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商业化趋势下的现实主义电影
——以贾樟柯电影的商业化之路为例
2017-03-28康璐晨
康璐晨
新时期中国商业化趋势下的现实主义电影
——以贾樟柯电影的商业化之路为例
康璐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影这一文化形式也急剧向商品化发展,商业电影开始迅速占领影视市场,明星效应和过度娱乐化使关注中国本土电影市场的观众价值观产生了动摇。基于对这样一种现象的反思,以贾樟柯的电影商业化之路探讨现实主义电影怎样进入“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怎样使艺术与商业共存。
贾樟柯;现实主义电影;商业化
[作 者]康璐晨,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一、尘土中走出的文艺情怀
成长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第六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界中的一股新的血液,个人对于他们的理解及认识大概包括他们独特的并具有时代感特点的电影风格,常用大篇幅的固定镜头及长镜头来表达一腔的热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比起表现“普世价值”的大英雄更关注新时期社会边缘人物的生存状态。改革开放后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和社会急剧变化使得艺术在创作领域、环境以及思路上都有了跨时代的变化。这其中就包括如今被我们熟知的导演贾樟柯,“我一直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很多80年代的回忆给了我强烈的刺激,自己了解这种期待。大帮孩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县城里的游荡时光,站在街头看来来往往的行人,县城里一种纷乱的信息。少年时太多这样的时刻,望着街上行人想象着外面的世界”[1]。这段迷茫的青春正是他的作品创作的来源。
二、诗化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电影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意大利,这场以展现现实社会生活为标志的有关于电影的运动最先由一批电影人为代表发起,在影片的拍摄手上多不以人为干涉的采用自然光照明,运用通俗且不加过多技巧修饰的电影语言。如路易斯·贾内梯所说“现实主义的影片导演关心自己显示的内容,而不关心如何去加以改变,他们使用摄像机的态度是保守的,摄像机的实质也就是一种记录工具…现实主义电影艺术的特性就是使艺术处于隐蔽的地位”[2]。
在贾樟柯的影片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大多都会出现他的故乡山西汾阳,他的生长经历使故乡县城这一创作元素用起来得心应手。在他的影片中承担叙事的主角大多都是那些在社会阶层中的边缘人,这些边缘人承受着与他们似乎不相协调的社会巨大的变化,他们彷徨在尘土飞扬的小镇上,在岁月中被社会所遗忘。贾樟柯把镜头当做旁观者的眼睛,用零散的段落和似乎沉默式的固定镜头默默地记录着这些卑微的存在。“我希望尽量客观地呈现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成长,他们的慌乱,他们的镇定和自尊。所以我选择用这种拍摄方法,我不想讨好任何人。”[3]他的创作来源于心底最原始的呼唤,那些生存在社会边缘的人在以在他心里留下了烙印。
我们注意到在贾樟柯的电影在故乡这一影像中透露出最纯粹一种正在迅速消失的现实,政府拆迁和外部社会在巨变中不断的侵蚀都在加剧这些朴素现实的消亡。“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关心真正的世俗生活…我怀念他们,那些甚至被遗忘了名字的人,那些曾经在年轻时怀着理想,却最后归于沉寂的人们。”[4]。他的镜头中大量充斥着那一代人的对故乡的归属感和成长经历,这些珍贵的影像似一首怀旧的诗篇,成为一大批人成长的缩影。
三、“地下”到“地上”的新展望——《世界》
地下电影是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在美国的一个秘密放映个人制作的实验性影片的运动。不久后,这个词就被用来指称美国和西欧的一切实验电影。[5]我国的“地下电影”大多在内容上涉及敏感政治、社会话题,这些影片没有通过正规程序递交我国的电影管理部门审核,从而在国内没有被准许公开放映。贾樟柯在中国一直以“地下导演”“独立导演”这样特殊的、非主流身份被观众知晓。2004年电影《世界》公映之前他所拍摄的影片都是属于地下电影。
《世界》是他第一部在国内能和观众正式见面的影片,故事背景选取在北京的世界公园。这可以看做是贾樟柯对电影叙事的进一步思考。首次走出灰头土脸的县城将镜头放到城市,影片也注重了各色色彩的运用,不同于他早期的影片所描绘的灰色调。这被看做是他的电影创作之路的一个转折点,自此贾樟柯导演渐为人知。虽然票房不甚理想,但意义非凡。《世界》的关注点依然是普通生命个体也再次表现了边缘人物的生存状态。别有意味的是影片结尾处出现的“一切才刚刚开始”,这也许正是贾樟柯电影迈入康庄大道的象征。影片从内在叙事模式的转换和外在发行模式从体制外向体制内的转变共同开启了贾樟柯新的征程。
贾樟柯电影“地上”时期可以界定为年《世界》公映之后至今。期间的作品包括2006年《三峡好人》、2008年《二十四城记》、2010年《海上传奇》、2013年《天注定》以及2015年的《山河故人》。
四、贾樟柯电影的商业化的转变与固守——以《山河故人》为例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的各方面似乎都进入了狂热的发展阶段,社会中的各个领域都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换。人们飞速的生活节奏和泛滥成灾的信息让我们深深地陷入了表象化的时代漩涡而忘记如何审视“当下”。在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我们却总是选择遗忘,我们需要一个能唤醒我们感知的导演,需要一部能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的故事。
2015年《山河故人》终于在国内院线上映,标志贾樟柯最为“商业化”转型的成功,相较以往默默无闻的影片,这部影片的成功显而易见。影片在叙述方式上不再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来呈现客观影像,人物之间的戏剧性增强,影片的视野从儿时青春回忆转变为当下的中国社会。
《山河故人》虽然是贾樟柯转型之后加入商业化运作的作品,但它依旧打着贾樟柯试的独特烙印,故事虽延展到2025年带有一些想象穿越的意味,甚至在影片中想象了2025年时的新科技产品,这颠覆性的画面也是贾樟柯在商业性电影中的大胆尝试。但我们回到故事的开篇,发现依旧是那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山西汾阳,一切都依然是从这开始。影片延续了贾樟柯一贯的对人这一存在的现实关怀与对故乡情感的诗性浪漫。同之前的影片视野关注“当下”的《天注定》中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周克华杀人案一样,《山河故人》同样加入了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当下”事件。但对于商业片界的“新手”贾樟柯来说,在保持细腻叙事的诗性浪漫与大跨度的时间叙事上似乎在细节上有些力不从心,在商业化和艺术追求之间的平衡问题上还需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五、商业与艺术的互赢
在拍摄了《天注定》和《山河故人》之后,贾樟柯不可避免地受到无数对他电影风格转变及商业化转型道路的质疑声和批判声:那个让我们在夜晚潸然泪下的贾樟柯身上有了铜臭味。诚然贾樟柯拍摄的作品与先前几部无论在叙事方式还是故事结构上都有了较大的区别,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他变得更加成熟的标志呢?那个汾阳小子走出了灰头土脸的青春,站上了更大的舞台,他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时代再不是年少时的那个模样,那些原先的记忆渐渐模糊泛黄,他也不再是一个自言自语的自叙者,在转变中变成了一个旁观者。我们为何只把贾樟柯定义成过去那个灰蒙蒙的“汾阳小子”而不去接受“当下”的这个成长起来的贾樟柯呢?
从《小武》到《站台》《任逍遥》《三峡好人》《世界》《二十四城记》《天注定》,再到《山河故人》,无论题材什么样的变化,唯一不变的都是影片里透露出的对人的关注,对现实的关怀。在大多数作品中都用到了充满时代感的配乐、当时流行的歌曲,他对特定时代所应该用怎么样的视听符号去表现相当的敏感。他用镜头把那些渐渐被遗忘的时代重新搬回到我们的眼前,把那一代人尘封的记忆拉回到这个新旧交替的世界。贾樟柯曾经说过他不可能一辈子都拍小县城。在电影商业化严重的今天,贾樟柯走向商业化发展也不失为最好的选择,电影只有能在“生产”与“消费”之中良性循环,才能促使电影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更好的创作的诞生。时代在改变,作为导演他的格局也在不断扩大,展现更多更广的画卷是走向终生成就的必经之路。
对一直难以把作品搬上影院的贾樟柯来说,《山河故人》的票房对于他算是非常理想的,上映两天突破了一千万,上映三天的获票房成绩已超过他之前所有作品的总和。对于观众群体来说一部分是曾经追捧他的《小武》《站台》的那群固定的文艺影迷,在这个一直作为“地下”导演的贾樟柯终于把作品搬上荧幕的背景下必然要带着情怀支持其作品。另一部分的观众来源于这部影片成功的商业宣传,就像2006年上映的《三峡好人》一样,当时在内地排片与张艺谋导演的由周杰伦、巩俐、周润发主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同一天上映,这一强大的竞争对手对贾樟柯对票房来说,无疑是自取灭亡。但他却坚持同一天上映,他在《贾想》一书里说道:“我很好奇,想看在这样一个崇拜‘黄金’的时代,还有谁关心‘好人’。”贾樟柯无疑是在商业宣传上打了一副感情牌和情怀牌。就像现在许多青年观众常说的一句话“我们看的不是电影,是情怀”。《山河故人》同样在宣传上打了一副“情怀”牌,影片的前期宣传声势浩大,在娱乐新闻、微博等渠道的造势吸引了一批新的观众。虽然“情怀”不能作为影片不够成功的借口,但是执着于探讨现实中的普通人的这种存在主义类型电影,使我们不能否定的是这部不甚成熟的商业片却是过度娱乐化的今天电影市场的一股清流。
面对现实主义电影越来越少的市场,我们沉浸在越来越多的低俗娱乐电影之中,现实主义创作中那些不加修饰的影像及稍显沉重的存在主义叙事倾向使得他受到大部分观众的冷落,也正是市场的冷淡扼杀了现实主义电影的诞生。目前贾樟柯又在着手拍摄新的反映中国变革问题的作品《在清朝》,如何汲取前几部影片给他带来的得失,如何平衡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博弈是他接下来应该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国内影视界反思过度娱乐化倾向的同时应该探讨的问题。我们期待在《在清朝》这部作品上映时能看到娱乐元素和现实主义叙事方法的完美协调,使艺术与商业之间能取得更有效的平衡。
[1]朱慧.贾樟柯电影心路之旅[N].山西日报,2005-04-18.
[2]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焦雄屏,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3]付军.贾樟柯:我独立表达我所看到的世界[N].羊城晚报,2003-11-11.
[4]刘宇清.浮出地表的贾樟柯[J].社会观寮,2005(5):36.
[5]百度百科.地下电影[EB/OL].http://baike.baidu.com/it em/%E5%9C%B0%E4%B8%8B%E7%94%B5%E5%BD%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