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书人》教学设计

2017-03-29徐烨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师陀说书人人物形象

徐烨

【教学目标】

1.赏析并概括说书人的人物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分析和把握说书人的人物形象;难点在于体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创意】

紧扣专题教学目标,围绕小说三要素即人物、环境、情节展开,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结合文本分析并归纳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探究作者的情感。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人物对话,从而读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准备:课间播放评书《三国演义》。

课上提问:我刚刚播放的是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呈现?谈一谈听完后的直观感受。

明确:《三国演义》。是以说书(或者评书)的形式呈现的。(感受各抒己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师陀的《说书人》。板书课题及作者,出示课件一:

说书又称评书、讲书,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比较著名的说书人有袁阔成、单田芳等。

二、品读语言,概括“说书人”形象

1.像袁阔成、单田芳这些说书人,我们称之为老艺术家,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有很大的贡献,可见他们的地位非同一般,那么师陀笔下的“说书人”又拥有怎样的江湖地位呢?请同学们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我。

明确:说书无疑是一种贱业。(第二段)

2.“说书”无疑是一种贱业,但是“我”对于这份职业是什么态度?

明确:(齐读二、三段)“我”觉得这份职业可爱,且被迷住了。字里行间满是对这份职业的欣赏、喜爱、推崇。因而“我”多次去见说书人。其中重点描写了三次,速读文章,找出这三次对于说书人的细节描写,完成以下表格。出示课件二:

从这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说书人”怎样的生活状态或者遭遇?

明确:身体不好、生活拮据、命运悲苦等。

3.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说书人”对“说书”是什么样的态度?他是否放弃了说书?请找出文中相关的地方读一读并赏析。出示课件三。

明确:(1)第一段:“说书人”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但是“他要学鲁智深大吼,喽啰们呐喊……”;第五段:后来身体变差,“更衰弱,嗓子塌了,喑哑了”,依旧坚持说书;第七段:“他时常发病,他不能按时开书,有时候他要在中间停好几天”。言外之意是不是身体稍好又开始说书呢?可见说书人为了说书,不顾糟糕的身体,于他而言,“说书”不仅仅是一份糊口的职业,更是他喜爱的艺术,表现出说书人的敬业精神。

(2)第四段:“他从傍晚直说到天黑,一会儿定更炮响过,接着是寺院里的大钟。再接着,鼓楼上的云牌。当这些声音一个跟着一个以它们宏大的为人熟悉的声调响过之后,摊肆全被收去,庙里安静下来,在黑暗中只有说书人和他的听客。”一方面说明说书人说书的投入,进而忘却时间,另一方面也说明说书人说书技艺的精湛,因而让观众投入其中,忘却时间。(其他部分言之成理即可。)

4.除了以上有关“说书人”描写的分析,你还能不能读出“说书人”身上的其他特点?出示课件四。

明确:(1)最后一段:“你可曾想到你感动过多少人,你给了人多少幻想,将人的心灵引得多么远吗?你也曾想到这一层,你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你另外创造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吗?”从“我”的角度,侧面描写出“说书人”给这个世界传播希望、正义,是个善良的人。

(2)“他病得很长远吗?”

“不,不长远,七八天前他还说书。”

“他家里人呢?他家里有人吗?”

“他压根儿没有家。”

“那么他也没有儿子吗?”

“谁知道!我们没听说过。”

这是“我”与抬灵柩的人的一番对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说书人病危依旧坚持说书,同时没有亲人,茕茕独立,孤苦无依,因而死后用芦席捆着埋在了乱葬岗,哎,可悲可叹!

小结:说书人生前孤身一人、生活拮据潦倒,疾病缠身,但是生活的困境却没有磨灭他对于说书的执着与激情,可敬可佩,死后一卷芦席包裹于乱葬岗,可叹可悲!

三、研读文本,探究小说主题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与环境描写看,你认为本文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出示课件五。

提示学生这篇文章写于1942年,补充背景知识。(师陀和作品成文背景。)

明确:(1)对说书人的着迷、敬佩,对底层民众的同情。遭遇悲惨的“说书人”是苦难底层民众的代表,他们苦苦挣扎,最后悲惨离世,作者在字里行间抒发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2)对生命寂寞无常的感叹。“说书人”中年时也曾感动过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听书人,但时间流逝,听客们老去、离开,“说书人”自己也逐渐老去,终于了结一生。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寂寞无常”这一亘古不变的哲学命题的思考。

(3)对传统文化的遗失感到可惜。“说书”是我国的传统艺术,“说书人”用生命在说书,而身边的人对于他的死却漠不关心,甚至嘲弄地说“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书其实也是知识分子的象征,这里是否也暗含作者对于知识分子命运的一种隐隐的担忧,这个问题有待思考。

(4)对社会混乱、冷漠的批判。作者笔下的社会是混乱、冷漠的,物价飞涨、外来文化侵入、民不聊生,面对生病乃至死去的“说书人”,人们漠不关心,作者对这种社会现实进行了含蓄的批判。(这一点结合背景和课文研讨,第五段:听书的也由每次一个或两个制钱给他增加到三个,后来五个,再后来制钱绝迹,每次给他一个铜元。为什么听书的钱给多了?)

四、播放歌曲

“折一把紙扇,着上一身青衫/紫砂壶壮胆,拍案满堂惊叹……话不尽这千古流芳/言不止余音绕梁/故事里留下的思量/总让人向往。”(播放电视剧《说书人》主题曲)伴随着音乐,结束本课。

五、布置作业

读一读《果园城记》,写一写感想。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214251)

猜你喜欢

师陀说书人人物形象
失而复得的杰作
——师陀小说《争斗》的发现*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Max讲故事——说书人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简述80年代之前的师陀研究状况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在卑微与高大中穿行的说书人——师陀《说书人》解读
师陀人生和创作的异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