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患儿康复的影响
2017-03-29王佳虹
王佳虹
孤独症(autism)又称为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即自闭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和行为刻板核心症状,目前该病占我国儿童精神残疾的首位[1]。由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且孤独症患儿的预后不乐观[2]。大量研究显示,对于孤独症患儿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能够最大程度的改善患儿症状,促进康复。国外研究报道证实,听觉统合训练对于孤独症患儿症状改善有长期的意义,但是国内报道较少[3]。本研究对孤独症患儿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结合听觉统合训练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4例孤独症患儿纳入研究,所有患儿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研究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4.62±1.19岁;对照组男17例,女性15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4.51±0.98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临床诊断均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诊断标准[3],患儿家长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脑实质发育障碍、听力异常疾病(中耳炎、耳聋等)、癫痫、精神病患儿。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主要内容有感觉统合训练、冲动行为干预训练、认知直觉功能障碍训练、语言训练、针灸、脑循环治疗等,所有治疗项目1次/d。
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周期为10 d,2次/天,听觉统合训练系统购自美国PPG公司,该系统包括听觉统合训练仪主机,20张宽频数码音乐光碟,德国专业耳机和多功能CD播放机,患儿治疗时每次听一张光碟,每次听30 min,两次间隔4~6 h,训练在独立、安静的房间,防止患儿出现恐惧焦虑等不配合行为。训练方法:开始训练时将输出音量调至正常值的50%,训练至第2张光盘时,将耳机音量调至正常值的70%,第3张~第10张光盘,将输出音量调至正常值的85%,第11张~第20张光盘,左耳输出音量维持在正常值的70%,右耳调至正常值,以加强听觉中枢训练。
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
1.4 效果评定
患儿监护人在医师的解释下,充分了解孤独症行为检查ABC量表[4]中感觉、社会交往、躯体运动、语言、自理等5方面内容,该量表中包含57个项目,总分100分,患儿孤独症行为评分超过68分时可确诊为孤独症。
设计听觉统合训练疗效调查表,主要包含典型特征、行为、交往、语言4个方面共计21个症状的内容,每个症状分为5个等级,从高到底分别对应总是、常常、有时、偶尔、应无,其中1、2级认为症状轻微,具有临床疗效的评价价值,因此本次调查研究主要汇总统计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症状评级为1级和2级患儿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P<0.05为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语言交流障碍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不爱讲话、不理解指令、缺乏主动语言、词汇量少、词语混用、语言障碍症状轻微的患儿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语言交流障碍均显著改善,其中研究组患儿不理解指令,词汇量少、词语混用和语言障碍症状轻微的患儿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行为特征分布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注意力涣散、主动回避眼光、缺乏模仿性动作、缺乏想象力游戏等症状表现轻微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较治疗前各项行为特征症状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ABC量表和IQ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ABC量表评分和IQ评分比较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AB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I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研究报道,临床上有超过87.1%的孤独症儿童表现的首要症状为语言障碍,大量临床经验证实,孤独症儿童由于对语言理解的障碍和听觉刺激任务时存在注意力转移缺陷,造成社交、行为、注意力、情绪等多方面的影响,传统的综合治疗康复措施实施后患儿的语言交流各项症状会得到一定改善,但是对部分行为特征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5,6]。
听觉统合训练法是由法国医生提出[7],他经过大量研究证实,孤独症患者对大自然的某些声音频段产生过度敏感现象,因此产生认知和行为障碍的情况,听觉统合训练针对性的过滤和减低敏感频率的音量,加强患者对正常频率的训练,从而促使大脑对各种频率的声音感应达到均衡状态,从而改善患儿社交行为障碍,其治疗机理是通过过滤敏感或将不敏感的频率增强,促进大脑听觉皮层对所有频率的正确感知,减少对听觉信号的歪曲。同时改善患者听觉中枢对声音刺激的加工处理过程,对听小骨和相关肌肉群的张力也有促进作用,促使声音的传导。经过训练后患者会更有效的接受声音,从而更好地学习声音和行为以及物体和时间之间存在的联系[8~10]。现代医学研究孤独症患者颞上回和颞干部位之间的白质存在异常,这种异常情况符合孤独症脑功能之间联系障碍理论,且该部位功能异常影响患者对听觉信息的处理,从而对患者语言表达造成影响[1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语言交流障碍分布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行为特征症状轻微的患儿分布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ABC量表和IQ评分情况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不理解指令,词汇量少、词语混用和语言障碍症状轻微的患儿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表示患儿接受听觉统合训练可较好的改善语言交流障碍的症状,有研究证实孤独症儿童的音乐能力具有宇宙性的特点,对音乐产生的兴趣和正常儿童存在差异,其注意力和感受力也比较敏感,对患儿进行矫正声音的音乐处理会对脑部产生的刺激促进患儿语言功能的恢复[12]。治疗后患儿的部分行为特征情况也显著改善,发生这一情况的机制尚未研究明确,需要进一步实验进行探索。ABC量表评分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孤独症症状严重程度的量表,评分下降能够改善患儿症状改善,IQ评分提升能够表现患儿的智力发育水平的改善情况,本研究结果证实,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AB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I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结合听觉统合训练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方案[13]。
综上所述,听觉统合训练配合传统治疗方案可有效的改善孤独症患儿的语言焦虑障碍和部分行为特征,患儿智力发育和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可推广使用。
[1]张月恒,韩书文,王力芳.听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及康复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50-52.
[2]张俊,张勤良.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 22(3):321-324.
[3]韦斌垣,梁巧琦.孤独症儿童听觉统合训练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2,7(4):30-31.
[4]钟霞,李维君,刘美华,等.2种儿童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的临床应用比较[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7):81-83.
[5]Sokhadze EM,Casanova MF,Tasman A,et al.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Outcomes of Berard 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AIT)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 Biofeedback,2016,41(4):405-420.
[6]徐娜,张令霞,李春玉.听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儿童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6):827-830.
[7]孙玉燕,黄春娟,刘健,等.低功能孤独症患儿听觉统合训练疗效研究及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9):37-39.
[8]Dawson G,Watling R.Interventions to Facilitate Auditory,Visual,and Motor Integration in Autism:A Review of the Evidence[J].Journal of Autism &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0,30(5):415-421.
[9]吴宜智,解福平,协琴.听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意义探究[J].中外医疗,2016,35(7):84-85.
[10]Foster NEV,Ouimet T,Tryfon A,et al.Effects of Age and Attention on Auditory Global–Local Processing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Journal of Autism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16,46(4):1415-1428.
[11]王莹.听觉统合训练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20(15):114-115.
[12]李文军.听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5):89-90.
[13]Monteiro PCM,Barros RS.Emergence of Auditory-Visual Relations via,Equivalence Class Formation in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Autism[J].Psychological Record,2016,6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