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课堂的基本路径

2017-03-28聂启元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讲话总书记精神

聂启元

(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常州213032)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课堂的基本路径

聂启元

(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常州213032)

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讲话”精神进课堂不是简单的“文字”进入,而是“精神”的融入,其前提是“进”,重点是“学”,关键是“信”,根本是“用”。因此,高校需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凝练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团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进课堂的实效。

习近平;“讲话”;思想政治理论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当代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科学回答,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始终坚持不懈地用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进一步把握发展大势、开创事业新局面。”①因此,推进“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讲话”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之中,是当前高校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讲话”精神进课堂,对于进一步壮大主流舆论、凝聚思想共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引领青年成长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课堂的重要意义

高等院校既是以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的重要阵地,又是思想文化交流汇合的重要场所,更是意识形态激烈争夺的重要战场。高校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讲话”精神进课堂,以“讲话”精神教育青年学生,是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完成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现实需要,是引领青年成长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一)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

高校是传播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和制高点。“意识形态作为政党、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目标导向和社会价值追求,直接关系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政治方向问题。”②意识形态的自觉是政治坚定的前提,意识形态的自信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意识形态。“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指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道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③高校推进“讲话”精神进课堂,有利于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将占领意识形态领域前沿阵地落到实处。

(二)有利于进一步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成长进步

“讲话”中提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要求,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设计蓝图。当今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在21世纪由大国走向强盛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④广大青年学生应深刻理解“讲话”精神内涵,践行“讲话”中的各项要求,从而促进自身成长成才。

(三)有利于进一步汇聚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13亿中国人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的决定性因素。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⑤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正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节点。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将成为祖国未来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骨干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⑥广大青年学生认真学习“讲话”精神,自觉以“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就一定能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课堂的基本原则

高校推进“讲话”精神进课堂,不是简单的“文字”进入,而是要将“讲话”精神融入课堂,注入学生心田。因此,“讲话”精神进课堂,前提是“进”,重点是“学”,关键是“信”,根本是“用”。高校推进“讲话”精神进课堂,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四个统一”。

(一)教与学的统一

“讲话”精神进课堂的前提是教师要先学一步,系统领会。肩负着立德树人使命的思政课教师,要让学生真学,就要带头先学,要让学生明白,就要自已先懂。因而,“讲话”精神进课堂,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对“讲话”先学、多学、深学,对精神的理解和把握力求做到准确全面、系统深刻,用心把课讲深、讲活、讲好。同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使教与学实现良性互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二)源与流的统一

“讲话”精神进课堂的基础在于让学生弄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⑦。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最根本的是深刻把握“讲话”的思想精髓,即科学理论思维和科学认识方法,努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科学的辩证思维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科学的认识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攻坚克难、化解矛盾提供更多的“桥或船”。因而,“讲话”精神进课堂,就是要求教师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讲好,引导学生从整体性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夯实理论基础,为深入领会“讲话”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与懂的统一

“讲话”精神进课堂的关键是学生要真学、真懂。真学,就是要在读原文上下苦功夫,逐字逐句地读,做到学通、学透。真懂,就是要真正掌握丰富内容,掌握思想精髓和精神实质。“讲话”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不同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⑧。因而,“讲话”精神进课堂,就是要促使青年学生在认真学习“讲话”原文的基础上,真正领会“讲话”精神实质,理解“讲话”贯穿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感悟“讲话”精神蕴含的新思想、新观点。

未知旅途的迷人之处,大抵就在于,你永远无法想象下一秒会遇见什么。在预期之外的情绪,比平静无波更令人着迷。

(四)信与用的统一

“讲话”精神进课堂的根本在于让学生真信、真用。真信,就是要自觉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使之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真用,就是要把学习“讲话”精神的落脚点放在指导人生成长、提升自身素质、谋求长远发展上。因而,“讲话”精神进课堂,就是要使广大青年学生真正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把好“总开关”,坚定“主心骨”,摆正“压舱石”,自觉成为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着信仰者。要使广大青年学生用“讲话”精神指导实践,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诚实践者,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放飞青春梦想,汇聚青春能量。

三、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课堂的基本路径

当前,扎实推进“讲话”精神进课堂,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意见》强调,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形势,面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新特点,高校要进一步强化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将“讲话”精神进课堂落到实处,形成实效。

(一)党委高度重视,党政齐抓共管

这是做好“讲话”精神进课堂工作的基本前提。高校党委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站在事关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事关学校改革发展、事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迫切需要,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切实将“讲话”精神进课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政策支持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好这项工作。同时,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统筹协调,共同谋划,系统设计,整体思考,促使这项工作真正做出实效。

(二)整合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团队

这是做好“讲话”精神进课堂工作的师资保障。高校要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参加的“讲话”精神进课堂教学团队,成员由政治上靠得住、学术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教学经验丰富、关键时候用得上的优秀教师组成。“讲话”精神进课堂工作做好、做实,关键在授课教师。由于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背景、研究方向、理解能力不同,因此,他们在贯彻“讲话”精神的力度、广度、深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高校要加强对授课教师的理论培训和学习指导,组织广大教师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夯实授课教师的理论基础,思政课教师要真正成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三)研究教学内容,把握内在逻辑

(四)创新教学方法,深谋融合之策

这是做好“讲话”精神进课堂工作的重要环节。授课教师要把“讲话”精神巧妙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根据授课对象、内容、环境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注重实践案例的运用,做到深入不深奥、浅出不浅薄、生动不生硬。如实行“移动课堂”教学法,将“讲话”精神融入具有现实性和典型意义的社会场景中,从而引导、启发学生体悟和理解教学内容;运用讨论教学法,围绕“讲话”中的某个主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坚持原汁原味,注重以情感人

这是做好“讲话”精神进课堂工作的理论先导。“讲话”“主要通过中央文件、媒体全文发表、新闻报道要点、《人民日报》评论解读四种形式发表出来”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着力把握“讲话”精神的文本,逐字逐句通读原文,领会深刻内涵,吃透精神实质,认真学好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提高政治敏感性和政治洞察力,并注重联系我国改革发展实际,紧扣师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着重讲好“中国故事”,讲透“中国方案”,坚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心灵。同时,授课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接受度,注重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交流互动,在真诚交流中解疑释惑,共同提高。

(六)加强理论研究,坚持以研促教

这是做好“讲话”精神进课堂工作的坚实基础。立足科研,深入研究“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思想精髓,能使“讲话”精神进课堂有活水源头。我国著名教育家钱伟长指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⑩。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该树立科研促教兴校的理念,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高校推进“讲话”精神进课堂,应积极组织授课教师在把握“讲话”的理论特征、体系结构基础上,紧紧围绕“讲话”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蕴含的新价值、新思维,申报相关课题,撰写研究论文。授课教师要自觉把“讲话”精神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为做好“讲话”精神进课堂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注释:

②阮青:《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四个统一》,《光明日报》,2015年7月25日,第1版。

③本报评论员:《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④习近平:《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 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第1版。

⑥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第2版。

⑨梅荣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几点认识》,《思想理论教育》,2014年第9期,第5页。

⑩钱伟长:《钱伟长院士论教学与科研关系》,《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2页。

责任编辑:赵 青

10.3969/j.issn.1673-0887.2017.04.023

2016-11-21

聂启元(1967— ),女,副教授。

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项项目(2016SJD710168);常州工学院2015年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A3-4403-16-025)

B

1673-0887(2017)04-0114-04

G642

猜你喜欢

讲话总书记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注水”讲话
拿出精神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国旗下的讲话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