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有偿新闻的有效遏制

2017-03-28牛远飞

传播与版权 2017年4期
关键词:党和人民有偿工作者

牛远飞

论有偿新闻的有效遏制

牛远飞

在经济市场化的快速进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重物质利益而轻精神激励,重经济效益而轻社会效益。传媒行业也在潜移默化中有了切身的利益追求,同时面临着商业竞争的挑战及压力,逐渐成为经济利益的单元。有偿新闻的行为方式便是权力拥有者的腐败延伸到新闻界的爪牙,它以多种存在方式影响新闻媒介的正常运作,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所以,对有偿新闻的有效遏制对传媒市场的发展十分重要。从有偿新闻的文本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概念入手,分析其表现形式和造成的危害以及针对此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

有偿新闻;文本特征;行为方式;职业道德

[作 者]牛远飞,《大众日报》记者。

在新闻界,网络已经成为现代新闻传媒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回顾中国网络新闻走过的三十年,我们一直在喧嚣和热闹的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播,极少静下心来反思喧嚣背后新闻核心理念的逐渐缺失;我们在极大限度满足大众窥私欲的同时,放任有偿新闻和网络虚假的泛滥。当新闻与信息传播越来越快的时候,如何保证网络新闻的质量?如何抵制有偿新闻的频频出现?如何实现新闻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真正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这些思考,伴随着网媒的发展,越来越迫切。

“有偿新闻的实质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是新闻界的一种腐败现象”,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提出的这一论断直击问题要害。当代对有偿新闻的研究虽多但众说纷纭,泛泛而论,缺乏细致研究,有的将有偿新闻的文本方式和行为方式混为一谈,分析与批评起来难免无的放矢。有偿新闻在学术典籍中解释为新闻机构单位根据新闻播出时间的长短,版面的大小,广播、电视等的录制经费向要求发布新闻者收取一定的费用,以此来解决机构的经济问题以及其他目的。[1]这种广告新闻就可定义为有偿新闻的“文本”,而公关行为则将其定义为“行为”,若想从根本上遏制有偿新闻,还得从“行为”入手,只有针对不正确的“行为”才谈得上治理与处罚。新闻机构是国家和人民的喉舌,从而被国家和社会赋予了传播新闻的权利,而有些新闻从业者却为了获得权力和金钱利用这种权利将新闻作为私有商品非法出卖,这种行为现象隐藏的腐败问题极大地限制媒介社会功能的发挥。

一、有偿新闻行为方式的表现

从根本上说,有偿新闻之所以会出现,就是因为有些新闻从业者禁不住金钱的诱惑而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有些新闻工作者利用自己的职业权利为亲朋好友“帮忙”,损害了媒体的影响力和权威,用新闻的形式发布广告进行宣传从而收取报酬。还有国家养的那些“不作为的干部”不惜用金钱、美色铺路,腐蚀、拉拢编辑记者,千方百计借助媒体宣扬所谓的“政绩”。官职不大的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先锋乡民圌权村总支书记栾福巨,曾经一度成为网络的“红人”,他作为党和人民的公仆,不为造福人民,一心只为他所谓的“政绩”,擅自利用国家下发的公款,买通新闻工作者为他的升官发财铺路,在报纸及网络上到处都是他所谓的“政绩”,用公款送礼买来省劳模,榆树市人大代表等荣誉以此来奠定他的根基,上通政界下通商界,层层关系网,真是牛光闪闪,盛气凌人。这样党的干部是否该绳之以法,才能给人民讨回公道。

另一种原因是媒体一旦转型为企业,便想方设法地谋取利润。近年来,网络新闻高度快速发展,自媒体的出现更是冲击了新闻单位的地位,一些新闻单位由于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导致出现经费匮乏等各种经济问题。而有偿新闻便成了这些新闻单位增加职工福利、改善办公环境的“良好选择”,他们甚至变相地向人们倡导有偿新闻,使新闻变成了可以出售的商品,记者变成了唯利是图的商人。在大学校园里,新闻学院的学生接受着新闻标准正确的洗礼,认为新闻是最真实、最准确、最公平的信息,认为新闻工作者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代表着社会良知,要站在人民的角度上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接受公众的舆论监督。但如今,真正走向新闻岗位的人或许早已忘记了当年的信念,现实使他们变成了仅仅为了养家糊口而四处奔波的人。

二、有偿新闻行为方式的危害

第一,损害媒体的公信力。“防火,防盗,防记者”并非空穴来风。一些媒体由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在媒体市场越来越站不住脚,便更多地从经济利益出发以此来获得生存的条件。从媒体角度来看,新闻工作者不用亲自写稿,一些利益集团为了利益收买操纵新兴媒体的信息,把早已写好的“稿子”让记者为他所用,制造、传播有利于集团的信息,欺骗受众,损害受众利益,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其恶劣。2002年6月,山西的“封口费”事件就是个典型的有偿新闻,牵涉此事的十几名记者在收了大量的钱财之后,对爆炸事件选择了隐瞒不报道,使罪魁祸首“逍遥法外”,让死去的农民工“死不瞑目”。在山西“封口费”事件之后,公众把整个焦点都放在了媒体身上,这样的媒体为了私利违背了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赋予的使命丧失殆尽。这种行为伤害了人民,使人民对新闻媒体失去了信任,败坏了新闻界的声誉,让人感到寒心。

新闻的首要素就是真实,是不争的事实。即时新闻已经实现,但虚假新闻的泛滥传播导致人心恐慌,使公众对媒体的信任感降低,损害了人民和新闻界的关系。记者行为的不检点反映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素质,更代表了媒体的堕落。有偿新闻行为严重破坏了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第二,我国新闻事业是党领导的事业,新闻媒介是党和人民沟通的桥梁。新闻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有偿新闻”的盛行,破坏了这一“桥梁”的作用。从法律上来说,还会构成对广大社会组织或个人权益的侵害,使公众对于新闻报道的有些事件产生怀疑和不满,影响了党群关系,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关系。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如果传递的是作为有偿新闻的虚假信息,听任有偿新闻胡编乱造,将混淆视听,破坏安定团结,危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三、针对有偿新闻的对策

(一)对新闻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道德素养

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郑观应在《盛世威严·日报》中,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提出了明确的道德要求:“执笔者,尤需毫无私曲,暗托者则婉谢之,纳贿者则峻拒之,胸中不染一尘,惟秤观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伟论。倘有徇私受贿,颠倒是非,逞坚白异同之辩,乱私民之试听者,则援例告官惩治。”[2]新闻工作者要认清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职责,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真正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人民讲实话,为人民办实事。要求每个新闻工作者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坚决抵制有偿新闻,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准则来约束自己,做到自觉行动,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励自律。

(二)从国家层面制定政策法规来加强约束

从中国来看,单靠职业道德的软约束是不够的,要想有效禁止“有偿新闻”行为,还要靠法律的约束,硬控制最好。在制度上,我们尚没有有效的立法打击有偿新闻,与我们整个新闻立法的缺失有着密切联系。目前,《新闻法》还没有正式出台,一旦《新闻法》正式通过,关于新闻单位的工作就具有了庄严性和程序性。[3]以法律形式制裁有偿新闻行为,立法并有相应的惩罚机制。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机关应建立专门的监察机构,派专员明察暗访,受理群众举报,对新闻机构要实行有力的监控,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新闻人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可以设置黄红牌制度,对于初次进行有偿新闻行为的记者或机构要给予黄牌警告,若是屡次不改,则出示红牌,并进行罚款及吊销执照等处分。

(三)从源头抓起,进行有效监督

通过国家立法本身就是一个长时间的硬性控制过程,治标不治本,要想标本兼治,还得从源头做起。要重点治理危害大、手段恶劣、暴露充分的典型事例,对这种情况要严肃处理,从严处理,并在行业中要反复宣传学习,让想有“有偿新闻”行为的新闻从业者由此遏制这种思想,同时要呼吁社会对新闻单位及新闻从业者进行监督,多方面制止有偿新闻。

(四)从媒介内部制定奖惩制度来约束

相对于我国,西方国家的新闻奖惩制度就比较完善,在新闻界不管身份高低,更不会因为曾经获得的荣誉就对犯过的错两两相抵。曾经获得过普利策新闻奖的布莱克因为在一次报道中运用的引语与事实不相符而被解雇,与此相关的执行总编和总编辑也引咎辞职。他们采用的这种严厉的连坐惩罚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有偿新闻及虚假新闻的出现。[4]就现下中国来看,要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地位和待遇,完善考核制度。应建立其强有力的事前监督事后惩罚制度,对于表现好的、为报社带来荣誉的记者要进行奖励并鼓励其他人向其学习;对于收取他人钱财、拿钱办事、有偿不闻或制造新闻的恶劣行径要进行严厉的惩罚,杜绝这种不良风气的蔓延。

当下,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多姿多彩的,新闻的传播发展,依赖于知识和理性不断成长的社会公众,依赖于无论环境如何瞬息万变依然遵守新闻专业主义基本规范和新闻职业道德操守的大众传媒。新闻的传播发展,更离不开一个善制的政府,经济市场化的快速发展、商业的竞争及压力、媒介权力结构的变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治理有偿新闻行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政府要从道德培育、立法监制、社会监督、新闻工作者自律出发,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同时加强新闻工作的“他律”和“自律”措施强化新闻规范化管理。在治理方面,可借鉴西方国家媒体的做法,奖惩分明。并且要不断研究这一方面的新情况,采取新对策,及时调整管理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有偿新闻的发生。

[1]李培林.中国社会结构转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88.

[2]金星.论对有偿新闻的几点认识[J].新学术,2007(6):235.

[3]李莹.浅谈有偿新闻的危害与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8):164.

[4]李婉宁.有偿新闻的治理[J].科技传播,2016(3):43.

猜你喜欢

党和人民有偿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企业排污步入“有偿”时代
把党和人民举在头顶
青海: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零容忍”
我国已关闭63家“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网站
铆足干劲,向党和人民交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