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学科发展理念选择
2017-03-28刘尹昭
刘尹昭
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武汉 430070
“双一流”背景下学科发展理念选择
刘尹昭
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武汉 430070
“双一流”建设方案提出后,不少学者认为要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学科来支撑,而在学科发展建设中,以什么样的理念来引领学科发展成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行政力量、学术力量和市场力量三种力量的影响。而与之对应的,有政策导向、学科导向和功利导向的三种学科发展理念。经过比较与分析,这三种理念都无法单独让学科进行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只有把三者综合运用,让三种理念来综合指导,才能让学科良性发展。
学科;学科发展;政策导向;学科导向;功利导向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年、2030年和本世纪中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双一流”建设是我国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为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而进行的重大战略部署,无疑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而很多学者认为,“双一流”建设的重心在学科[1]。学科是大学的细胞,是大学的技术核心领域。学科不仅是一个学科研究的平台,也是一个教学的平台;不仅是一个学者队伍建设的平台,还是一个服务社会的平台。“双一流”建设政策提出的五大建设任务都是以学科为依托的: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研究水平、传承创新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2]
在建设“双一流”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在学科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秉持什么样的理念,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一、影响学科发展的三种力量
不可否认,想要建成一流学科,必须要有一流的学术水平,但是学科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还会被除学术水平之外的因素所影响。事实上,学科建设在本质上而言可以视为是行政力量、学术力量和市场力量这三种力量博弈的结果。[3]
首先是行政力量,这种力量相对其他力量更为强势,更为直接,一般以命令、政策等方式出现。行政力量一般被负有学科布局决策权的领导所掌握。其次是学术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学术发展的自身规律,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有时并不如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强劲,甚至这种力量有时会让学科发展滞后于社会发展。但由于其是顺应学术自身发展规律的,所以也是学科健康发展最必不可少的一种力量。学术力量的掌握者主要为从事具体学科研究工作的学者。最后是市场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带来丰富的学科建设发展经费,也能把学科发展成果转化为丰厚的利益,可以说是对学科建设驱动力非常强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主要为产业界所掌握。
这三种力量都试图按照自身的期待和方式在影响学科发展乃至塑造学科形态,而这三种力量的背后则是与之相对应的三种不同的学科建设理念。
二、学科发展的三种理念
虽然在学科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只被行政力量、学术力量或市场力量中的某一种影响,但往往会有某一种力量在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科发展的主导权最后总是由最为强大的一方所决定[4]。换而言之,学科发展的理念最后往往会由最强的那一方力量来决定。
(一)政策导向的学科发展理念
行政力量比较强势的时候,学科发展建设会倾向为政策导向的理念。政策导向的学科发展理念的特点是学科发展主要由一些命令、政策来引导,拥有行政决策权力和资源调配权力的领导人在学科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领导人或相关政策能通过调配资源来给予要发展的学科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使学科的发展建设有行政权力的保障。
由于政策导向的学科发展理念往往体现为“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在这种理念引导下的学科发展也往往体现了学校甚至政府领导层的意志。这样的理念有利于确立大学目标的共同愿景,提高资源利用率,在较短时间内推动学科繁荣和规模扩张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在目前“双一流”的背景下,学科发展建设不能只求数量的“大而全”,更要求质量的“深而精”。若在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时不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而是一味强调“上水平、上层次、上规模”[5],则会让一些原本有特色的学校失去其特色,学科的发展也会出现定位模糊不清的情况。并且由于大学本质上的松散联合性以及底部沉重的组织特点,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有可能产生官僚主义、判断失误、违背学术发展规律等现象,遭到来自学术组织的反对和抵制。[6]
(二)学科导向的学科发展理念
当学术力量在学科发展中较为强势的时候,与之对应的就是学科导向的学科发展理念。这种理念来源于学者自身对所在学科的热爱、责任感以及兴趣等。在这种理念下,学者的努力和推动,学者的学术成果累积成为学科发展建设的主要方式。这种理念的不足之处在于理论到实践的速度不如另两种理念指导下的学科快,甚至有时会出现学科发展停滞不前的状况。
虽然在今日市场经济条件下,学者不太可能完全“为科学而科学”,但学科导向的学科发展理念仍然对学科的发展非常有帮助。首先,许多学科理论的提出和证明是来自于学者对知识的探求和好奇心,并非完全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尤其是专注于价值和精神的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是内求的学科,很难直接产生外化的有形的客观功利性成果[7],但在对人类的发展上,仍然发挥着其他类型的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某一科学理论最初提出时往往很难看出其实用价值,有许多科学理论不一定能在其提出的那个时代产生重大影响,反而会在以后产生跨时空的影响。若单以当时经济效益来论学术理论和学科的进步和发展是不合适的。最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涌现出来,这些学科不是人为凭空塑造出来的,而是学科发展到一定时期自然而然出现的。这些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学科导向的学科发展理念的支持。
(三)功利导向的学科发展理念
市场力量的推动带来的是功利导向的学科发展理念。而这种理念,也是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增强的市场影响力发展起来的。企业和大学的合作则是功利导向的学科发展理念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企业和大学的合作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技术竞争力,也让大学学科找到了新的动力,这种合作促进了企业和大学的双赢局面。在这样的理念推动下,市场能够利用经费资源,把学科引导至它所感兴趣的领域。
但是,以功利主义为导向的学科发展理念,往往会让高校把注意力和资源投向那些容易出成果,理论向实践转化快的学科上,追求“短平快”而忽视了基础研究。因为基础研究往往研究周期长、耗资大,见效慢甚至不见效,一般企业不愿或不敢冒这个风险。[8]目前我国大学学科发展建设中一个较为通行的原则是“扶强不扶弱”[9],就是在分配资源时把更多资源投入到较为强势的或者能带来更多效益的学科,长此以往则会加剧学科间的发展不平衡,造成越来越严重的“马太效应”。但实际上,这样的发展理念只能在一时起到让学科迅速发展的作用,而不能让学科长久、健康持续的发展。基础研究为新技术提供了原理,反过来又拓宽了基础研究,二者是相互促进的。[10]在学科的建设过程中,基础学科不能因为其难以在短期内获得预期收益就被抛弃。
三、以三种理念综合指导学科发展
正如前文所述,有三种力量在影响学科的发展。而这三种力量所对应的三种学科发展理念都各有优劣,若只用其中之一来指导学科发展是不能让学科健康持续发展的。从理论上来说,一个最优化的学科建设模型应当能均衡地兼顾三方各自的考量,形成合力,从而使学科的发展得到每一方不偏不倚的全力支持而达到理想发展状态。[11]换而言之,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应该综合使用三种理念来进行指导。
首先,习惯于用政策导向的领导者要规划各个学科的结构、分布以及发展进程。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不能仅盯着效率和效益,不能仅凭个人感觉和好恶,要坚持理性的态度和民主的方式来对学科发展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要顺应学科发展的规律,不人为地选择或抛弃一些学科。
其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学者们的意见,但是又要意识到学者都是有个人偏向的。可能相对于某学科在学校内的发展,他们还关心该学科在整个学术领域内的发展。当一所学校要主动抛弃一些在该校内发展较为弱势的学科时,这些学者可能会因此加入其它高校,进而帮助新加入的高校发展壮大。从此意义上说,原高校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效益,但也有一部分利益在无形中流失了。因此发挥学者的作用要把学科的整体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发展综合起来考虑。
最后,市场导向理念能让学科发展面向市场需求,获得经济利益,进而为学科发展注入大量资源,但市场本身并不关心学科的价值,而是更看重学科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学科发展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适当满足市场的需求,来达到高校和企业双赢,另一方面,又要和市场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完全被经济利益驱动,盲目追求效益的情况。
[1]王洪才.“双一流”建设的重心在学科[J].重庆高教研究,2016(4)
[2]周光礼.“双一流”建设中的学术突破——论大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5(5)
[3][4][11]张胤,温媛媛.行政推动、学术内生与市场引领——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理论模型及其现实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6(7)
[5]钟伟军.一流学科建设中的政府职能转型[J].中国高教研究,2016(5)
[6][9]李卫东.内部重点建设:我国大学内部资源配置策略[J].江苏高教,2012(5)
[7]董云川,周宏.可以卓越,无法“一流”——“双一流”建设语境下人文学科生长的价值困局[J].探索与争鸣,2016(8)
[8][10]袁祖望.功利主义科研政策导向的危害及文化渊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