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技类图书中政治性和用词规范
2017-03-28孔锦
孔 锦
浅谈科技类图书中政治性和用词规范
孔 锦
科技类图书的编辑规范有很多,以相关科技类图书为实例,探讨在书稿审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政治性问题和用词规范,以及编辑在日常编辑加工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事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科技图书;图书出版;政治性;用词规范
[作 者]孔锦,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科研成果日新月异,这对科技类的图书的编辑加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编辑作为图书出版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充分了解出版各项规范,还要了解科技专业词汇等的发展变化,要做到与时俱进,也要具有编辑书稿的政治敏锐性。不仅需要编辑仔细阅读稿件并对书稿进行逐字逐句的推敲,还要根据环境类的专业知识进行准确加工,使书稿达到出版要求。
本文将以从笔者负责出版的相关科技类图书为实例,探讨在书稿审读及编辑加工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政治性问题和用词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交流的想法。
一、政治性问题
由于科技类图书常以科技理论、应用技术、相关案例、最新研究成果等为主要内容,较少涉及政治问题,编辑在处理书稿时往往注重量和单位、公式、数据等内容的准确性,科技类的书稿中政治性问题又比较隐秘,出现的概率比较低,因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政治性问题,在所以如何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书稿中存在的政治问题,需要引起编辑的足够重视,不能因一时疏忽而铸成大错。
1.国家名称问题。例如,在介绍科技发展历史或者发明者国别时,一定要注意时代表述是否恰当,国家或地区名是否正确。在处理德国、苏联、朝鲜等时要根据书稿的具体情况而定。如遇到港澳台与国家名称并列出现时,主题词应为国家名称,不能与之并列。
2.地图问题。科技类图书中常会出现书稿中插入大量地图,或用地图表述相关区域性问题,根据《地图审核管理规定》,该地图就应提交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办理相关地图审核手续,待地图审核批准后,在书稿版权页载明审图号才能正式出版。例如笔者在编辑加工某个书稿时,在书稿中出现大量全国地图,像全国有色金属分布图等,这样就会在书稿中引入全国地图描述。因地图审核需要较长时间,该书着急出版,笔者与作者协商,书稿中需要用全国地图表述的图,均修改为表格表述或用饼状图、柱状图等表述。所以,编辑在编辑加工书稿中如遇到地图问题,可以与作者协商,不一定非要用地图表述。再如,地图边界、地理经纬线等的表述等,在审读书稿时也要格外注意。
3.宗教问题。虽然科技类图书涉及的宗教问题不是很多,但也会在书稿中有某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涉及少数民族就要多留意他们的风土民情等,防止出现伤害信教群众的宗教感情以及侵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内容。如对各民族,不得使用旧社会流传的带有污辱性的称呼,也不能随意简称,如“蒙古族”不能简称为“蒙族”,“维吾尔族”不能简称为“维族”,“哈萨克族”不能简称为“哈萨”等。
4.保密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先进应用或核技术的应用相关保密内容出现在书稿中的情况也会出现。遇到这种情况的书稿时,就要严格遵循《新闻出版保密规定》等规章制度的规定,或者与作者协商删除该核心技术的内容。
二、语言文字问题
在科技类图书中,编辑要正确使用规范名词。科技图书的语言不需要夸张浮华,但描述要清晰、简洁,表达要合理,词句要具有严谨性和逻辑性,要经得起推敲。在一些新技术类图书中,作者或译者对专业内容的阐述、推导都比较严谨,但一涉及描述性语言,就容易出现口语化严重和网络词汇应用不当的问题,以及错字、病句及标点符号应用不当等问题。对此,编辑加工时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禁用词。禁用词是指新华社发布的《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媒体报道中的禁用词主要涉及了五方面内容,分别是社会生活类的禁用词,法律类的禁用词,民族宗教类的禁用词,涉及我领土、主权和港澳台的禁用词以及国际关系类的禁用词。虽然科技类图书中遇到的较少,但还是应该提高警惕。如“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不能称为“村长”。村干部不要称作“村官”。不要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称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也不要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称作“省人大副主任”。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不要称作“人大常委”等。
2.网络用语。现在网络发展飞速,一些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要注意的是,部分网络语言并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定,不能出现在出版物中,如果书稿中有不符合规范的网络用语,建议删除或改用其他规范词替代。
3.科技名词。编辑在编辑加工书稿时,要注意使用已经公布的科技名词。科技名称的使用可查询国家的相关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关于颁布五大类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的通知》《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等。下面以笔者在日常编辑加工书稿时常遇到的一些词语举例说明。
(1)在很多科技类图书的书稿中,会经常出现一些旧称词语,这也是一些作者的多年使用习惯,但编辑在加工书稿时看到旧称词,一定要改正的。如“通讯”就是旧称,现在称为“通信”;“噪音”也是旧称,应称为“噪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孳生”同“滋生”,所以书稿中应该用“滋生”等。
(2)“耦合”“耦联”与“偶合”“偶联”的区分。“耦合”“耦联”与“偶合”“偶联”在科技类图书中比较常见,很多时候会被混用。“耦合”是指的一种物理现象。因此,在使用中,如果是涉及物理现象的就应该用“耦合”,如常用的超声波耦合剂、耦合器、耦合波;“偶合”是指的一种化学反应。因此,在使用中,如果是涉及化学(或生物化学)现象或双、成对等义项的就应该用“偶合”(或“偶联”),如偶联蛋白、偶联试剂盒、偶联受体、偶联离子色谱法等。弄清楚词语的含义,在编辑加工书稿时,根据书稿内容来决定该用哪个词语。
(3)“矢量”与“向量”的区分。在数学中,“向量”又称“矢量”;在物理学中,只用“矢量”,完全不用“向量”;在计算机中,只用“向量”,完全不用“矢量”。在编辑加工书稿时遇到此类词,要先搞清它的语言环境,是在哪个学科,然后再决定用哪个词语,这样就不会出错了。
(4)“声纳”与“声呐”的区分。这两个词经常在书稿中被混淆,首先要先搞清楚“声纳”与“声呐”的定义。“声纳”(acoustic susceptance)是表示声波在传播中的导声能力量度的声导纳的一个分量。“声呐”(sonar)是英文sound naviga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利用从目标反射回来的声波或超声波探测水下物体(如潜艇或深水水雷)的存在和位置的一种仪器。在编辑加工书稿时遇到此类词,要看清书稿描述的内容,再决定用哪个词语。
(5)“黏”与“粘”的区分。正式出版物表达“黏”(nián)的概念时,恢复使用“黏”字,如“黏膜”、viscose(黏胶)、“黏液”;表述“粘”(zhān)的概念时使用“粘”(zhān)字,如“粘贴”,以求概念精确、读音一致。
(6)“象”和“像”的区分。这两个字的用法混乱主要是在于词义,因此应对两字的词义以及在词语中的使用作明确说明。“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样子,如表象、物象、景象、气象、天象、星象等。“像”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也包括光线经反射、折射而形成的与原物相同或相似的图景,如摄像、图像等。
(7)以前在相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稿中,会常遇到像“痛痛病”,现在最新的说法应是“骨痛病”。有的书稿中会出现“氟里昂”,应该为“氟利昂”等。在环境类书稿中,最常见的词像“二恶英”“二噁英”等,这都是错误的用法。
4.常用词。(1)“得”与“的”的用法。“得”与“的”是在编辑加工书稿中经常遇到的,很多编辑都分不清改用那个。《现代汉语词典》中“得”的解释是: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可以;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的”的解释是:用在定语的后面;用了够长没有中心词的“的”字结构等。从笔者编辑加工过的书稿中举例说明,例如,“特别是在欧洲国家已经表现的很明显了”,该句中的“的”应该用“得”;“我国在预防和控制重大工业事故方面做得比较少”,该句的“得”应该用“的”。
(2)“做”与“作”的用法。《现代汉语词典》中“做”的解释是:制造;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举行庆祝或纪念活动;充当、担任;当做等。“作”的解释是:动词,从事某种活动;当成、作为等。例如“由于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要全部照搬是不切实际的作法,必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该句的“作”应该用“做”;“美国各级政府部门的应急指挥中心做为应急设施”,该句的“做”应该用“作”。
(3)“制定”与“制订”的区分。“制定”与“制订”在日常书稿的编辑加工过程中特别常见。《现代汉语词典》中“制定”的解释是: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制订”的解释是:创制拟定。从笔者编辑加工过的书稿中举例说明,例如,“证明企业已经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应急预案”“总结企业内部应急预案制定的关键点”,这两句中因是需要创制预案,所以该两句中的“制定”均应为“制订”。“只要属于此指令约束范围内的企业,就必须上报主管部门并制订出《重大事故预防对策》。此外,‘上限工厂’的经营者还需要制订《安全报告》《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这两句中的“制订”均应为“制定”。
科技类图书的编辑加工工作,看似专业性强,只要遵循图书编辑出版各项规范,多留意书稿中的敏感地方注意常用词的用法,是可以增强编辑加工水平并提高图书编辑质量的。
[1]李馨馨,张宝珠,管娜.浅谈科技类图书的编辑加工[J].职业,2013(30):154.
[2]韩宇新.科技类图书的编辑规范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