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专题后期制作人员的思维要求
2017-03-28朱颖华陈国
文/朱颖华 陈国
一、现今大多数电视专题制作人员的问题体现
(一)录像制作与后期编辑分割严重
目前,较为流行的电视专题制作手段是后期编辑制作人员根据实地拍摄采集的相关影像素材资料进行更深程度上的加工、整理以及再创作。但后期剪辑编辑人员没有深入参加到前期的实际拍摄过程之中,由此往往受限于没有深入理解编导的导演思想,以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实地拍摄感受,所以很难对前期的素材反馈做到入木三分式的理解,导致在剪辑编辑工作之中没有自己的理解、思想,只是单纯的服从于编导,编导让怎么剪,就怎么剪。
(二)技术造诣远高于艺术修养
在大量的后期工作者之中存在这一部分技艺高超的剪辑高手,但往往却忽略了主观上的艺术修养,其剪辑处理之后的作品之中经常存在着特效镜头的随意乱用、画面的胡乱拼接,叙事的不完整、缺乏相应的艺术表现力等诸多问题。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会大大降低电视专题节目的质量,影响观众对美的欣赏。实际上,我们可以降低在实际剪辑技术上的要求标准,提高相关后期的剪辑编辑人员在艺术鉴赏上的审美水准,以提高其艺术修养,从而带动相关电视专题节目的艺术水准的提升。只有改善在艺术审美层面的认识,才能真正迎合现今的电视专题节目的发展趋势。
(三)创新意识的短板
对于有着后期制作经验的人来讲,最熟悉的剪辑方法就是最省力的剪辑方法。比如在人物的抠图、画面的叠加、甚至特效的应用等方面都如出一辙,缺乏最为基本的创新与创意,这样的后期制作极易使得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导致节目的整体效果下滑。
二、后期制作剪辑人员应具备的具体素质
(一)真实融入到实际的作品创作之中
由于现今电视专题节目制作流程的局限性,大多数的后期制作工作人员常常是将前期拍摄的视频素材进行整理采集、编辑剪辑。由于其并没有正真参加到实际的素材拍摄制作的过程之中,对素材的理解程度也就没有达到相应的实际要求高度,形成了在后期制作过程之中需要时刻与编导沟通的尴尬局面,这样便给后期的制作带来了较大的麻烦。
其实,从提高电视专题节目的角度来说,只要实际的条件允许,后期制作组的人员应该积极参与到前期制作的实际拍摄过程之中。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后期制作人员对于反馈素材的理解程度,同时可以使其更好的参加到后期制作的工作之中,进行独立思考,提出更为合理的后期修改意见,由此来提高电视专题节目的总体制作水平。
(二)在提高技术的同时应该同步提高艺术修养水平
现今的科技发展为电视专题节目的制作提供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发展平台,在高科技技术支持的平台之上,后期制作人员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大胆创新,以提高节目作品的艺术审美高度。这便要求后期制作人员在提高自己的后期制作技术水平的同时,更应加强自身的艺术修行,包括对音乐、美术、人文等在后期制作之中涉及到的各方面知识。电视作为以视觉享受为主的主流媒体形式,在其制作过程之中自然离不开画面构图。画面构图合理,设计美观,不但提高了电视专题节目的质量水平,给予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享受,同时也传达出相关制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艺术修养。另外,字幕的设计同样是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的另一种体现。字体的形态、色彩、大小以及其出现的时间节点、出现方式等都体现着后期制作人员艺术修养,应符合观众的审美观念。
在电视专题节目的制作过程之中,常常会进行背景音乐的相关处理,这便要求后期制作人员对相关音乐素材做到了如指掌。既要了解音乐的风格、表现内容是否与节目的内容一致,同时还应根据音乐的节奏、曲调设计与之相对应的画面,这些都需要后期制作人员的艺术修养作为支持。一部好的电视作品应该是技术与艺术的双重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带给观众愉悦的精神享受。
三、敢于创新
电视专题节目的制作是将技术设计与艺术思想的有机结合。如果说前期的素材拍摄是编创人员对作品的原始创作设计,那么后期人员的编辑剪辑便相当于二次创作。在二次创作之中,不仅保有这前期编创人员的原始设计,同时还加入了后期人员的对作品的理解与升华。对电视节目的包装过程,是对创新能力的极大挑战。电视节目的后期包装是将现有的科技技术与人类思想活动有机结合的创新行为,制作人员运用现今掌握的技术来体现人类创新思维的灵动表现出来。每一次思维的变革与模式的创新都会给节目带来鲜活的生命力,推动节目的发展。由此可见,创新是后期制作人员的必备素质,创新也是电视节目的不竭的生命源泉。
[1]林如鹏.新闻采访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
[2]陈力丹,徐迅.关于记者暗访和偷拍问题的访谈[J].现代传播,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