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文案写作课程改革探析
2017-03-28李艳丹
李艳丹
广播电视文案写作课程改革探析
李艳丹
广播电视文案写作是传媒类专业的必修课。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文案写作能力及水平,诸多高校都在做积极的探索及改革。从改革原则及改革措施两个方面做简单分析,提出意见及建议。
广播电视;文案写作 ;课程改革
[作 者]李艳丹,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讲师。
写作能力一直是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尤其是在媒介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全媒体人才”需求递增。传媒专业学生不仅得会播、会导、会演,更得会策划、会撰写。“广播电视文案写作”是传媒类专业的主要课程,尤其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及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任务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广播、电视基本节目类型的文本撰写知识及技巧。培养学生的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和各种类型节目的文案写作能力,为进一步从事媒体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培养与传媒行业无缝接轨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的高校注重该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本文就将从常规教学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原则、措施等方面谈该门课程的改革。
一、广播电视文案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被动
传媒类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只要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即可,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生注重主持播报,广播电视编导学生注重拍摄剪辑制作,广播电视新闻学的虽把“写”放在核心技能中,但学生也侧重于技术性课程。新闻学和传播学则只记理论。加之就业方面对“写”的能力要求并不明显,造成学生学习不积极。此外,该门课程常规的授课方式是理论讲授加作业训练。这种单向传播的授课模式缺乏互动,形式陈旧少活力,降低了授课效果。
(二)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缺乏有业界经验的教师。高校的写作类课程多是由中文教师或者是博士毕业人员担任,缺乏相关的媒体从业经验。但此课程和传统写作不同之处在于媒介属性,如果只懂写作而缺乏相关的媒介知识,“广播电视文案写作”的讲授只是纸上谈兵。此外,媒介变革日新月异,纵然是科班出身,面对当下的媒介环境及该课程背后庞杂的知识体系,也会让教师力不从心。更别提有个别教师一门课程、一本教材教数年,从不备课更新知识与理念。
(三)实习实践平台少
高等教育虽倡导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不少高校的传媒类专业也与地方媒体建立合作关系,但真正能提供实践的机会并不多——合作的形式也只是提供毕业生实习岗位。融入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平台几乎没有。在课堂实践环节,传媒类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多是案例分析,学生缺乏深刻的理解,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四)知识不成体系
虽然多数传媒类专业开设有“广播电视文案写作”,教材著书不断,但此门课程的知识系统目前并没有统一。原因有二:传媒行业变化较快,依节目发展状况撰写的教材更新较慢;此门课程的本质是写作,写作类教程本身知识结构庞杂,如果再加以指定媒介,难以独立成体系;此门课程与传媒类专业的其他课程有大量交叉,例如“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新闻采访与写作”,如果只是摘录广播、电视节目的文本写作,难成体系。
(五)媒介技术的发展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文案写作要求已然发生了变化,如果学生的掌握水平只停留在广播稿为“听”而写,电视为“看”而写,必定不能迎合未来媒介技术的发展所需。不同媒介有其不同特点,掌握不同特点,了解融媒体技术才能胜任行业所需,但这对传媒类专业本科生来说不免任重道远。
(六)学生基础薄弱
传媒类专业学生多是高考艺术生,相对于统招的其他专业,文化课水平略低。但写作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不仅有广播电视学,还融入了新闻学、传播学、营销学等多学科知识,这些跨学科知识的要求对于艺术生背景的传媒类专业学生而言是个挑战,也降低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及欲望。
二、改革原则
(一)学生中心原则
在课程内容及教学目的设计上应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应始终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着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策划能力、表达能力、撰写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积极建构自主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强化学生的创新和协作等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文案撰写的能力。满足职业岗位对传媒人才文案写作能力的要求。
(二)注重实践原则
在实践环节中,应强化实践的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构建分阶段、多层次,校内外、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索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和职业运作实际的创新创业模式与内容,注重把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贯穿到“广播电视文案写作”的课程内容规划中。
(三)产教融合原则
在以课堂教育为主的同时,可积极引入行业教育资源,校企协同构建理论与实践内容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可积极邀请行业人员深度参与课堂教学及内容、环节设计,用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教学,让教学产出服务行业。
三、改革措施
(一)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重建课程内容
在“全媒体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基础上,需要对全媒体、应用型人才的毕业能力要求再进行分解,形成课程体系。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学生毕业能力构成可分解成节目策划能力(能编)、撰写能力(能写)、拍摄录播能力(能拍)、剪辑制作能力(能做)和媒介素养五块,进而产生五个主要课程体系。文案撰写课程体系常规由“基础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文案写作”“新媒体文案写作”等主要课程构成。
在课程体系设定的基础上,需要结合市场行情及发展趋势对每门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广播电视文案写作”的传统授课内容为广播电视的新闻写作,广播电视的综艺节目台本写作,广播、电视短剧剧本创作,纪录片解说词写作,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文案写作,电视散文写作等。但随着媒介变革,广播电视的常见节目形态及流行趋势日渐变化:电视散文早已淡出荧屏,广播文艺节目已成其他节目形态的附属,电视综艺节目也由过去的室内联欢发展为室外秀,综艺节目台本也由过去的串联词为主改为不定因素较多的执行脚本,传统的以新闻为主的“广播电视文案写作”的内容框架应有所改变,可设定为以新闻解说词为基础,综艺娱乐节目为主,剧本创作为辅,重点是节目的策划。删除广播电视媒介经营文本写作及广播电视文秘写作这些并不实用的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离开学校即可走向工作岗位,满足职业需求。
(二)注重资源整合,着力搭建多方教学平台
1.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开拓实践教学新途径。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学习的延伸和深化,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写作类课程中更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充分调动和利用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广建平台,广开渠道,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校内实践平台的搭建方面的做法主要有:第一,以传媒类的专业社团为平台,鼓励在校学生撰写相关节目文本,参与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第二,以校园媒体(校园电台、电视台)为依托,开展各类写作比赛及校园服务活动。第三,可开展征文、座谈和讲座活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可选择不同传媒机构的节目作为专业实习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可根据节目定位及需要进行实践学习,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也可组织学生参与国内校外大赛,鼓励学生进行精品创作。
此外,还利用网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利用自媒体制播节目文案并进行推广,提升运用新媒体的实践能力。其次,以微信公众平台、公众号等网络公众平台的内容推送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推广自制节目,提升运用新媒体的实践能力。再次,开设网络课堂,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2.引进“项目驱动法”等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手段日益多元化、便捷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因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基本做法是:
其一,充分利用新媒体,实行多媒体技术授课,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其二,引进理工科的“项目驱动教学法”,改革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模式。进行实践、实战教学。实践、实战练习内容结合地方传媒市场需求,制定专题化训练模块,翻转课堂,师生共同进行任务分解、项目分工、团队协作;例如,承担地方广播、电视媒体栏目的文案撰写,真题真做。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任务分解、项目分工、团队协作,实行“教、学、做”一体化。这些训练流程充分模拟当下行业的实际环境,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应用价值,使学生接受全媒体市场锤炼,强化专业技能和媒体工作素养。
其三,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学生从有形课堂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进入图书馆、实验室、孵化园和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平台等无形课堂。
其四,应以超星学术视频、网易公开课、图书馆网络系统等公共学术资源为基础,开拓学生视野。
3.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完善效果评价体系。第一,改革成绩构成。推行课程考试改革,加大平时学习质量监控力度和考核权重。高校专业课平时考核成绩通常占2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80%。可加大平时成绩构成,并利用多种形式完善平时成绩考查体系。平时考核形式可实行创新做法,例如鼓励学生进行不同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文本的撰写,再利用网络资源发布,根据点击率及阅读量权衡平时成绩,这种做法更贴合课程实际。
第二,改革考核方式。此门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多是期末闭卷,学生的总体水平表现较容易了解掌控,但实操能力难以体现;也有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弊端较多:首先是实践性较差。其次是课程论文撰写容易滋生抄袭现象。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结课的考核方式可改为由学生单独或分组完成一档广播、电视节目的文案策划及撰写,评审主体由教师个人改为评审小组,小组成员构成可以是业界专业人士、学生代表等。以此为依据进行评分。这种形式不仅可以直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考查其对广播、电视不同节目类型的把控能力,文案撰写能力,以及对未来此类广播、电视节目发展趋势的了解程度。
广播电视文案写作能力是传媒类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构成,改能力的提升研究仍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修正与完善。尤其是在融媒体技术逐步成熟的当下,如何更够更好地迎合行业所需,撰写广播、电视乃至多种媒体适用的节目文本,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项目“全媒体视阈下河南地方高校传媒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7240041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