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朝张三丰七岁已经“天下无敌”

2017-03-29

北广人物 2017年7期
关键词:谈迁枣林张三丰

明朝张三丰七岁已经“天下无敌”

关于张三丰你可能知道他是明代著名道士、武当派祖师,你也许知道他是古代的“辽东懿州”人,也就是辽宁省阜新市人。可他还是一位民间的围棋高手。

去年9月,一位神秘的棋手在一连串的网上对弈中,横扫中日韩数十位围棋高手,包括聂卫平、柯洁和常昊,事后人们才知道,这位盖世棋手就是在2016年3月与李世石九段“人机大战”的阿法狗的升级版。棋盘上的较量,引发的是人们对人工智能到底在什么时间以及多大程度上能够全面彻底地“战胜”人类的忧患,而在明朝有个如“阿法狗”一般的围棋大师。

七岁下围棋

要说大明朝的围棋第一高手,不妨先来看看《倚天屠龙记》中荡气回肠的一段文字:“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的内功相发明,创出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后来北游宝鸣,见到三峰挺秀,卓立云海,于武学又有所悟,乃自号三丰,那便是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张三丰。”

武侠小说中的张三丰乃一代武学宗师,但鲜为人知的是,真实的张三丰更是一位“下遍天下无敌手”的围棋大师。

明代史学家谈迁在笔记《枣林杂俎》中这样记载道:“张三丰俗名献,字玄玄,号三丰,又号斗篷,又呼邋遢仙。”这一大堆的别号后面紧跟着一句十分惊人的话“七岁能弈即无敌”——七岁的时候,他的围棋棋艺就已经天下无敌。后来他在山上修仙三十年,才下得山来,在福建当了一名刑曹吏,不久当地发生了一场劫狱事件,想来这位邋遢仙对监狱守卫工作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结果上头怪罪下来,他也被判了流放之刑,“戍贵州平越卫”。

在平越,张三丰遇到了一个名叫张信的军官,张信“少敏慧,善弈”,被时人称为“国手”,张三丰和他很快成了好友,经常在一起下棋,但张信怎么都下不过张三丰,这一天张信也算是憋足了力气,一局棋跟张三丰从早下到晚,不分胜负,只好封棋,约好了明天再下。张信就寝之后,梦到一个老太太教了他几着,对他说只有这么这么下,才有希望赢得张三丰。第二天早晨起来,两人重新开战,张信用了梦中老媪教的棋着,没几下就把张三丰打败了,张三丰大笑道:“都怪骊山老母多嘴多舌!”从此之后,人们都知道张三丰是一位奇人。

奇人张三丰

不久,张三丰要外出远游,跟故人辞别,特别叮嘱张信道:“你好好努力,十年之后一定能够封侯,十二年之后,我们在武当山相会!”

张信的官职只是个小小的千户,跟“封侯”差着万里之遥,他想这位邋邋遢遢的好友一定是在开玩笑,谁知此后不久他被调往北平任都司,正赶上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张信跟随朱棣南征北战,获得胜利后被封为隆平侯,食禄千石,世代承袭。

封了侯的张信,一直没有忘记当年与老棋友的约定,两年之后,他去武当山找张三丰,见到张三丰后,发现他面容憔悴,穿的衣服破烂腐秽,正在一块岩石上用一口破瓦罐烧水,张信见到老友如此落魄,心中十分难过,劝他下山跟自己一起享受荣华富贵,张三丰却只是嘿嘿傻笑,把瓦罐里的水倒出来给张信喝,并送给他一枚干枣吃,张信觉得那水太脏,不愿意喝,只拿了枣子便与张三丰告别。等到下得山去,突然觉得袖子里有什么东西扎得难受,一看才发现,那枚枣子竟“已长尺余”!张信恍然大悟,才知道张三丰给自己喝的水、吃的枣,都是可以延年益寿的“仙物”,张信赶忙返回山上去找张三丰,却怎么都找不到,不免“追悔莫及”。

民间围棋高手

张三丰的棋艺水平和张信一样,堪称国手。那么,这个说法可信吗?如果我们剔除上述故事传说中骊山老母托梦支着儿这类神话色彩,还张三丰作为凡人的真面目,说他是一位围棋高手当是完全可能而且十分可信的。因为张三丰生活的明代,是中国古代围棋大普及、大繁荣的辉煌时期。尤其是明代中后期,更是中国古代围棋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期。其最大特点是普及程度高,在全国形成“围棋热”。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普遍喜爱围棋。尤其是读书人、文化人,琴棋书画是应知应会的学习内容,下围棋是必备的艺术修养。对这些人来说,只有围棋水平高低之分,而没有会与不会之别。如果不懂围棋,那是十分掉价而丢脸面的。这一点,从描写明代读书人生活百态的《儒林外史》中可以得到印证。张三丰既然生活在那样一个围棋热的时代,本身又是一个知识分子,况且其智商和文化修养又高于常人,那么他成为一位围棋高手当是情理中事。相反,如果说张三丰根本不懂围棋,那就匪夷所思了。

说到张三丰是围棋高手的可信度,还有必要了解一下《枣林杂俎》的作者谈迁。谈迁是明清之际史学家,浙江海宁县枣林人。他从明天启元年即1621年开始写作记载明代史实的《国榷》一书,到天启六年即1626年完成初稿,至清顺治二年即1645年又陆续修订。不料两年后书稿全部被窃,但谈迁并未灰心,决定发愤重写。为此,他于顺治十年即1653年到北京,在两年半时间里,遍访明朝降清的皇亲、宦官、王公大臣及其门客,广泛搜集明代史料,同时也搜集了大量民间传说。然后,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这些材料进行筛选整理:凡属明代史实者,均收入重写的《国榷》一书;凡属民间传说包括张三丰的传闻,则编入《枣林杂俎》之中。由此可以看出,《枣林杂俎》的史料价值诚然逊于《国榷》,但是其中内容全是作者访查所得,而非随意杜撰。就是说,《枣林杂俎》和一般的笔记小说在内容的真实性上是截然不同的。尤须强调指出的是:谈迁生于明神宗万历年间,活动于明末和清初,与张三丰的生活年代相距不远,因此他所搜集记述的张三丰的故事传说具有相当高的鲜活度和可信度。

此外,一些地方史志资料也为张三丰下围棋提供了佐证。比如,据四川省和铜梁县文史资料记载,位于川东的铜梁县(现辖于重庆市)最高峰巴岳山上有一石洞,据传是张三丰最终修炼成仙之处,内有张三丰石像;洞外有一巨大的“棋盘石”,上有石凳两个,石凳中间有一个石刻的围棋盘,棋盘上刻着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传说这是张三丰同其道友下棋处。这种传说,虽然不能作为考古学的实证,但是也绝非无稽之谈。另据明末清初人姜绍书所撰之《无声诗史》卷一记载:明朝初年有个被神化了的音乐家、画家叫冷谦(字起敬,武陵人,道号龙阳子),与张三丰是同时代人。冷谦“所画《蓬莱仙弈图》,尤为神物,图后有张三丰题识,二仙之迹,可称联璧。”张三丰对冷谦《蓬莱仙弈图》之题识,在道教经典《道藏辑要》中收入的清代道士李西月重编之《张三丰真人全集》中有抄录。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作出结论:张三丰不但会下围棋,而且还是明代民间的一位围棋高手。

据中新网等整理

猜你喜欢

谈迁枣林张三丰
浚县大平调演出
湖北省荆州市马山镇枣林村村庄景观设计
中阳县下枣林乡神圪垯村 “旅游+四大产业”模式 启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吾手尚在
一九八零年的一百元
吾手尚在
为何明朝历代皇帝都苦寻张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