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背景下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2017-03-28仪名浩

传播与版权 2017年4期

仪名浩

移动互联背景下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仪名浩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点之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电脑、手机等智能电子产品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其中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交流以及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成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途径,对新闻传播造成了较大影响。简要介绍移动互联背景下手机媒体的发展情况,指出手机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所在,并结合手机媒体新闻传播的常见形态,分析移动互联背景下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具体影响。

移动互联;手机媒体;新闻传播

[作 者]仪名浩,贵州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当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娱乐中的一种重要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的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其性能变得越来越好、功能也变得更加完善,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方便,满足了人们在众多方面需求。智能化手机通过以移动互联网为支撑,能够快速完成消息的发布、获取和传播,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的一种新兴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移动互联背景下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有助于推进新闻媒体的改革与创新。

一、移动互联背景下手机媒体的发展情况

手机媒体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一种媒体形式,打破了互联网媒体中载体的约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资讯,完成信息的传播。手机最开始是作为一种通信工具出现的,其功能仅仅是为人们提供通话服务。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人们逐渐可以通过手机、以文字、语音、图片等形式进行交流,其功能变得越来越完善,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到了与报纸相当的作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进入第三发展阶段,手机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不仅可以通过文字、语音、图片形式完成信息的传播,还可以完成视频互动,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保证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准确性[1]。

在智能化手机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这就有效推动了手机媒体产业的发展,促生了多种手机媒体APP,如网易新闻手机客户端、腾讯新闻手机客户端等,这些都属于典型的手机媒体。在移动互联背景下,手机媒体产业正在兴起,并且产业结构变得越来越成熟,逐渐朝向新闻传播的主流媒体发展。

二、手机媒体在新闻传播中所具有的优势

手机媒体与其他传统形式的媒体相比,在新闻传播中有着巨大优势,主要表现在手机普及程度较高,新闻传播范围更加广泛;手机小巧轻便,可以随身携带;手机功能比较齐全,新闻传播方式多种多样等方面。

(一)传播范围广泛

当前,我国的手机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各个行业以及年龄段的人都在使用手机,可以说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并且,在拥有手机的人群中,会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成以上,这就为手机媒体传播消息提供了人群基础。只要存在网络,人们便可以使用手机快速获取新闻资讯,新闻传播的覆盖范围扩大,传播速度变得更加迅速[2]。

(二)携带比较方便

手机移动网络与电脑网络相比,最大的优点便是小巧轻便,可以装在口袋、背包里,携带十分方便,同时,随着科技技术难度不断发展,手机的这种优势在不断扩大。手机小巧轻便的特点,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够利用随身携带的手机获取信息,实现新闻的传播,在提高新闻传播效率的同时,有效保证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时效性[3]。

(三)功能比较强大

在先进科技的支持下,手机系统在不断升级、完善,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强大,除了具备基本的通话、短信等基本功能之外,还可以使用手机进行语音聊天、视频聊天、传输图片等,这些功能都为手机媒体发布信息、传播新闻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使用手机的众多功能,利用移动互联网获取新闻资讯,并针对新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人们在网络进行互动,同时,还可以将自己身边的新闻上传到网络上,实现新闻传播的效果。

三、手机媒体新闻传播的常见形态

根据手机媒体新闻传播形态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自媒体、媒体类新闻以及实时新闻三种形态。

(一)自媒体手机媒体形态

自媒体的含义是指民众自己自身是新闻的传播者,具有平民化、自主化、易操作等特点,常见的自媒体形式如博客、微博、微信、贴吧等。在自媒体手机媒体形态中,媒体机构不再过多地参与新闻内容的编写,所有的新闻内容都是由民众自主编写的,人们可以在网络评上各抒己见,针对某一事件或者某一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与其他网上用户进行沟通和讨论。同时,还可以将自己身边的事件和现象,采用新闻媒体方式进行加工后,将其发布到网上,供大家分析和讨论,实现传播新闻的目的。自媒体手机媒体形态,使每一个拥有手机的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布者,对于丰富新闻内容、扩大新闻传播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媒体类新闻手机媒体形态

媒体类新闻手机媒体形式,是指由各大媒体推出的手机媒体客户端。这些媒体属于传统型媒体形式,以往实现新闻传播的方式以报纸、杂志等书面文字为主,存在购买不便、新闻内容具有一定的延时性等缺点,在人群中受欢迎程度不高。在移动网络技术的强力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从手机上获取新闻资讯,各大传统媒体为了扩大自身生存空间,便利用手机媒体改变新闻传播方式,开发手机媒体客户端,如《人民日版》手机客户端等。与其他手机媒体形态相比,媒体类新闻内容编写更加规范、专业,更加真实可靠,但是这类新闻在订购之后才可以浏览,并且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之后才可以推送,推动时间一般是固定的,这就使得这类新闻具有一定的延时性。

(三)实时新闻手机媒体形态

实时新闻也是以手机客户端的方式进行传播的,但是实时新闻与媒体类新闻不同,不需要订阅便可以进行阅读,并且新闻推动时间是不固定的,只要有重大新闻出现,便会将新闻发布出去,具有即时性特点。比较典型的实时新闻手机媒体形态,包括常见的网易新闻、腾讯新闻等多种。因为实时新闻不需要订阅便可以进行阅读,只要人们在手机上下载手机客户端,在有网络的环境下,便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资讯,并且手机会在新闻更新时发出提示,有效地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是当前最受欢迎的一种手机媒体形态。

四、移动互联背景下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手机媒体对新闻生产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新闻生产过程是由媒体工作人员负责采、写、编、评、摄等新闻生产工作,再通过自身所在媒体将信息发布出去,整个新闻生产过程需多方协作,共同完成。而在手机媒体大发展情形下,它大大简化了新闻的生产方式和过程,一个人就能完成整条新闻的生产,耗时短,过程简便,而不再像传统新闻生产那样,需不同职能部门完成不同的职能分工。仅需一部手机,每个人便可充当记者,完成一条完整的新闻并将其传播出去。

利用一部手机,可以完成传统媒体形式实现新闻传播的所有工作,人们可以通过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将身边的新闻及时发布出去,手机媒体具有强大的新闻信息采集发布能力,简化了传统媒体传播新闻中的很多步骤,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人”,提高了新闻传播速率,保证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并且,手机媒体已经被逐渐应用于新闻播报中,能够通过手机画面及时了解现场情况,提高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二)手机媒体对新闻内容的影响

第一,手机媒体带来更多的信息。传统的新闻构成,需严格遵守新闻价值观,加之传统媒体在时效性及信息数量方面的弱势,新闻内容通常有限。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手机媒介时代,任何新鲜信息只要通过人们的手机进行传播,都可能成为新闻。海量新信息不断被手机用户创造,并持续不断地进入大众生活中,成为手机新闻的来源,在带来更多新闻内容、拓宽新闻消息面的同时,还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及真实性。

传统媒体形式在采集、发布新闻内容时,是由专业的新闻工作者,采用专业的手法,完成新闻的采集及发布的,而手机媒体在采集、发布新闻内容时,基本是由手机用户完成的。新闻工作者与手机用户是站在不同角度完成新闻信息的采集及发布的,这样一来,新闻议程的重要参与者逐渐变成大众。两类人传播的新闻信息议题各异,素材多样,新闻内容得到进一步充实和丰富。

(三)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

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手机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形式中新闻传播载体的限制,只要人们拥有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便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新闻内容,新闻传播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保证了新闻传播的及时性,同时还可以实现跨地区传播。其次,基于手机媒体的强大功能,新闻消息可以以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形式单一的局面,使得新闻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实际需求,自由选择新闻传播形式。同时,手机媒体的出现,改善了传统媒体中大众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提高了普通民众在新闻出传播中的参与力度,手机间的人际传播已经成为当前新闻传播的主要发展趋势。最后,手机媒体实现了新闻传播者和新闻接受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可以互换角色,新闻传播者可以对新闻接受者观点和建议进行采集并采纳,新闻接受者也可以与新闻传播者进行交流、讨论,无法对两者的身份进行准确界定。

五、结语

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形式,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有着自身的巨大优势,同时,手机媒体还对新闻生产方式、新闻内容以及新闻传播方式造成了影响,改变了新闻媒体行业格局,已经成为媒体形式的重要发展方向。在移动互联背景下,要明确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具体影响,充分发挥手机媒体优势,推动媒体产业的改革和进步。

[1]靖鸣,马丹晨.移动互联背景下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3(10):72-75.

[2]刘瑾璐.移动互联视域下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12):10-11.

[3]魏江.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新闻媒体生态研究[D].渤海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