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困境与应对

2017-03-28董文明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优势实训院校

董文明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高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困境与应对

董文明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高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拥有独特的优势,但许多高职院校在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时却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困境。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要解决目前困境应明确目标,发挥高职优势;评估优势,形成专业特色;完善实训,做到“知行合一”;加强规划,锤炼师资队伍。

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困境

随着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深入推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部署之后,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对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许多高校纷纷响应中央号召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5年1月,“全国有310所高校招收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生、70余所高职高专学校招收社会工作专科学生、104所高校(研究机构)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生,每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学生近3万人”[1]。其中,因高职教育理念与社会工作专业注重实务操作的特点相契合,高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日益受到关注。如何发挥高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培养一群能够提供专业性社会服务的社会工作者,成为高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1 高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优势

1.1 培养目标注重职业化

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能熟练掌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基本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结合职业面向,人才培养方案中详细列举了具体的职业能力要求,如社区工作者须具备协调社区资源的能力,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的相关岗位工作者须具备问题评估与干预能力以及个案管理能力,民间组织工作者须具备项目策划与管理能力及社会调查能力等。

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形成了“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的理念。具体表现在:一是灵活的专业设置,可根据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发展热门行业专业领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通过校企合作深入各行业领域,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应时构建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三是注重开设实践课程,在每个学期都有2~4周实践是实训时间,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

1.2 培养模式注重应用性

高职院校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培养。本科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偏重理论、实践不足等问题,高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如果可以发挥其培养模式的优势,恰巧可以弥补本科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2+1”人才培养模式(2年在校理论学习,1年企业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特色。通过2年在校理论学习和1年企业顶岗实习,实现了两个育人环境的转变,学生在学校跟着专业老师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可以在实践中学到实操技能以及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同时,也实现了先就业后毕业,学生在毕业前需要完成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在有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毕业设计,完成毕业论文,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而学生掌握了具体的职业能力,也能更快适应职场。

高职院校强调把握专业定位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4个对接,实施知岗、跟岗、模岗、顶岗的“4岗”实践教学体系,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具体表现为:(1)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理论课堂+实训基地”循环教学模式,以保障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2)注重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实现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学校通过企业的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并根据市场情况,注重加强学生实践技能锻炼,更好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2 高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困境

近几年,高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优势已经得到越来越多院校的认可并快速发展,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在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方面也面临着很多困境。

2.1 培养目标不明确

从优势分析来看,高职院校更注重职业化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也更注重实践课程的开设。但是在实践中,高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很好地发挥这些优势,而仅仅是本科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压缩版。具体表现为:(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本科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主要培养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而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向社会输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区别于本科,为社会培养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社会工作人才。但很多高职院校在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时,盲目跟随本科社会工作教育,使得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2)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既没有发挥高职的优势,也没有展现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只是复制本科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这就造成了接受能力不同于本科学生的高职学生在理解消化相关知识时更困难,不能形成更系统的专业认知,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实践应用。(3)缺乏符合高职特点的社会工作实训教材。近几年,一些高职高专社会工作系列教材不断开发,但也只是在本科社会工作教材基础上稍作改良,随着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这些教材越来越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

2.2 办学优势不明显

在国家政策号召和社会需求推进下,高职院校纷纷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但一些学校并没有很好地进行前期调研以及对自身办学优势进行科学评估,只是盲目跟风。这也使得社会工作专业建立后,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都照搬照抄“先行者”,没有专业特色可言,结果也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引发毕业生就业困境。具体表现为:(1)目前高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基本从理论、实务两个方面进行定位,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相关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社会工作实务技巧等是理所应当的,大多数院校并没有很好地结合自身优势在这两个方面有所拓展并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2)大多数院校因为没有认清自身的优势特点和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呈现泛化现象。很多院校在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上主要分为四大类,即“一般性介绍的课程,例如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学概论、社会福利概论、社会保障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程,例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方法课程,例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统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实务课程,例如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2]。

2.3 实践效果不理想

高职院校强调“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校企合作,重视实训基地建设,这都是高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优势,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受到实习岗位要求、实习单位认可度、缺乏实习标准和督导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开展切实有效的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具体表现在:(1)在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属于边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有限,学校重视度、专业资金投入额都相对较低,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建设资源也就相对有限,直接影响学生每学期的实训效果。(2)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显示,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培养将来能够在我国民政、工会、共青团等系统和社区街道及社会服务组织中从事社会服务、社区建设规划、社会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但在现实中,一方面大多政府行政部门不可能与高职院校开展校政合作,更不可能给学生安排顶岗实习;另一方面,目前社会服务机构招聘要求更认可本科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岗位也会优先提供给当地本科院校学生。因此,相对于其他专业,高职社会工作专业比较难开展校企合作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3)由于社会工作“持证上岗”的职业要求、高职学生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提供实习岗位的部门或机构也不会让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从事社会工作岗位的工作,而是行政助理或者秘书工作。(4)即使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能够在社会服务机构进行社会工作岗位实习,也会因为实习机构本身工作的繁冗,很难兼顾对实习生的督导,而使学生实习效果不理想。

2.4 师资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随着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有本土督导、本土研究生等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但是目前高校中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专任教师依然非常有限,不少都是半路出家,具备的只是社会学、心理学、行政管理等专业背景,缺乏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训练。这在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任教师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另外,即使是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也缺乏一线实操能力,在教学中往往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

3 高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3.1 明确目标,发挥高职特点

高职院校在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本科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必须结合高职教育注重职业化、“2+1”人才培养模式等特点,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形成符合高职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如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工作在一线的社会工作者。

高职院校通常是“2+1”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本科4年制教育,高职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技能,因此,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的专业课程体系尤为重要。高职院校首先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特点开设理论课程,保证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另外,保障学生每个学期有2~4周的实训学时,让学生在实训时间里可以充分认知专业、了解行业特点。

高职院校教师在学习、研究以及带学生实训实习过程中,应及时总结社会工作行业需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的实训教材。同时,通过“校政企合作”优势,让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等专业人员参与教材编写,使教材更贴近行业实际。

3.2 评估优势,形成专业特色

首先,高职院校在准备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时,需要对本地做一个全面的社会调研,了解地方需求、专业服务地方社会的价值,以评估专业建设的可行性。其次,我国各地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水平不同,高职院校须根据地方社会需求,明确专业方向,形成专业特色。如我国广东地区社会工作组织发展迅速,该地区的高职院校可将就业方向定为社会服务组织和机构。最后,结合地方行业特点、校政企合作项目等,可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整,以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如对口学校开展项目合作,则应加强青少年社会工作、人类行为与成长环境等课程设置和建设;如对口医院开展项目合作,则应增开医务社会工作、临终关怀、医患关系法等课程。

3.3 完善实训,做到“知行合一”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课程+实训”教学模式的优势,加强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在准备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时,需要提前规划好校内实训室建设预算及场地,以满足学生每学期的校内实训活动。同时,高职院校教师必须积极走出去,利用自身资源,充分发掘可构建校外实习基地的机构,加强项目合作。如院校可以与社会服务机构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建立“订单班”,学生完成订单班学习,即可到相应的社会服务机构就业。

有资质的院校可以自己开办社会工作机构。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实务能力,促进教学、科研与实务发展,如教师可以将社工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案例运用到教学中,给予学生更真实的实务学习;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很难找到对口的实习机构,这也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实训实习问题,同时,优秀的毕业生如得到老师赏识还可以直接解决就业问题。

无论是学生每学期的实训,还是大三学生的顶岗实习,都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实训目标和计划。如大一的实训目标围绕了解社会工作行业特点及从业者职责等方面,让刚接触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对社会工作者有一个感性认识,做好入行心理准备;大二的实训目标围绕提升学生实操能力方面,让已经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学生具体参与到一些项目中,通过参与、实施、评估等一系列实操,提升自己。

3.4 加强规划,锤炼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根据专业建设需要,适时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在提高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教师的比例的同时,还可以适当增加有社会一线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的数量。如实操性比较强的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务等课程,可安排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专业社工来讲授。

高职院校须建立考核激励制度、定期培训制度等各种制度,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或者各种社会工作培训,尤其应注重加强年轻教师与社工机构的横向联系。除此之外,高职教师可利用每年的“下企业”任务,到社会服务机构去进行一线体验,丰富自己的社会工作经验,以增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全面性和时效性,弥补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不足与缺陷。

[1]我国社会工作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社工数量突破40万人[EB/OL].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1/27/t20150127_4436670.shtml,2015-01-27/2017-01-15.

[2]任扬.工科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存在的困境与办学特色探讨[J].社会工作,2010(2):21-23.

责任编辑闫桂萍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ONG Wenming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ollege,Guangzhou Guangdong 510925,Chin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w their unique advantages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but many colleges are facing more and more difficulties.To solve them,the colleges must have specific orientation and utilize their owned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s,assess the strength and weakness and shape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use Knowledge-Action Unity to improve practical training,and build up the ranks of teachers and rais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pecialty of social work;advantages;difficulties

G712

A

1674-5787(2017)02-0018-04

10.13887/j.cnki.jccee.2017(2).5

2017-02-24

本文系2015年广东省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教育科研课题“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广东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项目编号:GDXLH15QN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董文明(1985—),女,广西桂林人,硕士,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优势实训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矮的优势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画与话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