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建模中问题预设的实践探索

2017-03-29吴杨榕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建模初中数学

吴杨榕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学生的主体性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应注重预设的有效性、捕捉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启迪中学生勤于思考,在合作与探究过程中获取新識、增长智慧与提升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问题预设;初中数学;实践探索;建模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03-01

前言 教学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预设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对新知的探究活动。但是在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成功的预设并非易事。为减少误识、成功设疑,引导中学生上好数学课;为帮助数学教师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工作实践,探讨如下。

1.紧扣教学内容,数学问题的预设要贴近学生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处处皆数学",同时也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情境,通过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例如在"方案选择"教学实践中,笔者所选的数学例题为在某商场或超市的品牌鞋促销打折活动中,怎样买最合算?或帮助我们的父母选择什么样的付款方式买方买车最合算等,问题的成功预设,贴近生活,启发了中学生的思考,尤其是问怎样做才能最省钱?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勤于思考,计算得出最佳方式。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后,数学教师适时引导,中学生发现,学好数学还能帮助我们理财、省钱,于是对学好数学端正了态度,树立了信心。

2.关爱中学生、对学情的把握要到位

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怎样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教法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在关注内容组织与过程安排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关注学习能力,关注思维方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数学建模预设环节中,为发挥出预设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启发思维,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数学教师在预设数学问题时,要结合学情,所预设的数学问题部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超出了中学生的思维范围。上课前,要充分解读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一堂课下来、一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全班中学生来说,有哪些学生基本不用引导就能掌握,换言之能自学会了;哪些中学生得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中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是重点关注下才能达成目标的,针对上述情况,数学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的课堂设疑才能有的放矢,为数学建模教学的顺利推进,才能发挥出应有的重用作用。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问题设计应具有梯度性

古训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中中生而言,数学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学生对数学感不感兴趣。有兴趣,学习就是一种享受,没有兴趣,学习就成了一种负担。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兴趣的产生主要原于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取得的成功,成功能够让中学生达到心理上的满足,获得外界的认可,从而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而这种快乐,就是中学生下阶段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根据不同中学生的水平和特点,设计具有不同梯度的问题,为所有的中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在不断取得的成功之中发展数学思维。

4.注重激发中学生在无疑处生疑

数学教师在力图理解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首先需在学生有疑处提问;其次,数学教师还需在中学生自以为无疑实则有疑之处提问。如"大家同意这个看法吗",以此来激发中学生的深入思考。再比如,在数学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检验时,教师从中学生的有关回答中感觉到学生的潜意识中只有检验合乎实际这种情况。此时,教师提问:"模型是否准确?如果准确我们就可以用它,那如果不准确呢?"数学教师继续追问:"要想保证我们所取得的结果尽可能准确,那么该怎么样?"这些提问要让中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有关问题,更深切地体验科学研究的态度、方法与过程。

5.以鼓励为主,积极评价中学生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学问题预设后,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程度也对课堂教学的收效影响明显。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良好的教学效果。设疑后,不要随便批评学生,针对学生多角度的回答,要耐心,要用教学智慧去成功化解。

同时在设疑后,捕捉到中学生一点点闪光点,都可以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中学生来讲,表扬表示老师对他们的认可,学生也相当重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及评价,老师的赞许和肯定、老师关注的一瞥、信任的点头,都会使他们感到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同时这种满足感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针对教师的问题的提出,就会积极地思考,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与提高,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参考文献:

[1]朱昌宝.数学课堂教学精心预设智慧生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7

[2]谈宝剑.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学周刊,2015,11

[3]魏桂枝.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5,9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建模初中数学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三元组辐射场的建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