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相亲交友类节目《中国式相亲》的创新和不足

2017-03-28嵇苏婷

传播与版权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国式子女家庭

嵇苏婷

浅析相亲交友类节目《中国式相亲》的创新和不足

嵇苏婷

2月25日,东方卫视首档相亲交友类节目《中国式相亲》第一季收官,节目自开播就一直保持超高的网络讨论量。《中国式相亲》的火爆不仅得益于其打破了“代际冲突”,也与其全新的节目形态等创新息息相关。以《中国式相亲》为研究对象,在探讨节目创新点的同时,分析节目背后引发的问题,站在理性的立场,全面看待这档全新的电视相亲节目。

《中国式相亲》;相亲交友类节目;创新;不足

[作 者]嵇苏婷,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6年一档标榜代际交友类的全新节目《中国式相亲》登录东方卫视,节目播出首期,新浪微博#中国式相亲#话题就登上综艺类实时热搜榜单第一位,第一季节目收官时,微博话题总讨论量高达16万,话题阅读量累计2.4亿。根据CSM统计,《中国式相亲》首播收视率即达到1.43%,同时段仅次于老牌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前三期收视率稳步上升,35城前三期平均收视率为1.59%,53城前三期平均收视率为1.43%。在节目超高收视率背后,两代人同台相亲的形式、节目中出现的“单亲家庭”“门当户对”等话题也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

本文以《中国式相亲》为研究对象,从节目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创新点着手,探讨其成功的原因,以理性的态度剖析节目背后引发的问题,全面认识这档新型的电视相亲节目。

一、《中国式相亲》的创新之处

(一)节目形式新颖,环节设置紧凑

在以往的电视相亲节目中,节目组为男女嘉宾提供一个相亲平台,单身男女嘉宾都可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到现场“相亲”,经过一定环节的认识和了解之后,互有好感的男女嘉宾可成功牵手。与之前同类的节目相比,《中国式相亲》最大的特色是“父母”的加入,让节目展现更加真实的多维度婚恋观。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李银河在评价《中国式相亲》时表示:“社会学里一般把决定划分为四种模式,第一种不征求子女意见,由父母全权决定,也就是传统婚姻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第二种征求子女的意见,但仍以父母意见为主;第三种是征求父母的意见,以子女的意见为主;第四种是不征求父母意见,子女单独决定。咱们中国现在正处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趋势,节目反映我们的现状,非常的生动自然。”[1]在《中国式相亲》中,决定主要体现为第二和第三种模式,这两种模式符合中国婚恋观的发展趋势,被大多数家庭所接受。

除了节目形式的新颖,《中国式相亲》的高收视率还得益于环环相扣的内容设置。节目主要划分为以下三个环节:第一是家庭介绍,五组家庭争夺三个席位;第二是嘉宾反选,父母为子女争取,子女在“玻璃房”内通过电话展示自己;第三是确定牵手对象,男女双方见面。三个环节层层深入,节目中不少家庭在嘉宾刚出场时,就按下按钮,进行抢位,为节目增添了不少紧张刺激的趣味。将男女嘉宾用“玻璃房”隔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相亲中面对面的尴尬,这样的设置既体贴又不乏浪漫色彩。

(二)男女家庭互选,择偶标准明确

《中国式相亲》分为男生家庭版和女生家庭版,两种版本间隔播出。在第一期男生家庭版的节目中,作为选择方的五位男嘉宾带着自己的父母或亲人到现场进行节目的录制,而作为被选择方的女嘉宾则轮番上场,与男嘉宾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女嘉宾的父母可在后台观看录制的现场,在最终选择时,走上舞台给女嘉宾提供意见作为参考,最终女嘉宾选择出自己心仪的对象。女生家庭版除了嘉宾身份对调之外,其他的环节均如出一辙。

百合网首席婚恋专家周小鹏曾说:“在中国相亲,比较普遍情况是从一开始,两家父母就明确知道对方的家庭背景,可以说选择对象是受到父母挑选过的,这样成功率也会比较高。”[2]相较于以往男女嘉宾的“单枪匹马”,父母的参与让相亲的成功率变得更高。从第一季十期节目成功牵手20对嘉宾的战绩来看,《中国式相亲》真的为前来参加节目的家庭提供了了解彼此的机会。

根据2015年妇联部门发布的报告显示,26岁是中国人结婚的平均年龄,而一份行业内的报告显示,2016年在上海举行一场普通规模的婚礼需要20万,大多数年轻人无法承受结婚所需要的高昂费用,这些花费最终往往由双方的父母来提供,这种帮助在子女的婚后生活中也是持续,因此父母在子女的婚姻中有一定的发言权,两个家庭间的互选,明确的择偶标准让双方家庭在互相选择时更加的谨慎,最终选择结果匹配度也最高。

(三)“红娘”搭配“新媒体”,热度居高不下

主持人在节目中除了扮演增强传播效果的角色,同时也充当了一种媒介。主持人本身作为一种信息载体,不仅可以通过自身行为给受众起到参照框架的作用,还能产生传递信息和分享知识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受众的认知和判断,改变人们的行为和态度。

《中国式相亲》场上的话题从“门当户对”“姐弟恋”到“单亲家庭”,每一个都反映着当下的社会现实,这些话题让节目拥有关注度的同时,也给主持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中国式相亲》选择金星作为节目主持人,综观《中国式相亲》整季,观众们看到的不再是从前那个犀利的金星,而是格外包容,能帮助各类家庭解决问题的国民红娘——金姐。电视节目的主持经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让金星能够很好地把握现场谈话的“度”。金星以知心姐姐的身份,尊重每一个家庭提出的问题,用言简意赅的话语对敏感的话题进行引导和总结,把正确的价值观传达给受众。

《中国式相亲》第一季节目收官,微博话题总阅读量已达2.4亿,讨论量16万,各大网站的播放总量也突破五亿大关。除了《中国式相亲》自身制作精良之外,与制作组重视宣传和推广也息息相关。翻看官方微博可以发现,第一期节目播出当天,关于40岁女嘉宾林嘉莉的#40岁逆天美魔女相亲#话题,总阅读量为1113.3万,讨论量达6.3万,占当天讨论总榜第一,第二和第四也分别#相亲宫心计#和#金星谈社交网络不靠谱#的话题。2月25号播出最后一期时,官方微博当天连发29条微博,病毒式的话题制造方式让《中国式相亲》一跃成为爆款相亲节目。

二、《中国式相亲》的不足之处

(一)相亲或出名?节目嘉宾遭疑

《中国式相亲》打着“中国式”的旗号让父母参与其中,金星也曾在节目中表示:“爸妈不会配合你来假相亲演戏。”父母的加入,使节目的可靠度得到了一定的增加。但在节目播出后,仍然无法逃过观众们对于节目真实性的质疑,而这些质疑主要集中在嘉宾们的身份上,大部分人频繁参加相亲节目,成功牵手后又继续参加其他节目。在对参加节目的47位嘉宾进行的统计中发现,有将近80%的嘉宾曾参加过两次以上相亲节目的录制。第一期女嘉宾谷玮曾在2014年参与《非诚勿扰》的录制,第二期的李博涵是2015年《非常完美》的男嘉宾,引发网友讨论的林嘉莉更是参加过《非常完美》和《我是演说家》两档节目的录制。

对比47位嘉宾的微博粉丝量发现,参加完节目之后,粉丝数均达3万以上,评论数目更相差50余倍。嘉宾们追求真爱的行为无可厚非,但其频繁参加相亲节目的行为也让节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观众心中大打折扣。广电总局颁布的关于相亲类节目的整改意见中把“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要把好嘉宾关,要认真核实嘉宾的真实身份,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3]作为第一条禁令。在接下来录制过程中,节目组需要对嘉宾身份进行严格把关,抵制“相亲节目专业户”,以此来提升节目在观众心中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二)节目的现实意义引发争议

节目从第一期就打出“一人脱单、全家光荣”“《中国式相亲》,有爸妈更放心”的口号,也因此引发了“父母包办婚姻”“自由恋爱的倒退”等讨论,有网友称《中国式相亲》其实是变相的道德绑架,让子女在父母的“监视”下选择自己未来的对象。除此之外,第一次上电视的父母们也有不少“奇葩”的行为和言论引发争议。

在第八期的节目中,外形阳光帅气的男嘉宾刘苇艺一上场就获得三盏灯,按节目规则可以进入反选阶段,但得知他来自单亲家庭时,女嘉宾的父母都很介怀,刘苇艺最后放弃牵手;一位男嘉宾的妈妈要求儿媳妇不能手脚冰凉;男嘉宾张禄的择偶标准是漂亮,而他的二姨却直接表态,要找会干活的女生,长得好看生不出大米……

家长们的言论让网友们感叹,节目让分别让中国式家长、中国式巨婴现出了丑陋原形。针对网友们的讨论和质疑,节目监制刘原在回应网友时说到:“将父母加入到相亲环节中,并不是一次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倒退,我们的初衷有两个,一是促成良缘,二是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际沟通。”[4]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如果父母仍然秉持以往节目中的观念,只会让自己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远。

三、结语

《中国式相亲》作为一档全新的婚恋节目,第一季在五组家庭爆灯的情况下完美收官,虽然只有短短的十期节目,但是却收获了观众们的心。在下一季的节目中,《中国式相亲》在保持其“中国式”特色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节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制造“争议点”可以为节目赢得关注度和收视率,但制作组也要注重“争议点”背后观众们的感受,不断地完善节目。目前《中国式相亲》中“带着父母相亲”的形式在众多相亲节目中可谓独树一帜,但是相亲节目的同质化现象仍然不容小觑,因此在第二季的节目中,《中国式相亲》更应该思考如何在保持较高的收视率和良好的品牌效应的同时,做到“推陈出新”,给观众带来新的节目体验。

[1]李银河看《中国式相亲》:确实是“中国式”[EB/ OL].http://mini.eastday.com/a/170112200805145.html.

[2]外媒关注中国相亲节目:有年轻人希望父母包办一切[EB/OL].http://news.eastday.com/c/20170218/u1a12726693.html.

[3]程雯娟.电视相亲节目热潮下的当代婚恋观传播现象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1.

[4]父母介入子女婚恋,是助攻还是障碍?[EB/OL].http://money.163.com/16/1230/01/C9GEM79H002580S6.html#from=keyscan.

猜你喜欢

中国式子女家庭
中国式民主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家庭“煮”夫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