆

A44

A

1673-7725(2017)02-0112-03

2016-12-05

本文系2016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毛泽东诗词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渊源与深远影响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丽娟(1972-),女,辽宁北票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中国古典美学研究。

猜你喜欢

观照真善美浪漫主义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堂吉诃德》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实录——对一部名著的多元观照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谭维维推出《观照》专辑四部曲之《春生》
做一个真实有用的人——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