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科普期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2017-03-28彭婕
彭 婕
新媒体时代科普期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彭 婕
在新媒体时代,科普期刊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传统的科普期刊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新媒体条件下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的特点,牢牢把握住内容上的优势,打造精品,搭建全媒体平台,创新运营模式,才能突破困境,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
科普期刊;新媒体;期刊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信息得以远距离、实时、交互的方式传输,新媒体一词也随之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并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所谓新媒体,就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科普期刊以传播科学知识和高新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虽具有高文化附加值,但与生活类、实用类大众期刊相比,在新媒体时代,其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
一、科普期刊面临的困境
我国改革开放后的10年是我国科普期刊的黄金时代,20世纪80年代末发行量超过10万册的科普期刊共127种,占总数的85%以上,与今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综合科普期刊发行量非常高,在发行量超过100万册的6种期刊中,综合性科普期刊占一半。到了21世纪,由于新媒体的冲击及读者阅读取向的变化,科普期刊,尤其是综合性科普期刊发行量锐减,发行量上10万的已寥寥无几,大多是几万册勉强度日。
面对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仅停留在纸质媒介的传统的科普期刊出版的弊端日益显著:
(一)同质化现象明显,缺乏精品
与专业期刊相比,科普期刊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很多出版社、杂志社都创立了科普期刊。有些科普期刊在成立之初,没有认真分析和找准自己的市场发展空间,盲目模仿畅销期刊,以至于内容平庸,缺乏深度,栏目缺乏个性,很难得到读者的认可。
(二)读者定位不准确
能否准确把握读者的阅读需求是决定一份科普期刊能否真正获得读者认可接受至关重要的因素。期刊在创立之初,首先得明确读者定位,这是设立栏目、组织内容、开拓市场的基础。对于很多科普期刊来说,读者定位于“大众”,非常宽泛,对于后期运营带来很大困难。
(三)没有创新的办刊理念
大多数科普期刊的组稿方式单一,栏目板块设置缺少创新,缺乏优秀的文章,较难锁定忠实的读者群。而且在选题策划阶段,如果没有对选题进行二次开发的理念,将不利于选题的长期规划以及解约运营成本,这样的经营理念一方面满足不了读者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也影响杂志的长期发展。
(四)运营模式单一,无法实现盈利
杂志的销量和广告是传统期刊出版的主要盈利来源。但是,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纸质媒体的销量逐年锐减,这就必然导致杂志销量和广告量的下滑,如果一本杂志仍然依靠销量和广告,将很难存活。
二、新媒体时代阅读的新特点
如果要解决上述弊端,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传统科普期刊首先要弄清楚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浅阅读和短阅读
新媒体时代,人们很容易从互联网上获取各类信息。但是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这些海量的信息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而且很多信息都是浅层次的解释说明。而且,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采用了“短平快”的生产模式,以满足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快速反应需求。“快餐式”阅读的兴起,要求媒体以更加简短、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地呈现给读者。
(二)多形式阅读
新媒体技术的普及,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形式,媒体形态也更加多样化,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媒体技术条件下,阅读已经从单一的文字阅读发展到了以文字信息为基础,多种形态的信息相互融合的阅读体验,阅读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层面进行,新媒体阅读的多样性特征随着图文阅读、音频阅读、视频阅读和多媒体互动阅读等阅读形式不断涌现也愈加突出。
(三)互动阅读
传统阅读往往按照逻辑推演顺序,完整地阅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只能是一对一地进行阅读,较为单一,而当前的新媒体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通过网络文本的超链接、电子书或是其他数字化阅读媒介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阅读,这种新形势的阅读是没有逻辑推演顺序的。同时,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能随时谈论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等,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三、科普期刊走出困境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打破传统纸质媒体的束缚,适应新时代媒体形式的转变,科普期刊要谋求发展,需要在立足自身优势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
(一)内容为王
由于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面临着读者群体和影响力的严重流失和下滑,但新媒体在带来信息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泛滥。新媒体使得信息过于庞杂、权威性差、缺乏真实性。因而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甄别”“重塑”“深加工”成为读者新的需求。读者迫切需要那些经过筛选、编辑、考证、综合过的让人信赖的信息,而这正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
以科普期刊为例,“内容”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无论传播形式如何变化,优秀的传统科普媒体,其权威、真实、原创、有深度的内容资源不可取代。与其在茫茫信息海洋中“去伪存真”,读者更希望获得真实可靠的分析和解读。这也是读者对传统纸质期刊的一份信赖。
(二)打造精品栏目,提升品牌影响力
期刊内容是由众多栏目组成的,栏目的设置对于期刊来说非常重要。通过读者调查和市场追踪,弄清楚读者喜欢什么样的科普知识,结合读者的喜欢设置栏目,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而这些特色栏目,就是期刊打造品牌的基础。期刊作为特殊商品,品牌的梳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除了正常的出刊工作外,还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一系列科普活动,比如科普讲座、科普专家进校园(进社区)、科普线上线下答疑等,与读者互动,增加品牌的影响力。
(三)明确读者定位,转变编辑思路
为了使内容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新时代下,科普期刊更应找准读者定位,特别是核心读者群。比如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读物,主要针对的是幼儿(3—6岁),还是小学生或初高中生。只有明确了读者定位,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内容。
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把客户的需求放在中心位置,这一点是传统科普期刊应该学习的。很多传统科普期刊一直以来都特别重视读者意识,习惯上都把读者定位为自己的受众。传统科普期刊之所以这样来定位用户,原因就是认为科普期刊的功能就是输出文化,而不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可是,新媒体就不一样,新媒体总是想方设法来满足用户的要求,尽最大可能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于体验。所以传统科普期刊应该把读者转化为用户,竭尽全力为用户服务。
(四)调整战略,打造全媒体出版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媒介融合可以实现一种媒体资源的跨界使用。以一篇科普文章为例,除了在纸媒上以图文的形式展现内容外;还可以根据新媒体浅阅读、短阅读的特点,结合时事热点,在微博、微信上摘取精华内容进行图文解读分析;还可以邀请作者进行在线采访,编辑成视频内容在平板电脑、网络电视上播放,或者用音频在广播中播放。这种试听方式,不仅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而且改变了阅读方式,避免了单一文字造成的阅读疲劳。
(五)创新运营模式,寻求创收新途径
在数字化的辅助下,期刊社可以根据读者需求以及全媒体平台的特点,开展多种营销手段:
1.免费在线试读。在移动互联平台上,如微信、微博以及一些期刊网站,推出本期刊的精华版,选取目录和3~4篇精彩文章的精华部分供读者试读,以吸引读者购买。读者购买期刊往往具有目的性,为了达到购买目的,首先要了解期刊内容,试读是最好的体验方式。从便捷角度考虑,线上免费试读与收费购买电子期刊结合,不仅可以推广品牌,也是期刊社可以尝试的盈利途径。
2.收费的定制数据库服务。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纸质科普期刊汇聚了大量科普文章,这些文章可能涉及众多科学领域或者某一领域的众多分支,这些科普文章就是期刊社最有力的资源。例如一份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杂志,可能涉及动植物、天文、地理、物理、化学、航天、航空……如果把这些领域的文章以关键词的形式进行分解,我们就可以得到很多零碎的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归类整理,就形成了丰富的期刊资源库、数据库。期刊社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制不同的数字化检索系统,或制作不同的内容产品。
3.其他特色服务。科普期刊可以利用其已有的作者资源库,组织科普讲座,例如时下比较流行的微课形式,结合读者需求,聘请专家,讲述相关知识;科普期刊还可以组织线下活动,兵器类科普杂志可以组织读者参观兵器展览。此外,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社交网站,编辑可以和读者近距离互动,分享策划编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选题形成背后的故事。这些活动和互动,不仅能够加深读者对杂志的了解,扩大品牌效应,而且能够让编辑充分走到读者群体中,深入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
[1]初迎霞,孙明,张品纯.我国科普期刊的发展历程[J].编辑学报,2011(4):288-290.
[2]谭晓燕.科学传播中传媒责任审视[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4):17-19.
[3]付玉晶.传统科普期刊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探究[J].传播与版权,2014(2):44-45.
[4]屠强,杨娟.浅析新媒体时代科普期刊的综合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13(4):28-30.
[5]米琳.新媒体时代的少儿科普期刊发展[J].科技传播,2016(2):38-40.
[6]谢小军.新媒体时代科普期刊的创新发展探索[J].科技传播,2017(2):75-79.
[作 者]彭婕,《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