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北京的“八大楼”

2017-11-16冰野

北广人物 2017年7期
关键词:春园泰丰庆云

老北京的“八大楼”

饮食行业里饭馆又称菜馆或炒菜馆,饭庄在饮食行业中属于高中档次的饭馆,它兴起于明,发展于清。在清朝和民国时期,著名的有“八大堂”、“八大楼”、“八大居”、“八大春”之说,这里指的是一些高档饭庄。当时有“买布八大祥,吃饭八大楼”之说。所谓“八大楼”最早是指在民国期间北京饮食业里以特色菜肴和风味突出而著名的八家最大的山东饭庄。这些以经营鲁菜为主的饭庄冠以“楼”字号以显为大。“其中为首的是东兴楼,后边‘紧跟’着的还有泰丰楼、正阳楼、新丰楼、春华楼几家”,史料上对后面几家的记载不完全一样,很像“扬州八怪”为首的是郑板桥、罗两峰、金东心,这几位得到了大多史料公认,后边的就有出入了。

“八大楼”除了前面的五家,后面的有致美楼、庆云楼、万德楼、悦宾楼、会元楼等,这些饭庄早年集中分布在前门外一带。到了二十世纪40年代,北平“八大楼”发生了些许变化,当时按排名为“东兴楼、安福楼(承华园)、致美楼、正阳楼、新丰楼、泰丰楼、萃华楼、春华楼”。集中分布在人气兴旺、买卖红火的前门外肉市街、煤市街、粮食店街、果子市街和大栅栏一带。也有一说“八大楼”为致美楼、东兴楼、泰兴楼、鸿兴楼、鸿庆楼、新丰楼、安福楼和萃华楼。

八大楼多为山东风味,只有致美楼兼有姑苏风味,因其当年掌灶厨师景启原是乾隆御厨,山东掖县人,曾随乾隆数次南巡,学到了很多南方名菜做法,到致美楼后,遂集南北烹调之精,汇御膳民食之萃,致使致美楼名噪京都。原老招牌为“姑苏致美楼”。其“致美”二字,来自《史记》中“为之庶馐酸咸,以致其美”而来。

东兴楼据说原由清宫中何姓及刘姓的两个梳头太监所开,二人从宫中偷出大量山珍海味原料,请来厨师办起饭庄,其砂锅鱼翅、砂锅熊掌、燕窝鱼翅及烩乌鱼蛋等名冠八大楼。到了上世纪30年代,由于当时的老板克扣工资,大堂头遂带走一批骨干在八面槽另起炉灶,取名“萃华楼”,其香酥鸡最为拿手。至于说到泰丰楼的锅烧鸭、正阳楼的大螃蟹和涮羊肉、新丰楼的芝麻元宵等均具特色。

“八”字在中国的数字里是很特殊的一个,代表很多也有“吉利”之意,和八大楼同时齐名的还有“八大堂”、“八大居”、“八大春”等,可能“八大楼”年代较早,留下来的也多,有几家直到现在也很有名。“八大堂”:福寿堂、庆和堂、聚寿堂、聚贤堂、天福堂、燕寿堂、会贤堂、惠丰堂。“八大居”:同和居、龙泉居、砂锅居、鼎和居、广和居、天然居、会仙居、义盛居。西长安街上的“长安十二春”:庆林春、方壶春、玉壶春、东亚春、大陆春、新陆春、鹿鸣春、四如春、宣南春、万家春、淮扬春、同春园。在此基础上又有“八大春”一说,即:上林春、淮扬春、庆林春、大陆春、新陆春、春园、同春园、鹿鸣春。这些饭馆大小不一,风味各异。

现存的八大楼尚有——

东兴楼:曾一度因后人经营不善而停业。上个世纪80年代请回原东兴楼的老师傅开张迎客,现在的东兴楼位于东直门内,环境宁静古朴,风味依然以胶东菜系为主,招牌菜为油焖大虾、糟熘三白、糟熘鱼片、东兴一品狮子头等,兼营挂炉烤鸭。

泰丰楼:1984年恢复泰丰楼老字号,为恢复昔日的经营特色,泰丰楼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推出了很多新的菜品。葱烧海参是他们的“看家菜”,非常地道;糟熘三白、四喜丸子都很不错;乌鱼蛋汤是上百年的经典菜。

致美楼:如今只有一层楼,总共也就十来张桌子。还保留一些传统菜式,价格比较亲民。

庆云楼:如今的庆云楼一楼经营传统的鲁菜,二楼越南菜。很多人来这儿吃越南菜,游客很多。

冰野据北京文艺广播《吃喝玩乐大搜索》(FM87.6每天17:00-19:00播出)节目整理(本文作者:崇占明)

猜你喜欢

春园泰丰庆云
杂交水稻“泰丰A”高产又好吃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石庆云
清漪园赅春园造园艺术及园林审美探析
太有反应与太没反应
北大怀新园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美食与阳光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