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2017-03-29王凤领梁海英莫达隆王勤龙
王凤领,梁海英,莫达隆,王勤龙
(贺州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教学质量评价是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其目的是要正确认识教学质量和客观判断,不断改进完善,保持教育公平竞争。通过对教学质量工作的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优化教学管理机制,形成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特色,使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当前,计算机专业已形成较完善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建立由学校、二级学院、学生组成的对专业教学全方位、全过程、持续改进的闭环质量监控体系,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强化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推动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我院已构建以教师自评为基础、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督导专家相互评价,共同组成的四级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式。
1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评价是高等学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监控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高校将教学质量评价作为对教学活动进行宏观调控、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措施。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时期,树立多元化教学质量观,从学生、同行专家等不同角度分类评价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对教师教学行为改进和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校人才培养直接相关,教学质量是由教学条件,教师教学,课程难度,学习效果等决定的,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教学功能网。老师的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人才培养水平,影响师生的生命质量。因此,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机制的基本理念
教学质量评估和反馈机制是从各个角度对专业教学管理,教学和研究活动,教师教学过程中监督教学状况,教学效果评价,即学生,同行教师,督导专家等多层次人员,教学条件和效果,学生学习状态和监测,评估和反馈的效果。通过收集和处理,总结报告的形式提供客观,全面的定量基础和分析意见,实现教学监督的专业效果。
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以全员、全程、全面为基本理念,旨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全面提升专业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一种诊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可依据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结果,表彰先进、批评后进,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和自我完善,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1]61。
3 教学质量评价原则和评价指标体系
3.1 评价原则
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研究调查基础之上,采取定量和定性评价的方法,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现状,科学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现实评价。
坚持全面综合评价的原则。在评价中应注意兼顾德、能、勤、绩几个方面,以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在评价中考虑不同的评价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综合评价。
3.2 评价的指标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由学生评教、校外专家(督导)评价、教师同行评价、教师教学文件资料质量评价、教学质量监控小组评价五方面构成。
学生评教由教务处在每个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时组织实施;聘请校外专家(督导)评价由学校视导处和二级院视导委员会组织实施;教师同行评价、教师教学文件资料质量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控小组评价由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小组组织实施。
在分别计算出五方面相应得分的基础上,依权重最终得出每位教师的评价综合成绩。学生评教(M1)、专家(督导)评价(M2)、教师同行评价(M3)、教师教学文件资料质量评价(M4)、工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小组评价(M5)五方面得分的加权平均数。即:评价综合成绩=M1×0.4+M2×0.2+M3×0.15+M4×0.15+M5×0.1。
4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及反馈
教学质量评价是由一系列教学环节评价组成,所以教学评价要从每一个教学环节入手,根据各教学环节的特点和性质,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评价措施、评价方法和反馈途径[2]131。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主要采用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多元评价的方法。专业教学质量的外部评价采用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校院督导组评价和各级领导评价等评价机制,进行全过程评价,综合评价,全面评价教学质量。其中,全过程评价是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评价;全面性评价是对教师治学态度、业务素质、工作能力、敬业精神、师德师风和教学效果等进行全方位评价;全员性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既有教学管理部门、又有专家、同行、同事、学生及社会,从多层面、多角度实施全面评价,构建基于多元主体的全员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自我评价是教师对自身课程教学质量或其它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进行自我分析与总结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4.1 理论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
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质量评价。学校、学院建立完善的理论教学评价体系,制订切实可行的评价措施和方法,实施效果明显,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有效的保证了教学质量。理论教学评价采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校院督导组评价、各级领导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机制,同时广泛吸收社会的评价,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效果等构建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网络[3]39。理论教学质量评价渠道如图2所示。
图2 理论教学质量评价渠道
4.1.1 同行评价
每学期由学校、学院组织全校、学院或本专业的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每个教师听课不能少于10次,并且对教师的课堂授课情况做出评价。
4.1.2 学生评教
每学期课程结束前,学生通过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对本学期的专业课任课教师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课堂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6个方面分别按照15%、10%、20%、45%、5%、5%的权重值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评教结果作为下年度教师教学津贴发放的比例系数之一。对于学生反馈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学院将专门组织进行听课,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
4.1.3 领导评价
学校领导、学院领导、系主任每学期至少对一定数量的教师进行听课,并且给出评价。校领导及副处级领导干部要求每学期至少听课3次,每次听课1节;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年度听课不少于20人次,其他院领导听课5人次,系主任听课6人次;除免听课教师外,对每位教师听课至少一次。听课结果与学校督导听课及学生评教结果一并纳入教学津贴分配方案,作为课时费发放考核标准之一。
4.1.4 督导评价
建立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工作模式,校级教学督导主抓全校教学质量监督指导,院级教学督导在工作上接受校级教学督导指导,实行学校垂直管理。由校级2-3名督导,学院4-5名督导组成的督导组,分别对教学态度、教学表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方面按16%、24%、20%、24%和16%的权重值对教师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教师教学津贴发放的比例系数之一。
4.1.5 自我评价
通过网上自评、试卷分析、工作总结等方式对本学期教学工作进行自我评价,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4.2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创新实践、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为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学校制订了一系列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办法。每学期组织校教学督导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检查实验、课程设计及实习内容安排情况、实验课秩序、实习效果、毕业论文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反馈[4]97。
5 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反馈方法
5.1 具体措施
5.1.1 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
学校定期对各专业评估一次,评估的方式有自评、互评、学校综合评估与验收等。每年教师讲课大赛和一师一优课程评选等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校级精品课程和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
5.1.2 教师课堂教学
学校制定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建立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听课、领导干部听课等制度,制定学生评教、课堂教学考核等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学生网上评教、领导、同行评价及教学名师、教学质量优秀奖的评选等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5.1.3 教材选用
制定教材的选用管理规定,征订教材须严格遵守《学院教材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并按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课程征订,教材选取填写《学院本科课程教材选用审批表》对更换教材严格把关,需要填写《学院本科课程教材变更申请表》。有最新出版的“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含国家部委)获奖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及本学科领域权威教材,特色教材的。禁止选用其他教材。在学生中对教材的使用进行了问卷调查,保证优秀教材进入课堂。
5.1.4 实践教学环节
每学期组织校教学督导对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反馈。同时学生对实验教师进行网上评教。学生第七学期进行八周专业实习;学院建立的多个实习基地受邀每年5月份到校内进行宣讲,学生、实习单位双向选择,为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较早适应实际工作角色提供了有效平台。
5.1.5 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学校制定下达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意见和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和相关表格,学院负责督促、检查、研究、指导、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和评估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系部组织毕业论文师生互选、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查重、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校院两级督导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检查,检查结果形成总结报告进行反馈。
5.1.6 学院教学质量评价
每学期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评价体系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即: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和领导评价。学生评价采用网上自动评估系统的方式进行,针对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书育人、作业批改、辅导答疑等几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以汇总报表的形式提供全面客观的定量依据和分析性的意见,实现对本专业教学质量的监控。领导评价由学院(系)教学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并统计。领导要根据听课、学生意见、教研室意见、教师个人总结等情况对教师进行评价。
5.1.7 学院教学督导
学院督导组每学期制定本学期督导计划,不定期抽查教师教案、实验实习报告,定期组织学生代表进行座谈,并对学生满意度评价偏高和偏低的教师分别进行听课,帮助学生反映较差的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具有创新性且富有特色的授课,组织公开课,进行推广观摩。
5.1.8 教师教学评奖
学校每年评选一次“教学优质奖”“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师”,每年进行岗位职责年度考核和教师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评聘和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
5.2 反馈方法
学校制定了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的相关规定,采集教师教的信息、学生学的信息、教学管理管的信息、教学督导查的信息、社会用人单位用的信息等,通过教学检查、督导检查、学生座谈会、学生网上评教等方式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通过网上实时反馈、督导工作总结、对学生意见和建议跟踪落实等方式进行反馈[5]99。
通过学生信息员和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信息,经教学质量管理处向相关部门通报,同时跟踪落实解决。
教学督导每学期的各教学环节的检查结果以报告总结的方式向教学单位及教师反馈。
意见和建议涉及的单位及时落实整改,并将整改总结上报质量保障中心。
学院严格执行领导、同行及专家听课制度,每次听课后上交《听课记录》教师授课情况在听课记录里有所体现,由学院收集汇总后,总结问题,对学习效果不佳的课程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并给出解决方案。
计算机学院督导每学期将各教学环节的检查结果以报告总结的方式向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及任课教师反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学院每学期会组织学生交流会,以座谈的方式,了解在校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感受。对各门课程的授课情况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每年组织毕业班实习学生,进行座谈,通过学生的实习报告、实习日志等获得意见与建议等反馈信息。
学院还通过检查走访、座谈会以及电话联系、发放调查表等形式,获取实习单位与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在实习或工作岗位上的表现情况,及对毕业生培养质量和专业质量的反馈信息。学院建立校友群与毕业生保持联系,并随时了解他们对于本专业培养质量方面的反馈信息。
质量评价反馈大大促进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求切合质量评价信息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此为基础,使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经过历次修改日益完善,教学计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保障和强化,各教学环节教学质量保持较高的质量水平,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6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机制和分析方式
学生学习效果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观测点,是检验课程质量的重要环节。经过几年的经验积累,计算机专业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系统化的分析机制。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析、期末成绩分析、毕业论文质量分析和毕业生座谈反馈分析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多角度分析评价,对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有重要的参考价值[6]63。
6.1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机制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与改进机制,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个闭环控制系统的终结点,其承载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验证和剖析着整个系统的建构与运作、并为系统的再循环提供强劲的动力。因此,每年将依据学生评教、督导专家听课的反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并发布年度《院(系)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价结果》,计算机学院建立了相应的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机制,通过以实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每门课程单独分析和学院对毕业生的综合分析两个方面来完成。
6.2 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方式
本专业采用基于过程和基于结果的分析机制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基于过程的学生学习效果分析包括学生课堂表现、教学过程考核、作业、实验等环节评分评价学生学习状态。基于结果的考核主要通过期末考试方式进行,根据课程特点,采用报告+答辩、机考、卷面考核等不同形式进行。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均需要填写试卷分析表,根据学生出勤率,课堂积极参与程度,课程作业完成情况,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训练的完成和创新程度,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试卷和成绩的分布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掌握程度、实践与综合能力等进行分析,对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考试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学院主要通过如下方式对本专业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分析。
6.2.1 每门课程的分析
分散评价是由每门课程的授课教师针对其所讲授课程的学生学习状态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依据课程教学过程中每个可用于考核的数据,包括课程的每次作业、大作业(论文或综合设计)、课程实验等完成情况,以及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考核等成绩,综合分析以上内容,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掌握程度、综合能力提升进行评价,对比教育目标,评价教学效果。
6.2.2 综合分析
综合评价是双向评价,让学院了解应届毕业生应对毕业设计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发展就业中的体会,为调整培养计划提供重要依据。综合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四年学习状态和问题求解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同时也评价专业培养体系,是教育目标的重要调整依据之一,每年由教学院长负责,一方面通过组织相关教师对本届毕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另一方面组织应届毕业生进行座谈,了解学生对自己四年学习状态的看法,以及对培养方案体系、每门课程的授课状况的满意程度的意见及建议。
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是在教学质量评价,控制和完善体系的同时,要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计算机专业以过程控制为关键,以确保教学环节的有效性,使教学质量有效提高,提高自身学生和社会单位的专业实践能力满意度。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单位等渠道了解毕业生培养质量。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准确地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有利于指导、整改和调控,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得到规范,教学成效得以提高。
[1]马小南,韩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与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6(Z1).
[2]肖昆,王丽敏.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全过程质量评价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1).
[3]敬鸿彬,鲜耀.校企合作视野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9).
[4]李馨.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借鉴CDIO教学模式评价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15(3).
[5]薛少一.改进普通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若干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7(12).
[6]李继怀,樊增广,钱士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的理念创新及其模型修正[J].现代教育管理.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