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额锥颅软通道置管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2017-03-28崔汉江
崔汉江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杨勇
(长江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经额锥颅软通道置管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崔汉江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杨勇
(长江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目的:探讨经额锥颅软通道置管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24例行经额锥颅置管抽吸、引流、尿激酶注入清除血肿。结果:出院随访3~6月,按照ADL标准,恢复良好3例,生活自理8例,生活需要帮助8例,1例植物生存,死亡3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经额锥颅软通道置管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基底节区脑出血;软通道置管引流;穿刺;引流术
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对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24例行经额叶软通道置管、抽吸、引流术及注入尿激酶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4例中,男16例,女8例。年龄42~76岁,平均58.4岁。其中外伤性基底节区出血3例,高血压性出血21例。出血量15~20mL者4例,20~30mL者15例,>30mL者5例。入院后6~48h内行经额锥颅软通道置管引流术。术后行气管切开术者10例,术后1周对脑室内出血者行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辅助治疗3例。本组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其中有3例深昏迷,单侧瞳孔散大,家属拒绝行开颅手术而要求行微创置管引流术。
1.2操作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头部CT证实为基地节区出血,其中对高血压性出血患者21例行头部血管CTA排除血管畸形及动脉瘤疾病。术前剃头后,根据出血CT片划出平行于OM线的画线若干,血肿最厚层面贴医用心电监护仪电极片一枚,在上或者下方另外贴一枚电极片,再次行头部CT扫描明确血肿最大层面与电极片金属影的位置关系(图1)。并测量血肿最厚层中心与中线的距离,在眉弓上方标出穿刺点,然后根据电极片金属影,在头皮上划出穿刺平面,并测量血肿中心与眉弓上方的距离,明确穿刺深度。
1.3手术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手术,有躁动者给予适度镇静药物镇静。额部穿刺点选择眉弓上方,局部浸润麻醉头皮后,刺破头皮,用锥颅钻行锥颅(山东大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锥颅器)。注意锥颅骨时方向应沿着设定的穿刺平面,锥透颅骨有落空感,取出骨屑,再以硬膜刀刺破硬膜,用一次性脑室外硅胶引流管(带内芯)穿刺血肿腔。穿刺沿着平行于中线的平面及沿着划定的穿刺平面缓慢进针,达到估算深度后拔出针芯,一般应有液态的血肿液流出,接10mL无菌注射器稍用力回抽,一般抽吸5~20mL,然后再接一次性脑室外引流器。如果术中无血肿液流出,应及时调整穿刺方向及深度。穿刺成功后缝线缝合头皮一针并固定好引流管。
1.4术后处理
术后24h内头部CT复查(图2),明确引流管位置,如位置良好,行尿激酶3万单位以5mL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入引流管,夹闭2h后开放引流管,可每日2次注入,尽快使血凝块溶解流出。行预防感染、甘露醇脱水治疗,气管切开患者行气道护理,营养支持等处理。治疗过程中多次复查CT(图3),明确血肿吸收情况指导拔管。
2 结果
血肿基本清除拔管时间:4d 7例,5d 12例,6d及以上者3例,有1例术后再出血患者未拔管死亡,1例深昏迷患者放弃治疗出院。出院随访3~6月,按照ADL标准,恢复日常生活3例,生活自理8例,生活需要帮助8例,1例植物生存,死亡3例(死因为脑疝术后无改善1例、再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放弃治疗1例。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目前仍然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之一。外科医生有多种方式去干预治疗,早期清除血肿减轻对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以挽救患者生命。随着微创神经概念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锥颅置管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性疾病越来越普及。
相对于传统的开颅手术,微创置管引流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对手术时机,以及出血量有一定的要求限制,需要把握好手术适应症,病例选择得当。锥颅置管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可以局麻麻醉,感染风险小,床边操作,并且操作简便,患者耐受性好,很多高龄和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均可以耐受手术,家属接受度高。患者无需去骨瓣,避免后期颅骨缺损,费用低。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该手术方式[1,2],取得了极佳的临床效果。
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行经额部穿刺,体会其优点如下:第一,额叶相对为“无功能区”,穿刺对脑功能损伤小;第二,额叶相较于颞叶,为血管盲区,皮层及硬膜血管网较少,可以减少锥颅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穿刺道出血的风险,并且额叶血管平行于穿刺方向,血管可以躲避,而不是被穿刺管切割;第三,基底节区出血形状较多呈椭圆形,长轴平行于中线,故沿着中线方向经额穿刺能较好的达到血肿长轴,引流更充分;第三,额部穿刺皮肤点较为固定,穿刺方向一个平面平行于中线,另外一个平面沿着术前标记的电极片平面穿刺,比较容易固定方向;第四,额叶无头发覆盖,部分患者可不用剔除头发,仅在标记点处剔除少许毛发贴金属标记物。但相对于选择最近部位如颞部头皮点穿刺,经额穿刺达到血肿中心路径较长,在穿刺过程中有可能产生位移,故可能需要调整穿刺方向,达到最佳引流效果。如引流管不在血肿中心或引流效果不佳,术后需行尿激酶注入溶解血凝块。另外经额穿刺如经调整方向,引流仍不满意,无术中CT等检查可以利用的情况下,可加行经颞头皮穿刺引流,即多管引流[3],亦可达到满意的效果,故而事先做定位CT时可先在颞部预留一个定位的电极片。另外穿刺成功后,不要过多抽吸血凝块以及过快开放引流装置,保持颅压稍高状态,1h后再开放引流管,可以减少穿刺道出血可能。
总之,经额锥颅软通道置管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操作简便,创伤小,穿刺成功率高,治疗效果满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1]王军,蔡宏新,李先军,等.软通道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8(10):624~625.
[2]张宜泉,刘相和.微创钻孔软通道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9):769~770.
[3]姚国杰,龚杰,徐国政,等.锥颅治疗脑内血肿:单孔引流与多孔引流的疗效对比[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1):12~14.
[编辑] 何勇
R743.34
A
1673-1409(2017)16-0022-02
2017-04-13
崔汉江(1979-),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通信作者:杨勇,yysmile111@163.com
[引著格式]崔汉江,杨勇.经额锥颅软通道置管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14(16):22~23.