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闻时效性的新闻采写信息化教学

2017-03-28于志强

传播与版权 2017年4期
关键词:信息化课程教学

于志强

基于新闻时效性的新闻采写信息化教学

于志强

山东理工大学信息化教学工作走在山东各高校的前列,新闻采写信息化教改是参与建设的课程之一。在课改中,信息化为学生提供了更接近新闻事实环境,学生甚至可以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及时做出反应,体现了新闻时效性;新的理念,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实现了自我学习控制,互动共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对信息化学习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新闻采写;时效性;信息化;教改

[作 者]于志强,山东理工大学副教授。

新闻教育的传统与精髓是在做中学。新闻采写课是新闻学实践的基础课程,怎样培养记者适应将来的新闻工作是它要解决的问题。新闻业诞生后,学徒制与学院制是新闻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学徒制是20世纪之前的世界新闻教育的主要模式。学院制教育是20世纪初随着近代报业的发展诞生,强调在做中学。我国早期新闻教育移植自密苏里模式,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严重,不能适应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因此,21世纪以来作为新闻核心课程的新闻采访专业课进行了改革,如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实施的新闻采访“大篷车”教学方法等。这些改革具有开创性,影响很大,但在普适性、操作性和理论与实践平衡等方面仍存在缺陷。在这种困境中,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新闻教育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低门槛准入的新媒体传播途径和在线学习平台等使新闻教学回归实践成为可能,使学生的整体新闻素质有了很大提升。

一、利用媒体传播途径,接近新闻现场

信息化为新闻采写实践提供了低门槛准入的途径。2017年央视新闻移动网提出了“正直播”的概念,显现了新闻的本质特点,实现了多屏联动、互动分享、社交化的功能,让我们看到了新闻传播力的扩展。在这门课程设计时,遵循有故事——分享故事——写故事做法。融媒体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及时多样的获取线索,追踪新闻发展的锻炼机会,每个人会发现很多的故事。从央视的《新闻联播》结束语,“了解更多新闻,请关注央视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和2017年2月19日央视新闻移动网正式发布上线,我们可以看到新闻传播的途径是与时俱进,渠道丰富。由此可见我们在新闻采写的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叫直观地感受到新闻事实,营造出一种学生亲临现场用心写新闻气氛。在教学中,用心营造一个新闻环境,让新闻包围他们。所用的就是信息化提供低门槛传播途径,让学生关注名记者的微博、微信,关注新闻动态和他们报道时间的进程及体会;注册一个新闻网站的讨论社区账号,参与讨论;下载一个手机移动新闻APP及时跟进新闻,如央视新闻移动网,关注知名网站新闻排行,如网易新闻等。

教学中让学生分享故事,每个人将自己的发现,及时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软件腾讯QQ、微信平台或者我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正方软件的网络教学平台该课程的讨论区进行共享共建。尤其是实施过的大事跟进讨论效果最好。如每年的“两会”期间的新闻就是新闻采写课教学很好的教学实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整个“两会”的进程,从会前到会中再到会后,从领导到群众,从国内到国外,从记者到受众等,广泛发动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带着问题接近新闻,帮助学生学会抓住问题的核心,对于突发问题应该如何去解读等。每年的“两会”记者招待会必不可少,这比模拟记者招待会有效得多。上课时让学生定位于某一媒体记者的身份提出问题,把学生的问题与现场记者的问题进行比对,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突发事件的解读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如2016年的总理答记者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农民问题,当主持人宣布记者会结束时,很多记者立刻站起来挥手高喊,希望总理再多回答一个问题。

“中间有一位女士老举着‘农民’两个字,让我这个当过农民的人感到于心不忍。”李克强特意为“三农”问题增加了一个额外的提问机会。

另一位记者随即高喊:“也给‘工人’一个机会吧!”

“我们会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会高度重视保护工人合法权益等问题。”李克强巧妙回应:“因为大家来自诸多方面,实在是没有时间一一回答了。我们明年再见!”

记者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紧接着,后排的摄影记者区爆发出喊声“总理加油,中国加油!”

观看了直播后,学生的讨论很激烈,为总理的妙答点赞,那加油声发自肺腑,有人也问为什么已经结束总理与专门回答了这个问题?工人阶级也要问为什么没有回答?吸引总理眼球的方法?分享让观点碰出火花,激发出写作的激情。这种实例观察和模拟很实用,从学生的关注计划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很用心,相比原来简单短促的专业实习和无专业指导的校园媒体参与不同,视野更开阔,思想更开放,境界更高。

写故事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功,让学生的作品在融媒体平台发表,使学生具有成就感。故事是要面对受众的,怎样把故事讲得吸引人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在素材观点具备的情况下,写作就是考察大家基本功的时候,观点的表述方式、材料的裁剪、结构的安排、逻辑及词语的锤炼等。写作结束经过学生自改和互评及教师的修改,最后让学生把作品在自己喜欢的融媒体平台发布,有了融媒体平台学生作品的发表已经变成了自己说了算,不像原来的传统媒体那样烦琐的程序。通过跟帖、点击和转载等评价学生作品的影响,以此来确定学生的结课成绩。

二、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模式

信息化在线学习平台——清华正方软件系统让我们把信息化的认识从单纯的技术层面上升了理论层面。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获批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单位,2016年以山东高校组信息化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的验收,实现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固定移动”互融互补的混合式教学。学校的信息化教学也因此得到了上级相关部门和领导的肯定并在全省高校推广。新闻采访与写作信息化课程依托该平台进行了系列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教学观念上进行了更新,将信息化由原来的认为只是促进教学的手段变为信息化是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基于布鲁姆“掌握学习”的理论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改革,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再加之翻转课堂、慕课、对分课堂等形式,让该平台在新闻采写信息化教学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调整考核方式将平台使用的相关数据作为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占综合成绩的60%。

共享共建进行教学资源的建构。老师讲课的教案和PPT及与课程相关的材料都要上网可查,供学生下载使用;学生也可以将看到的与课程相关的好的资源放到讨论区或者“我的笔记”中,达到了共建共享的目的,其中每年的考研资料对学生有很大帮助,由于每人都在更新,学生不必浪费更多的时间就能得到自己需要的材料;有老师和学生录制的慕课视频资源;有相关老师的考研指导视频和该课程网络名师课堂资源;各大新闻网站和政府网站的新闻与会有学生随时在讨论区转帖或者跟进讨论等。只要是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尽可能放在网上供学生学习之用,并以学生对资源的贡献大小作为衡量学生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高效互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提高。互动是多方的,既有学生间的也有师生间的。上课时老师除了要有妙趣横生的语言外,还要积极创设生动情境、围绕着新闻故事提出问题,让学生“想动”,让学生有话要说;比如对“马来警方:金正男在吉隆坡机场遭女子用湿布捂脸致死”这一新闻的看法时,抛出问题是真的还是假的?为什么?有了分歧就会产生火花。可以看出学生各执己见,摆事实讲道理,各不相让。老师要实时点评引导。课堂是学生的,信息化平台给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但是学生很多不能全部参与怎么办?其实科学分组,让学生“会动”很关键,分组时考虑到学生学习情况、熟悉程度等,可以性别、宿舍、班、自由组合等进行分组,规定组长,由组长分配任务到个人,组长有评价本组成员贡献的权利,因此各组创新观点或者做法都颇具吸引力。制定激励评价机制,改革考试方法,重视过程性考核,鼓励让小组间相互竞争,积极互动。要让学生感到评价分数值得让其付出。从新闻策划到采访方案到新闻成稿,让小组互评打分,甚至可以互相出题考核,每到此时学生都很忙碌,搜集材料,认真设计题目,谨慎作答。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该教学平台还推出了移动版,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关注,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学的指导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做到有效及时跟进,同时通过腾讯QQ建立课程群、微信公众号等及时答疑解惑。还建立了试题库,实现了网上学习,网上考核,考核结束分数立即呈现,很直观地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了逼真的新闻实践情境,有效延伸补充了线下课堂教学的不足,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经过信息化课改实验对比,学生整体成绩有了提高,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满意度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信息化教学也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信息泛滥,对信息的甄别和取舍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学生网上学习的考核方式是否合理?是本人在线还是非本人?对那些主动学习能力差的,及格就行的同学来讲是否有促进作用?当然瑕不掩瑜,就“新闻采访与写作”这门课而言,贴近实践的环境或实境更容易让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互动,教学相长,也体现了新闻自身的特点。(本文系2012年教育部信息化试点项目参与课程)

[1]喻国明.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兼论“平台型媒体”是未来媒介发展的主流模式[J].新闻与写作,2015(2).

[2]郭杨.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报业,2015(10).

[3]李红秀.新媒体文本写作的特征[J].新闻与写作,2015(2).

[4]李希光.新闻采访写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王慧君.科学探究教学设计依据实施与评价[J].中国电化教育,2013(9).

[6]卫中亮.信息化背景下新闻专业教育创新研究[J].中国报业,2016(3).

猜你喜欢

信息化课程教学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