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佬话”得名考

2017-03-28刘显钊

贺州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浦北县留人大麻

刘显钊

(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一、引 言

麻佬话是廉州话的一种别称,其作为自称主要见于广西合浦县北部、浦北县南部的部分乡镇,如合浦县的石湾、石康、常乐和浦北县的泉水、安石、石蛹[1]。狭义上的麻佬话指的就是分布于这一地区、与方言学者常刻画的口音①有所不同的一种廉州话。这种廉州话在浦北县白石水镇一带又被称为“山话”[2],在浦北县北部则被称为“下路话”[3]783-784。而广义上的麻佬话指的就是廉州话,这在合浦县客家人的日常语境中尤为明显。在合浦县的客家话中,无论廉州话操持者对其母语的自称是廉州话还是麻佬话,其所使用的方言均被冠以“麻佬话”之称。

那么,“麻佬话”一称因何而来呢?可谓众说纷纭。就笔者所搜集到的史料来看,主要有以下五种说法:第一,“麻佬”是“马留”的讹音,而“马留”指的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在当地留下部属这一历史事件;第二,古代当地居民多穿麻衣,外地移民据此称呼;第三,廉州话中的“密低”(“什么东西”之意)一词与“麻佬”音近,外地居民以此称呼;第四,“麻佬”是“马骝”(粤方言中指猴子)的谐音,这是客家人对廉州话操持者的一种蔑称;第五,1949年以前当地种过大麻。

说法的不一连带着当地居民表记该种方言时也出现了分歧。就笔者所见,这种方言常被表记为马留话、马流话、马捞话、马佬话、麻老话、麻佬话、马骝话、仫佬话等。这其实是一个同名异写的问题。那么,何种表记更接近于真实情况,其历史来由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马留话再辨

首先来看马留话或马流话,采取这一表记的多为一些历史学家或语言学家。他们认为“麻佬”是“马留”的讹音,而“马留”则说明廉州话的起源与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有关。

对于这个说法,笔者在《“马留话”并非就是廉州话》一文中已经进行了初步研究[1]。在采用史源学的方法对该说形成史进行梳理后,我们不难发现:古史中关于“马留人”的记载显是后起的,在早期的关键史料如《后汉书·马援列传》中并无这一记载。“马留话”之说不见于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现存各版《廉州府志》或《合浦县志》中,却在20世纪80年代突然出现在一部叫做《何日珠还话合浦》的著作中。这就显得颇为可疑。

再从现实语境来看,“马留”与“麻佬”在廉州话中的发音并不相同,如此重要的历史事件轻易讹化实在令人费解。而“麻佬”一词除却“马留”讹音这一解释外,还有笔者在前文中提及的其他解释。这就说明“麻佬”并不一定就是“马留”的讹音。由此,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只是部分廉州话研究人员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在没有详细考证的情况下制造出来的历史神话罢了。

但一些对马留人有所研究的学者可能会对笔者的观点提出质疑,因为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自称“马留人”的群体,他们主要生活在今天的东兴一带[4]。东兴距离合浦并不远。而作为历史上长期处于非核心地带的族群,早期相关记载的缺失并不能说明这一群体过去就不存在。既然“马留人”有可能存在,那对应的“马留话”应该也是存在的。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说明。

支持“马留人”为真的人常会引用明嘉靖版《钦州志》中的两段史料作为自己的依据[5]88-89,这两段史料分别为:

按:七峒长官司,今其子孙俱云始祖黄万定系山东青州人,汉时从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有功,留守边疆,其子七人分为七峒长官司。(“古森峒”条)

相传其祖禤能旺从汉马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有功,贼平,留守邕、钦二界。(“时休峒”条)

乍看之下,似乎有理有据,但这两段文字原书后面其实还有补充说明。其分别为:

愚考《宋史》,有“黄令德者,为如昔镇将”,则七峒长官黄令钦等决非万定之子,意其远孙也。然长官司之设莫知其所自始,至元世祖时,黄令鉴之孙有黄世华者,讨贼有功,授以金牌印信,充七峒长官司。愚意七裔长官司设于宋时,后废,或至裔孙黄世华讨贼有功,始复其职官耳。(“古森峒”条)

然年代太远,意亦如宋时时罗七峒耳。(“时休峒”条)

可见,嘉靖版《钦州志》在叙述这一问题时,就颇为含糊,不能肯定之处甚多。这就不免让人产生怀疑。而杜树海在《钦州西部的地方历史与都峒之民祖先记忆的创制》一文中更是指出,这一说法显系修撰者林希元出于政治目的的“创制”[6]。因此,这两段记载实不足为据。

除了嘉靖版《钦州志》外,支持“马留人”为真的人还会列举“马留人”的家谱来佐证这一说法。但家谱的不完全可靠,学界早有共识。其常出于夸耀的目的,对关于祖先的记忆进行重新“创制”,攀附名人便是一种常见的“创制”手法。

撇开族群真伪问题不谈,我们再来看一下“马留人”的语言使用情况。民国版《防城县志初稿》中如是记载:

至后汉建武间,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留裨将黄万定、禤纯旺等,领林、简、梁、刘、陆、凌、韦七姓谪遣者,与所部士卒戍守边境。所谓马留人是也!(见黄氏家乘及钦州旧志)……考黄万定等原籍青州,则马留人所操当为齐鲁之言语。今其苗裔悉操村语,村语与獞语大同而小异。可知马留人当留戍之初,除同来之人操齐鲁语外,出门一步,即须与獞族交接酧酢,其势不得不学习獞语。以齐鲁之口音,习獞族之语言,遂变而为村语。(第一章缘起)[7]254-255

马留人,原系中原人民,因与獞族混居,转习高栏语,即编语,辗转语音,别成腔调,邑人称其语曰“村语”。(第八章语言)[7]615-616

由上可知,“马留人”说的是“村语”。那么,“村语”会不会也是廉州话的一种别称呢?然而并不是,因为“廉州话”在该书中被明确记为“廉州语”[7]619,相关记载为:

本邑与廉州同滨于东京湾之土,廉民之泛宅游家者,常移居于县属海滨一带,俗称其人曰“疍家”,称其语曰“廉州语”,又曰“海獭语”,盖以“疍家”出没龙宫,捷如水獭也。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上文称廉州话操持者为疍家,这点与今日的情况有出入。因为现下北部湾地区疍家人使用的方言(即疍家话)从面貌上更接近于白话,而不是廉州话。所以,将廉州话操持者称为“疍家”,可能只是当时防城居民的一种附会说法。但即便如此,廉州语与村语的不同还是显而易见的。可见,“马留话”为麻佬话之说完全为伪。

三、麻佬他说考

“马留话”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下面我们来看“麻佬话”。兹前所述,其有多种表记形式。这些表记形式中,除马骝话、仫佬话这两种只是存在于民众的日常书写外,其他的表记形式均可见于正式的文献记载,在此各举一例:

廉州话俗称“麻佬话”(马捞话)。(《闲话廉州话(三)》)[8]

廉州话俗称“马佬话”,主要分布于合浦县廉州、环城、党江、沙岗、西场、乌家、石湾、石康等乡镇和公馆、闸口、福成等乡镇的一部分地区。(《廉州话与周边粤语客语语音分析计量研究》)[9]

马留话又因其谐音而讹称麻老话。(《北海历史文化底蕴研究》)[10]593

廉州话当地又称“麻佬话”(关于这个得名,当地有一说认为是因为这一带1949年以前,曾经种植过大麻),这种话是北海合浦县的主要方言。(《广西北海市粤方言调查研究》)[11]4

再从词汇本身的含义来看,“佬”本字为“僚”,在南方方言中常用来指代成年男子,亦可用来泛指某一群体。所以,“麻佬”方为正记,“麻老”则是误记。

弄清楚表记的问题后,我们接着来分析其得名的缘由。正如前文所言,“马留”之说完全为伪,而系客家人蔑称及因廉州话中“密低”一词发音而得名两说,笔者在前作《“马留话”并非就是廉州话》中业已言明,两种说法均无语音上的依据,其中前者还与自称的情况不相吻合,因此都不可靠。五说已去其三,仅剩两说,分别为:(1)古代当地居民多穿麻衣,外地移民据此称呼;(2)1949年以前当地种过大麻。

第一种说法,笔者在前作中只根据“麻佬”系自称的情况称其不可靠,显得有些轻率。因为自称和他称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历史上也不乏某一群体的自称是由他称转变而来的情况,汉族的得名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得名虽与汉江、汉中及汉朝有莫大关系,但作为一种族群称呼,最早却是他称,为边疆诸族对中原地区人的称呼,尔后才逐渐内化为自称[12]137-138。

按照这个思路,如果“麻佬”一称真系由他称转变而来,那么当时的外地移民必定在布料上已非以麻为主。根据中国古代布料的发展历程,麻布时代后为棉布时代。那这些外来移民当以棉布为主要衣料,而这应该是宋元时代的事情。

宋元时代廉州话诞生与否,目前还说不好,因为可见史籍中关于廉州话的最早记载出自清乾隆版《廉州府志》[13]。但根据棉花的栽培史来看,其推广是一个从边疆向内地的过程。众多史料表明,早在唐代,岭南地区便已普遍种植棉花[14]1-54。这一时间先于内地。因此,断无理由在外地移民进入今日钦廉地区时,当地居民的衣料仍以麻布为主。这一说法明显不可靠。

第二种说法出自著作《广西北海市粤方言调查研究》,但“大麻”一词作何解,却不甚明了。私心忖度,作者在此意指鸦片,不然为何强调是1949年以前?可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及走访后发现,合浦在1949年以前似乎并未有大规模种植过鸦片。其中,晚清合浦知县向传干,在其所撰的《廉州府合浦县民情风俗民事纲目册》中更是说道:“地土不宜向无栽种罂粟。”[15]229

而一些年长人士告诉笔者,解放前确实是有一些人会在自家庭院附近种植罂粟花,然数量非常少,稀稀落落的。与其说那是一种经济需求,倒不如说那是作为观赏之用。且即便此事为真,但种植鸦片总归不是什么光彩的行为,何以能因此成为当地居民的自称呢?

那有没有别的解释呢?倒也是有的。事实上,在廉州话的语境中,“大麻”一词通常指的不是罂粟而是黄麻。这一称呼缘于20世纪60年代黄麻品种的改良。在此之前,当地居民种的一种是俗称“猫尾麻”的麻类作物。这种麻相对于改良后的黄麻而言,植株较小[16]330。

为了对前后两个品种进行区分,当地居民把之前所种的称为“小种麻”③,而把改良后的黄麻称为“大麻”。这是狭义上的“大麻”,而广义上的“大麻”就是黄麻。

如果作者所说的大麻采用的是狭义上的概念,那应该是1960年左右的事情。而如果作者采取的是广义上的概念,则合浦地区的黄麻种植持续至今。总之,这种说法是有点问题的。

但是今日存在“麻佬话”自称的地区确实正是合浦、浦北两县黄麻的主要产区[16]342,[3]311-312。而这一地区的麻类植物种植已有数百年的历史[16]313。在没有更多文献资料的情况下,该称是因麻类植物种植而来,也许就是最接近于历史真相的答案。

四、结 论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在常见的关于“麻佬话”的八种表记形式中,麻佬话方为最正确的表记形式。

而在关于其得名缘由的五种说法中,“马留”之说完全为伪,纯属部分廉州话研究人员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在没有详细考证的情况下制造出来的历史神话。客家人蔑称说与“麻佬话”作为自称的情况不相吻合,因“密低”发音得名说全无语音依据,当地居民衣料以麻布为主说与中国棉花栽培史不符,均可排除。

唯一值得重视的是因“大麻”种植得名说。这一说法颇具价值,但在指代及时间点上存在问题。在没有更多史料依托的情况下,“麻佬”一称是因麻类植物种植而来,或许就是最接近于历史真相的答案。

注释:

①方言学界在刻画廉州话的语言面貌时,常选取的语音点是合浦县廉州镇。

②因为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麻佬话的问题,所以在记音时依从狭义上的麻佬话语音。

③准确发音为[ne45ʧoŋ24ma33],廉州话中常用[ne45]来表示“小”的意思。

[1]刘显钊.“马留话”并非就是廉州话[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

[2]梁德涛.浦北县白石水麻佬话同音字汇[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3]浦北县志编纂委员会.浦北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4]潘启富.广西伏波文化中的“马留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4).

[5]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廉州府部(四)[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

[6]杜树海.钦州西部的地方历史与都峒之民祖先记忆的创制[J].民族研究,2009(2).

[7]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廉州府部(一一)[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

[8]李厚志.闲话廉州话(三)[N].北海晚报,2012-03-28(4).

[9]梁小玲.廉州话与周边粤语客话语音分析计量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8.

[10]吕余生,王戈.北海历史文化底蕴研究[C]//潘琦.广西环北部湾文化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11]陈晓锦,陈滔.广西北海市粤方言调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线装书局,2005.

[12]王钟翰.中国民族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3]刘显钊.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廉州话研究概述[J].钦州学院学报,2017(6).

[14]汪若海,李秀兰.中国棉史纪事(古代至2005年)[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5]北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海史稿汇纂[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

[16]合浦县志编纂委员会.合浦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浦北县留人大麻
大麻二酚在医学上的应用前景
Helping kids“heal”
引才难留人难 西部高校如何突围
浅谈浦北县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
关于浦北县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探讨
科技在线
点把点的他留人
大麻是个啥?
因病施治化解医院“留人难”
浦北县长期定点监测土壤肥力2008—2013年结果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