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BVE理念的船舶代理人才培养研究

2017-03-29李子强

物流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摘 要:能力本位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最本质的体现。船舶代理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文章从船舶代理企业核心岗位对职业能力要求出发,借助CBVE先进的教育理念,构建基于CBVE的船舶代理人才“12234”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探索提升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并对基于CBVE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CBVE;船舶代理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is the most essential embodi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shipping agency, has a professional and practical, from the core position of the shipping agency enterprises occupation ability requirements, with the help of CBVE advanced education idea, construction personnel agency“ship based on CBVE 12234”personnel training mode, strengthening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association with the school education,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path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the core ability of occupation, and the multivariate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CBVE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CBVE; ship agency talents; training mode

在国家大力发展“一带一路”、“长江沿岸经济带”等海洋经济战略的背景下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这些战略、工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各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其中就包括对船舶代理类人才的需求。截止到2016年5月6日,已在中国船舶代理及无船承运人协会备案的船舶代理企业达2 065家,其中舟山有46家。国际船舶代理从业人员队伍也伴随着企业的增加而不断壮大。但是近年来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进入2016年,航运景气指数再度掉头下行。第一季度为77.96点,较基准点100点下降了22.04点,而该指数在2010年第2季度为140点左右。通过该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航运市场形式依然严峻。船舶代理企业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考验,企业在人才选拔、储备时对人员的专业素质、服务水平以及对市场反应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当前的大学生在就业能力结构方面已经出现了短板效应,在专业技能、敬业精神、抗压能力等方面尤为突出。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的涉海类高职院校,肩负着海洋经济开发、发展、转型升级等所需人才培养的重任[1]。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探索一条更为符合企业对人才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

1 船舶代理人才培养现状

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发〔2014〕32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紧接着交通运输部发布交水发〔2014〕262号文件《关于加快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开放,完善政策法规,以航运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快船舶管理、船舶代理、水路客货运代理等传统航运服务业转型升级。”[2]学院地处浙江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是一所“海字号”特色鲜明的综合类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紧密对接地方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1]。舟山地处长江与海上南北大通道“T”型交接点,水运经济发达,码头、修造船厂众多,随着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的持续推进与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建设,船舶代理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此学院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将船舶代理人才作为其专业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船舶代理业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它要求从业人员除了具备开展船舶代理活动的基本素质和航运知识外,还应掌握有关国际船舶代理的专业知识和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国际船舶代理业务及专项实训课程是从事船舶代理这一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带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如何结合国际船舶代理课程的特点和高职学生认知规律,以企业一线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开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是目前船舶代理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 CBVE教育思想

CBVE(Competence Based Vocational Education),即能力本位职业教育,通过分析职业岗位的核心职责与工作内容,来获得胜任该岗位所必须的职业能力,进而在后续的教学中注重使学生获得该项能力。教育的重心在于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是现代职业教育最本质的体现[3]。目前在國外“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方面比较成功的典型有德国的“双元制”、国际劳工组织的MES和北美的CBE等。在国内己有二百多所学校对“能力本位”教育思想进行了实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4]。由于其显著的优越性,曾一度成为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鉴于其显著的优越性,将其理念引入船舶代理人才的培养中,可以使船舶代理人才更为符合企业一线员工的要求,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源自岗位,服务岗位”的教学理念。

3 船舶代理核心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舟山外轮代理有限公司、建辰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凯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傅生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鑫源船舶代理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调研分析,了解企业的机构组成、岗位设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等,通过召开多次各个层面的研讨会,从企业一线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分析提炼各岗位对员工专业知识、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等(如表1所示)。

4 基于CBVE的船舶代理人才“12234”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对船舶代理企业的调研,结合各岗位职责与核心职业能力的分析,针对所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探索在当前航运形势及就业环境下,依托校企合作开展基于CBVE理念的船舶代理人才“12234”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形成提升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所谓“1”就是一个目标,经过对舟山及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调研,将船舶代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专业化并具有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型船舶代理人才。在人才的培养进程中以实际工作与任务为主线,根据船舶代理企业的主要工作岗位的职责、工作内容、职业能力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重视企业的参与度与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实现教学内容来源于企业,服务于企业的理念。“22”就是两种课堂两类师资,积极探索“一课双师”教学模式。通过加强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建设一批中等规模以上的稳固的船舶代理合作企业作为船舶代理教学的第二课堂。校内教学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企业师傅为辅。其中理论教学重点完成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巩固,完成学生的基础能力阶段训练学习。校内实训室建设了来源于一线企业使用的船舶代理管理信息系统HD-UniSAOS5.0,经过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完成船代综合能力的培养。校外企业实战教学以企业师傅传帮带为主,校内专任教师为辅。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比起校内实训软件仿真训练来讲更加真实,贴近企业实战,实现学生胜任岗位能力的培养。校内教师通过这个阶段的辅助教学,也能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业务经验,获得更多的企业实际工作案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3”就是三个阶段。探索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三段式”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三段式教学模式。将船舶代理的课程分为三个阶段,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过程与内容,在专任教师、企业师傅共同授课下,分别训练学生的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和岗位能力,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4”就是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多维教学方法组成的四项支撑教学体系,为培养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船舶代理人才提供支撑。充分有效的利用学校、社会和企业资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做到理实一体。

5 基于CBVE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与评价。基于CBVE理念的人才培养质量考核重在过程性考核。因此改革过去的一纸成绩定高低的终结性考核方案,实施由岗位要求和学校标准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考核,突出多元化评价标准。考核评价体系分为课程总体考核标准和实践教学考核标准。

课程总体考核改革了原有的40%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总评成绩的评分标准,实施“20%平时成绩+40%实践教学成绩+40%期末成绩=总评成绩”的考核体系,把过程考核纳入考核标准,把学生的平时表现在评分体系中的比重加大,注重实践技能考核和过程考核。新建立的课程考核体系如表2所示。

其中实践项目考核的内容包括:实施过程、实施结果、态度、创新性和团队合作精神等项目实施的各个方面,他们分别占有不同的比重,突出了企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如表3所示:

6 结束语

在职业教育中实施基于CBVE的教学理念,就是要突出对能力的培养。通过明确职业岗位,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增加职业分析、课堂模拟、案例分析、企业实战等环节,突出专业岗位能力。强调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产与学的关系[6],以及它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解决船舶代理从业人员操作技能提高和海员再就业人员技能培训等实际问题,也能为其他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工作内容的衔接,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形式,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子强. 涉海类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全程导师制模式探索[J]. 物流技术,2015(8):294-297.

[2] 交通运输部. 关于加快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Z]. 2014.

[3] 岳胜男. 能力本位教育(CBE)理论在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大連: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 牛实华. 融入行业职业要素,优化英语能力本位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2010(2):115.

[5] 朱惠君. 高职专业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标准研究[J]. 大学教育,2014(4):24-25.

[6] 王冰蔚. 我们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吸取些什么[J]. 职教论坛,2002(1):19-22.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